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從很小的8mm底片,還是到8x10的大片幅相機,對於最後輸出影像的品質影響因子中,「放大倍率」乃極重要因素,之前我在自己的文章中已經解釋過了,對相同的放大倍率而言,120片幅或更大片幅的鏡頭是佔不到太多光學素質的便宜的。詳細的數據比較請見以下網址:http://www.subclub.org/library/page2.html諸位討論的問題混雜了極多變因:拍攝條件、對焦、景深與震動的控制、鏡頭本身的光學素質、放大倍率、底片性能等,簡單地說:無論你用什麼片幅拍照,構成最終影像的諸變因(影像鍊)考慮因素將有差異,我個人建議:不要太在意或相信片幅越大就等於更好的品質,重要的是:應理解在不同片幅系統,欲達成最高品質影像的各式技術細節與知識。以上,請參考。
放大相同倍率,片幅大的沒什麼優勢,但如果以放大到某個尺寸,片幅大的才有優勢!但這底片越大的優勢是先天的,後天的條件沒控制好,先天的優勢也難以挽救!拍攝時有沒有震動?片幅越大越怕震動,為了景深,光圈縮小,相對快門也慢,容易發生震動,這是片幅越大時越容易出錯的地方!沖洗底片時有沒有控制好,這也是因素, 但和片幅大小無關了!
kfcjimmy wrote:acdk四大廠全系列...(恕刪) 相信K大玩過的廣度相當豐富,也能分享給我在各種不同片幅不同鏡頭下比較之間的差異,K大的結論是,其實鏡頭才是重點,片幅其次。感謝bert大與hiroyuk熱情的分享,對我來說很客觀也很有幫助,反而讓我可以有自己思索的空間,選擇需要與想要玩的片幅。風之和子的發言則是點醒了我,也提示了一些需要被分開的比較因素,我會先多爬此類得文章建立自我知識域的基礎~~後來的討論稍微偏向大圖上的細節比較,以我"看"到的SAMPLE,大片幅細節的確多了一些,但我看到的是哪些?如果在此一一列出來也未必準確,鏡頭不同,底片不同,掃描器or機身不同,同樣一個場景測試結果其實不見得客觀,但是大多數來說,片幅大,放大細節會多一些。看起來"片幅越大是否包容度越寬"這個問題未來我要自己找方法來求答案了。
只要用了相同一種底片,無論片幅大小,其底片基本性能是相同的。但會覺得45或以上的片幅拍照,「包容度」(或說可以容納亮暗)比較豐富的理由很可能是:1.拍攝時候精密的控光,特別是商業攝影。2.拍攝風景照時候,巧妙的使用黑卡或漸層鏡。3.執行zone system,或在暗房時候進行加減光。在中大片幅攝影上,往往攝影者會有相當的訓練,而且在大片幅攝影時,拍攝者更專注於影像鍊,要說一枚入魂,恰可比喻。以上,請參考。
風之和子 wrote:只要用了相同一種底片...(恕刪) 酷! 我看到的SAMPLE 是在室外廢區,多張看起來沒有特別補光,但是搜尋該作者非常熟悉zone system,多年前爬到zone system以為只是一種預想式的曝光,沒想到他可以拿來調整照片各部位的曝光程度,解惑了!非常感謝風大! 期許自己"有機會"清楚影像鏈的每一個環節,與每一個中的各項細節!
datapay wrote:本來看到 Bessa III 被某位01論壇的強者用得淋漓盡致,與GF670 SAMPLE比較下,Bessa III 細節與層次都豐富許多, 據了解GF670 與 Bessa III只差在鍍膜其他鏡片結構都相同,不太了只差在鍍膜會影響那麼多?而且fujiflim的EBC鍍膜應該算是有名氣的吧!個人在網路上看了幾百張照片(GF670 與Bessa III )因為發色才選擇 GF670....GF670若不用腳架狠容易產生糊糊的照片,(我也承認我拍GF670不喜歡用腳架拍!)拿黑白給阿發掃過,他居然跟我說,為什麼我看你的照片跟別人的照片不同?他跟我說我的清晰度比較好,我只跟他說這段時間,我都上腳架,因為上次影像有點糊,被發哥小唸一下!所以就上腳架拍!果真回家看大圖清晰度就有提昇的狀態!參考看看!
night wrote:據了解GF670 與 Bessa III只差在鍍膜其他鏡片結構都相同,不太了只差在鍍膜會影響那麼多? 目前似乎還沒看到 Voigtlander BESSA 的對應機種版本 .... ( ? )難道是說 GF670W 已由 FUJIFILM 完全自行開發 ? ( 蛇腹也取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