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覺得請別否定"任何人"做的"任何事",世上沒有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也許他們拍出來的照片是他心目中"最棒的畫面"不是嗎?
--------------------------------------------------------------------------
還有...其實也不一定要自己顯影、放相才叫玩底片,也許現在人只是接觸的機會較少罷了...

很多攝影師,在手持相機之前,早已在預想後來的步驟
很多攝影師,在決定要拍什麼之前,早已決定如何與社會、環境對話或對抗
很多攝影師,在按快門之前,早已在構思要用和種語言與觀賞者溝通
很多攝影師,其所拍的照片,無論是有意識或是淺意識的,均有其社會文化意涵

台灣是很多人很愛用相機的地方
但是所拍的照片是否能具有藝術性
卻非簡單的攝影是否是藝術可以劃分的


yeats99 wrote:
"如果要讓攝影只是照相的功能,那就照那個相就好了,

但如果攝影是攝影,它應該還有其它的功能..."

照相是好看與否,影像則是有深淺;

影像溝通了彼此,而照相只是娛樂自己

如果要早點跨過對於攝影與影像的認知門檻,

不應該太快,太多、以及太深接觸這數位時代所捶手可得的種種資訊,

反而更應該多認識自己,多想想自己才是上策。...(恕刪)


這段話含意很深呀!!

如果攝影是XXXX,那麼XXXXX

各人都會有各自在XXXX處填上自己認為適當的字句~~

嘴砲歪樓的那些版友

想一下吧!!

樓主的文章是中立的,無預設立場的~~
說實在我看不懂通篇文章想表達的是什麼
我對任何市場的行銷手法沒有任何意見
我甚至認為多一點人拍底片就是好的
不論懂不懂,追求的是畫質、藝術、亦或只是一種FU
只要能讓底片廠商有利可圖,不要一支接一支停產
希望大家不要覺得拍底片追求感覺甚至機器本身的造型就是不對
數位相機也是不斷的在造型上求新求變
只要願意拍,底片市場蓬勃發展就是好事

我每次看到這種文章都會不禁心驚
想說我拍底片是不是犯了甚麼錯


攝影本質是什麼? 除了"光" 與"影" 之外 其他的解釋都是依照時代背景以及當下流行的加註...

當發現自己似乎被所謂的流行, 逐漸形成的主流所排擠
就會開始有不平衡感所產生的申訴
但是這樣的語言與文字能夠改變什麼? 時代所造就的主流與流行會持續前進
而不知變通與沒有自我堅持的人只會停留在在怨天尤人中自憐
自己所理解的本質被認同或不認同與否, 是否就成為個人攝影死活的依據?
自己攝影的目的是什麼, 這之中的價值是你自己定義的還是別人?
要玩就不要玩得這麼痛苦, 要搞專業就要能承受痛苦
什麼事不是這樣?
yeats99 wrote:
"底片潮?"

"愈...(恕刪)

呵呵..我玩lomo 那算是你所謂潮的那群的TA 之一嗎?
而樓主看來是玩底片很有經驗..從您過去的討論有關暗房的文章得知
只是,這有感而發的文章,看似真正的主題是
希望人知道自已在幹嘛..算是醒世文吧..
可惜文章開頭太強..拿底片的人都被打臉..
很快的就被模糊了焦點..
玩大一點好了~我不想泿費生命!!
攝影看似只是記錄

那是因為還沒有掌握相機

眼晴所見與鏡頭所見的世界其實是完全不同的

人眼接近55mm焦段的透視感,鏡頭焦段卻能超出這個焦段許多

同一個動作,在不同快門速度下,記錄下的影像呈現的方式也不同

剪影也是一種記錄方式,但卻不是"清楚完整"的做記錄

而是記錄下心情,記錄下你想要的表現

所謂記錄,只是把事情完整的記下

出門去玩,拍張記念合照,或許只是記錄

帶著相機到自已想去的地方,用自已想要的方式留下影象
這就不只是記錄了

文字可以只是記錄

也可以轉化成詩詞

那影像呢??

樓主提出的幾點,已經把數位DSLR及底片的玩家通通打扒了

似乎拍照只為了把妹、與眾不同

那大家該拿什麼樣的相機呢??

論"底片潮"

談得似乎還淺了些...
這樓真的是歪了~
其實我滿認同樓主的觀念:
"如果攝影是攝影,它應該還有其它的功能..."

不過話說回來,
這是學攝影的一個過程,
以我的狀況來說,
開始拍照之後,
就開始留意一些風格獨特的照片,
對於Lomo的風格感到驚豔,
於是瘋狂的去研究底片相機,
但拍多了就會開始去思考自己美感的特質在哪裡,
慢慢的就會再回歸到原本學攝影的最根本,
「只想拍張自己有感覺的照片」,
用什麼樣的器材其實對我來說好像不那麼重要了~
好玩就好,何必太過認真?稿那麼多名堂限制自己,台灣是出過幾個國際知名的攝影師?說了半天行話,代表了些什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