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t865162 wrote:何兄說的應該是 CA...(恕刪) 大錯特錯..........簡單的說,......日蔡指的是MIJ的蔡頭CZJ是德製的,戰前生產以CZJ為名是指在JENA地區的工廠製作的,戰後由於JENA屬東德區域,因此將CZJ通稱東德菜頭西德蔡司則一直以Carl Zeiss為其商標,致力於Rolleiflex, Hasselblad, 牛眼等系列的鏡頭生產.....
goolin wrote:其實我在這階段掙扎很...(恕刪) 我拍底片算一算也不算短的時間了...........至今也沒有數位相機不過這一兩年底片不斷高漲,喜歡的底片一直停產雖然有些新廠家也陸續投入產線,不過大都是黑白的而正片貴的嚇死人對於黑白底片來說,還可以自己應付沖洗掃描但正片就未必數年之後還能處理,其主因是高價讓玩家卻步........當少了拍攝的人,自然沖洗業者也跟著消失很多人都想著底片能像黑膠這股復興潮流,再度蔚為流行.....我覺得是癡心妄想.....目前一卷正片約350元,沖洗加掃描費用約180元,36張正片的代價是需要超過500元的,還不包括寄送的費用好吧,一直談錢很粗俗,不夠文青......不過這就是現實面.........當現在數位機背都玩到一億像素,寬容度達到15ev,色彩範圍為16bit,也支援長曝高達60分鐘說實在話,底片的優勢完全沒有了,......只剩下昔日光輝的餘韻照耀著.......我只能說,當底片漲到太誇張的時候.......我會轉向數位的懷抱...........
我想不會完全消失就像黑膠,復興還是買得到唱針、唱片復興後才是真正價格起飛的時候我看Ebay還是有一堆人在賣底片,Kickstarter還是有人在募資家用手動沖洗盒我想應該是“當我們老花的時候”,就只能用數位機對焦了conooma wrote:我拍底片算一算也不...(恕刪)
goolin wrote:我想不會完全消失就像...(恕刪) 我沒說會消失,但是一定是高價東西越來越少人玩的時候,他周邊相關的物件都會影響像是底片相機,老鏡頭,這兩樣就會有不同的價值呈現,當然要撇除收藏價值,用一般的貨色來看而沖洗是一個更大的問題,雖然現在還有廠家生產底片,不過沖洗業者的選擇性已不比以往,隨著高價底片的時代來臨,業者的生存也成為必要的考量曾經,許多底片玩家會想自己嘗試沖洗底片黑白與負片如今有許多玩家都可以自行沖洗掃描,這方面並不存在過多的問題,但正片絕對是一大考驗Kodak指出沖洗正片的溫控是38度C正負0.1度C,我想沒有專業的設備,想要達到這個溫控絕對存有極大的難度曾經,對岸有業者推出常溫正片套藥,可惜的是,在隨著正片日益高價的環境,使拍攝的人口銳減,這組神奇的套藥也在2015年時消失在歷史舞台了.........
lml640707 wrote:大大美怕Hologon...(恕刪) 消費用相機系統最後一顆德蔡應該是ZM那2顆10W等級鏡頭,才是最後德制,那顆先停產忘了要用數位的話,直接用新的原接環鏡頭就好了G系統是不錯,很方便,不過我建議輕便相機會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