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底片機時代,攝影師如何知道閃燈的出力?


orioccidental wrote:
那時候是黑白底片吧...寬容度可以上下差兩格,洗的時候捕回來就好啦....(恕刪)

+1
在那個緊急狀況下
寧可過度曝光,也盡量不要曝光不足
一般而言,過曝3級所保留的細節會比不足2級來的好
過曝會壓縮細節,大多會用對比較強的相紙洗再加上局部加減遮光以拉出對比層次
Popular 303s 閃燈的轉盤,從不同的ISO與距離可以查到要開多少光圈。

如果用的是鏡間快門的相機,例如我這顆搭配的Canon QL,基本上快門速度比較無關,端看要進多少環境光。
搭配單眼,就要看可用快門,一般是1/250以下。

不難
那時候的記者攝影師
基本功 都不差
包含數學

一顆燈泡不夠
在加一顆就好
意思就是說
兩顆閃燈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光源亮度不變的話

照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國高中物理
測光表,還有當年的攝影師都是硬底子的,經驗很重要!!
這串裡面似乎沒有人提到 Flashmatic 這種讓光圈與對焦點連動的機制

不過如果要像樓主在十樓說的那個年代,就得憑經驗自行計算GN值與對應的光圈了,畢竟新聞攝影可沒有工夫讓攝影師把測光表拿到被拍的對象身旁......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dormcat wrote:
這串裡面似乎沒有人提...(恕刪)


類似的機制在連動對焦相機也有,光圈只要轉到閃燈段,就會根據對焦桿的距離決定光圈大小。
如下圖,在紅字A之後有28, 20, 14,那就是閃燈的GN值。
呵呵!
這篇文章讓許多大大或前輩分享一些觀點和技術
收穫真不少!

有時候真感嘆
到底是科技進步方便了我們?
還是
進步的科技讓我們變得懶惰?

現代人
人人手持一台數位相機或手機
拍照要測光嗎?
別傻了!
機器會幫妳調好光圈快門!

過度曝光或不足怎麼辦?
放心!
軟體可以幫妳修回去!

軟體不會怎麼辦?
揪甘心!
手機、相機的內建模式套用套用就可以!

真的什麼都不會只會按快門怎麼辦?
不用錢!
多拍幾張頂多佔記憶卡空間和耗些電而已

拍照這事真的是好easy!

but

約莫十多年前
也真的是沒多少年前
(大概就是數位相機還沒普及,相機畫素沒突破3、4百萬時吧)

幾乎棚拍攝影師人人手持測光表!
拍立得也是棚拍必需品!
個個攝影師更是練就誇張「攝影眼」!
(親眼見證燈一打,老師馬上說出工作光圈和快門,身為徒弟的我們拿著測光表和相機的測光表一對...精準!)

當然
一個練功多年的老師傅看的多、經歷的多
判斷上本來就比還沒出師的小徒弟來的快又好

更關鍵是
基本功的紮實!

攝影的理論說多其實也不多
現在人很多是愛上拍照後才去瞭解一些原理
尤其在數位時代
要拍照的人再回頭去瞭解攝影相關的、物理的、化學的、機械材料的...太苛求!

倒是老師說的好
「攝影已死!」
與其花心力研究一些攝影的「歷史問題」、「考古訓估問題」
年輕人應花心思思考如何用影像走出新的活路才比較實際!

呵呵!
老師傅說的不一定都對
但蹲的馬步、掃過的地、挑過的水一定比我們多很多
至少
攝影真的不是只有動動手指頭而已啊!
plovea wrote:
類似的機制在連動對焦相機也有

我不是附上了四年前拙文的連結了嗎?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joshwang wrote:
我舉個極端的例子。1...(恕刪)


一、重要記者會,多數由資深攝影記者出席。
二、記者會最高原則是拍到、清晰。
三、當時的報紙印要求是多少LPI ,你知道嗎?
四、照片可在暗房微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