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off wrote:您可能不適合用...(恕刪) 小弟數位單眼也換過二台了,什麼型號就不說出來討論了,我想這邊為數位護航的也有,選擇老相機的也有,大家客觀看這個問題,沒必要說誰不適合用甚麼機,也沒必要說過氣不過氣的問題,數位鋼琴越做越好怎麼還有人愛用一般的鋼琴???我想講的就是像K100D大大拍出來的照片那樣,小弟也會PS,調對比色相曲線怎麼試就是出不來底片機那種效果,才轉而想會不會是寬容度的問題......小弟沒有要筆戰的意思,只是問一個問題而以
哈 正片本身不是2D的東西阿...而且空間感又不是什麼2D3D的問題...這東西很主觀至少我有好幾個朋友 是不懂攝影的看到彩負的掃描檔 有蠻驚訝的第一個是原來底片不是只是很復古很特別....(LOMO真的是..)還有一種他們所看到的 他們稱之為"立體感"我自己覺得 我是說自己覺得喔 沒有絕對喔底片沖掃出來 可能是因為有顆粒 或者紀錄反差 我不知道怎麼形容上面的事物就好像各有各的距離可以看出有空間的存在數位檔雖然畫質好 顏色漂亮但是給我感覺就是 色塊好像在填色一樣..整個畫面是很平面的即使是全幅....也一樣那有多少人會跟我有相同的觀感 我就不知道了
真搞不懂有這麼多人心胸這麼狹隘?這是01的風氣?樓主訴說的只是一個自己主觀觀察後所衍生出的疑問,為什麼許多人要多做他想?這個問題也跟朋友討論過很多次,可能是跟底片的「厚度」有關係?三層感光乳劑。或許吧?重要嗎?喜歡就好。
kevin_chiu2003 wrote:小弟數位單眼也換過二...(恕刪) 你用jpg還是raw.raw的話選項很多.我不知道你要的是什麼感覺. 每個底片也不同, iso不同也不同我猜其中一個可能性, 是底片的顆粒, 感光不是那麼均勻, 也許加點雜訊吧. 只是參考.raw 檔有12bit 14bitjpg檔 8bit,每差1bit差一倍.
我覺得數位相機還是輸在色階不夠, 再加上顯示設備不行LCD只有RGB 24bit每個只有8bit一個顏色只有8bit色階, 就想騙過眼睛, 還不夠啦!HDR目前只是硬把色階壓下來, 對顏色來說只會更慘.我最近還到朋友處看正片, 那種色彩的連續性我對於立體感的看法: 底片尤其是正片, 你可以看到暗處, 更暗的地方, 那就是層次的不同
iceoff wrote:我一直很那悶, 2D的東西, 那來的3D感?還是陰影比較深, 顏色層次多就是有3D感?...(恕刪) 不是有句話「看不出來是幸福的」,其他人還得花錢買底片、沖片,有夠不幸的呢...
我來說說我跟朋友分享照片的經驗,底片也拍了一陣子,累積了一些照片,拿給朋友看,身旁都是Dslr幾乎各家都有,不過看到照片都是一致認為解像力較好,空間、立體感表現較佳,這種"感覺"本來就很主觀,或許你不這麼認為,但硬要分個高下,個人覺得很沒意義,這篇搞到最後又是數位、底片之戰了吧。
iceoff wrote:你用jpg還是...(恕刪) 大大您真的覺得數位畫面比較漂亮那就是了,小弟是覺得底片畫面比較"漂亮",而不是雜訊多,也不是喜歡老舊、有顆粒......RAW檔大家都知道,您下一步應該不會問我是不是用AUTO模式吧??
個人覺得會造成「底片看起來比較立體」這種感覺,是片幅造成的差異。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是APS的DSLR,全幅機畢竟尚未普及,所以一般大衆是以APS的機型跟底片機來作比對,實際上數位全幅機的立體感的確是比APS還要棒。所以,拿全幅DSLR跟底片機出來的成像相比,我是覺得差距沒有那麼大。 但是,底片並沒有白平衡的問題,現場是什麼顏色,拍出來就是什麼顏色。而DSLR因為經過了複雜的轉換機制,色調上難免跟肉眼所見有所出入,但是立體感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分別。正片透過幻燈機放出來看真的是一種享受。高中的時候攝影社老師放過一次他的作品給我們看,那種難以形容的感覺到現在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也許我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就種下了日後單眼的敗家之路吧。 正片是片幅越大看起來越爽,當時我看的是大片幅的正片,立體感當然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