一般而言,沖片(此指C41)沖壞並不容易,不過,沖片品質良莠不齊情況下,最大的影響將是:底片放大的能力。
這項品質指標無法從肉眼直接觀察底片而出,而需要用局部的放大,特別是以暗房工作時所使用的『對焦放大器』,就能觀察到沖洗好的底片上面,顆粒分佈的情況,沖得好的底片顆粒(grain)將會十分細緻,適合放大,個人有個經驗,三流的沖洗店與信譽較佳者,以相同的底片,拍攝曝光都非常正確,最後,三流店的照片,手工放相放到8*10吋就已經出現顆粒感(grainness),而另一張底片,放到10*12吋,依然難以辨別出,並有更進一步放大的潛力。
關於顆粒感與顆粒的成因與相關問題,請見拙著:大戰顆粒。
再來,有些朋友抱怨被沖壞的片子,其實還有拯救的機會!大多數情況就只是掃瞄太差,找好一點的店家重掃就可以,另外,現在大多數採數位掃瞄輸出的店家,都配置了螢幕,跟店家好好溝通,甚至說服他們讓你進入工作區,看到輸出前螢幕的展現,並且適度的提供自己想要怎樣效果的意見,應該就能得到比較滿意的結果,當然,精挑細選,最想要永久留存的照片,技術高超的手工暗房才是最佳選擇,去哪一家,上面的朋友也提供資料了。
最後要談一件事情,就是拍攝一張能夠高倍放大的照片,所應考量的因素。
這些因素就是底片選擇、曝光、景深、震動、底片沖洗。
底片選擇、曝光與沖洗影響了底片最後的顆粒與顆粒感,景深則在高倍放大下更容易被突顯出來,而最後的震動問題,看似容易,卻往往被忽視,數年前,一位非常有名的攝影研究者ERWIN PUTS來到台灣,他的演說主題是高品質影像的呈現,故事是這樣的:他曾從廠商處取得一棵非常優異的望遠光學鏡頭,原廠的設計人員告訴他,該鏡頭解像力至少有300lp/mm以上,他半信半疑的拿回家,想重現廠商數值到底是真正還是吹牛的,於是他設計了一系列的實驗(實驗所用的底片是專門的測試用底片)。
實驗一:用個穩固的腳架加上快門線拍攝,測試結果:遠低於廠商數值。
實驗二:除上述方法外,再使用單眼相機的反光鏡預鎖功能,測試結果:仍遠低於廠商數值。
實驗三:他發現震動的問題遠比想像的還嚴重,特別是望遠鏡頭,於是他為相機與鏡頭分別準備腳架,加上重物壓艙,再加上上述方法,測試結果:已經接近廠商的數值,但仍不及。
實驗四:最後的實驗,為鏡頭包覆了重物,也就是幾乎四面八方的架住相機與穩固鏡頭,然後再加以拍攝,測試結果:終於達成廠商告訴他的最高數值。
當然,一般的攝影條件與攝影者不可能做到科學實驗的拍攝水準,ERWIN 當時告訴與會者,大多數的情況,只用到實驗一的條件,就已經能使大多數的攝影者得到非常滿意的結果,結論是:震動對於放大照片品質的影響,是攝影者進行拍攝時候所應注意到的環節,換句話說,想放得更大,相機就要更穩!
以上簡短幾句,還請指正參考。
細節也就........
至於手工放大
如果是負片
那還OK
如果是正片
建議是掃描後在數位輸出吧
會比較接近看正片的感覺
很銳利
手工放通常會有落差
這在哪一家都一樣
如果要放大
請拍負片
要印刷
請拍正片
至於新竹有沒有好店
當然有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除了風城之外
還有皇家(北大路上)
大明(東門街上)--這位老闆娘很厲害改色超強的
還有
你知道沖黑白底片要怎麼沖才會之後放的漂亮嗎
應該多人不知道
要沖的看起來曝光不足
放像會很漂亮
至於在台中
我常去的店是金霏林(在向上南路上)
這是台中最專業的店
從傳統到數位
從黑白到彩色
從負片到正片
美術館級的沖印店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參觀他的設備
至於沖放的學問很多
不光是溫度還有藥水的補充
還有一個酸鹼度
先講到這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