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數位機真的那麼好,準確的色彩那麼吸引人
為什麼還需要模擬底片,而且軟體還是一套一套貴貴的賣?
而且效果還普普

依照數位機萬能且無敵又打趴底片的概念,
不是很容易什麼顏色都能模仿嗎?
EPICVIS wrote:
都沒有人要點出盲點嗎?
如果數位機真的那麼好,準確的色彩那麼吸引人
為什麼還需要模擬底片,而且軟體還是一套一套貴貴的賣?
而且效果還普普挖鼻孔
依照數位機萬能且無敵又打趴底片的概念,
不是很容易什麼顏色都能模仿嗎?...(恕刪)
ZephyrWu wrote:
個人反倒認為這幾年數位的發展趨向於盡可能接近真實
過往的類比例如正片 ,跟真實卻是有著相當的差距
比如寬容度極低 ,發色通常也跟肉眼所見相差極大
以現代的標準來看這樣的表現存在著極大的缺陷
但這對底片愛好者卻是無法抗拒的吸引力...(恕刪)
wjesse wrote:
以前的作業流程應該是這樣:
膠卷拍片--一格一格掃瞄數位化--數位調光調色與剪接--一格一格輸出成底片膠卷給電影院放映
另外透露一下密辛,
那個時代,攝影比賽不是都說要正片嗎?
有人就把數位檔PS後再輸出成正片,再沖洗照片去參賽,
就稿件而言,完全是沒有違規的
wjesse wrote:
不知是否有人還記得20年前就有一種正片輸出機,
把電腦螢幕看到的內容轉換成正片,
再去沖洗成上夾的幻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