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逝的小巨人: Contax APS底片機 Tix

當年柯達在廣告APS系統的電視廣告,還有一點點印象
內容是一個年輕人邊玩跳傘邊拍照
訴求是裝片簡單、拍攝片幅可以隨時切換
APS走向敗亡之路的原因,
值得現在常把(片幅大不代表什麼)拿來辯護的4/3、M4/3用戶思考一下,
如果片幅大真的不代表什麼,4/3會走到絕路嗎?
M4/3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早逝的APS,
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我常想說如果當初沒有APS底片
那是不是也不會有現在的APS-C尺寸的感光元件阿?


衝擊起子 wrote:
那是不是也不會有現在的APS-C尺寸的感光元件阿?...(恕刪)

您太小看無良商人的賤招了,就算沒有 APS 字眼,來個 135-mini 也行...

MOUSE73 wrote:
APS走向敗亡之路的原因,
值得現在常把(片幅大不代表什麼)拿來辯護的4/3、M4/3用戶思考一下,
如果片幅大真的不代表什麼,4/3會走到絕路嗎?
M4/3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早逝的APS,
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我覺得狀況不一樣

我本身是M4/3擁護者
M4/3 未來還是有機會活
未來M/4/3機身可能做成像高階DC那種大小
而高階DC只好朝越來越變態的光圈發展
DC則融入手機 DC很可能消滅

DSLR也很可能消滅 因為5年後就可能沒有反光板這種東東了
APS則做成現在M4/3機身的大小
FF則做成現在APS機身的大小

4/3真的有點危險
Leica M digital機身也有危險

wa088 wrote:
1. APS底片 可拍一半中途退片後再重新自動上片到上次拍攝後的下一張未感光片, 等於就是可以隨時更換不同感光度底片拍攝

據我了解 這應該是APS單眼 像Canon EOS IX的功能
理論上 片盒上的1,2,3,4 我故意不寫2 2原本就是設為照一半 下次可記憶從哪裡開始那種

但Tix似乎不行 我最後一捲(還沒沖) 昨晚故意戳R鈕
捲回來後 是標示在"3" 也就是當照完了 我浪費了5張 Orz

butterdada wrote:
M4/3 未來還是有機會活
未來M/4/3機身可能做成像高階DC那種大小
而高階DC只好朝越來越變態的光圈發展
DC則融入手機 DC很可能消滅

DSLR也很可能消滅 因為5年後就可能沒有反光板這種東東了
APS則做成現在M4/3機身的大小
FF則做成現在APS機身的大小

4/3真的有點危險
Leica M digital機身也有危險...(恕刪)


純討論,
其實趨勢很明顯,
在類似的系統裡,片幅比較小的會先被淘汰,這是先天規格的不如人。
底片時代隨便拿1部135傻瓜也都是ff,
所以aps會掛掉一點都不奇怪。
您也說了,(幹嘛無聊到使用APS底片?)

數位時代就拿達叔舉的例子來說,
如果未來高階DC都用ff元件甚至一般dc都已經用aps-c元件了,
m4/3還混得下去嗎?
MOUSE73 wrote:
APS走向敗亡之路的原因,
值得現在常把(片幅大不代表什麼)拿來辯護的4/3、M4/3用戶思考一下,
如果片幅大真的不代表什麼,4/3會走到絕路嗎?
M4/3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早逝的APS,
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我不知道您是從哪裡看到這樣的說法, 或是從怎樣的資訊得出這樣的結論
但畫質絕對不是 APS 沒落的主要因素

對當年常需要大尺寸照片、已經有鏡頭群且不擔心重量的專業用戶來說
APS 畫質下降且須焦長轉換, 當然很不方便
若說 APS 畫質較差, 會影響到的也只有這一群人, 但他們佔市場比例很小

但對大部分一般消費者來說, APS 最大的缺點, 在於它並沒有比 135 底片便宜或方便
達叔在一樓的第四張照片說明了一切

butterdada wrote:
老實說 體積還是太大了 跟T3擺在一起 根本沒小多少 Orz

一般消費者並不會一天到晚沒事把片幅長寬比改來改去
H, C, P 三種模式或許一開始很好玩, 但沒多久就會失去新鮮感
可是 APS 既沒有比較便宜, 沖洗也並不方便 (小型店家不見得負擔得起新機器)
更重要的是, 相機的體積重量並沒有明顯降低
當 Olympus 能推出像喵兔一樣輕巧的 135 全幅機, APS 就失去了它最大的優勢
Tix: 100.5×60.5×33mm, 225g, 現在一台二手機至少 US$429
喵兔: 108 x 59 x 37mm, 135g, 現在全新一台不過 NT$3800
當然當年 APS 也有推出一些便宜的款式, 但當 135 的玩具相機都可以當成贈品時, APS 很難找到自己的定位

現在的 M4/3 呢?
別忘了即使是 1/2.3" 的 DC, 能像喵兔一樣輕巧的也多屬名片機, 但喵兔可是紮實的 135 全幅
除非哪天有人發明了能接收斜射光的感光元件, 不然數位全幅機還是小不下來
從 1/2.3" 還是主流以及 NEX 16mm kit 賣到翻的例子就可以看出, 一般消費者永遠以方便性為第一優先, 後面緊跟的是外型, 畫質什麼的排在很後面, 只有職業級或玩家級才會這麼看重畫質
在感光元件能接收斜射光且成本能大幅降低之前, 體積重量遠小於數位全幅機的 M4/3 還會存活好一陣子

MOUSE73 wrote:
其實趨勢很明顯,
在類似的系統裡,片幅比較小的會先被淘汰,這是先天規格的不如人。
APS 推出時, 135 已經極度成熟, 就算 APS 片幅比較大也打不過
而且這樣會更不可能有體積重量上的優勢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butterdada wrote:
有時才三五分鐘 我就得站在路邊捲回一捲 再上一捲




butterdada wrote:
啊一捲25張也好 不然台灣賣的那個Kodak Advantix 一捲40張 實在擔心打不完


小弟有認真讀文章喔~
不過這兩句話好像有點矛盾喔~
呵呵
敗家是不需要理由的啦~
開個玩笑

還是恭喜入手好機~
記得請多分享照片

拍照功力實在了得.
相信有此實力無論拿哪種像機都可以把它發揮得淋漓盡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