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ting wrote:
看完這些底片的照片,...(恕刪)


我覺得數位照片最難看的就是斷階,
亮部的斷階要忽視很難,
暗部的斷階會喪失細節,

但底片在顏色的過渡方面就是自然形成,
沖洗成照片也會很自然,

jill1124 wrote:
我覺得數位照片最難...(恕刪)


數位影樣的最佳化---底片比不上

底片的最優狀態---數位也不行
生死只是件閒事

dcting wrote:
看完這些底片的照片...(恕刪)


您說的非常正確
底片商快收攤吧

底片虫 wrote:
您說的非常正確底片...(恕刪)

網路還是有再賣.

相關資訊圖片請參考.
****************

自從愛上黑白底片之後,就沒有再用彩色負片,最近就試用富士唯一依然有正常生產的黑白負片,Neopan Acros 100



先給老大哥 EOS 650 來一卷,也是我從二手市場檢回來之後的第一卷黑白負片



當然,加掛電池箱的 EOS 66 也來共襄盛舉......

現在玩底片最大的問題在放大端的環境不友善
要用光學方法榨出底片最大實力費時費力困難重重
只能將就於數位掃描
如果要體會底片的美好
還是建議拍正片
至少掃描檔可以和成品對照
CONTAX G28+RDPIII

即使只是135底片表現仍然很驚人

CONTAX T3這幾年價格暴漲不是沒有原因的
CONTAX T3+ RDPIII


當然這年頭要玩底片要求細節建議還是上中大畫幅
CP值爆表
Mamiya7 +150mm F4.5+ Fuji Pro160NS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lml640707 wrote:
現在玩底片最大的問...(恕刪)

小弟從一開始接觸數位...又接觸底片 轉而現在的全底片.....
看過太多拍數位的前輩後製成底片風格如vsco

讓我想起一句廣告台詞.....
"你終究要開歐洲車的,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開"

拍RAW 進LR 套VSCO 底片風格.....
"你終究要後製成底片風,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拍底片"


77980019 by MengHsun Hsieh, 於 Flickr

95490028ps by MengHsun Hsieh, 於 Flickr
最近開始拍底片,感覺就是有數位拍不出來的味道。




jill1124 wrote:
我覺得數位照片最難...(恕刪)
andy741217 wrote:
"你終究要後製成底片風,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拍底片"
...(恕刪)


我拍數位從來沒有過"後製成底片風"的想法...
因為我沒有走過底片時代,
所以根本就沒有"底片風"的概念...

我是手機拍一拍之後引起興趣,
所以買數位相機來玩,
玩一玩覺得都是自動的東西,
所以想嘗試手動的東西,

我覺得數位底片各有特性,
都很好玩...
andy741217 wrote:
小弟從一開始接觸數位...又接觸底片 轉而現在的全底片.....
看過太多拍數位的前輩後製成底片風格如vsco

讓我想起一句廣告台詞.....
"你終究要開歐洲車的,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開"

拍RAW 進LR 套VSCO 底片風格.....
"你終究要後製成底片風,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拍底片"
...(恕刪)


拍底片如果不放大照片,只通過掃描也是只玩半套
最終你還是用數位方式呈現給大眾(01、FB)

至於底片風格(或所謂的底片味道)
只有自已沖洗自已用放大機放出照片,才會完整地呈現
自已的"底片風格"!


生死只是件閒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