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dacke Dees wrote:
就是如此, 所以偶才這樣說,
會以標榜沒後製這種貶意手法來強調功力的人通常都是沒有這種好功力....(恕刪)


Cudacke Dees wrote:
偶隨便拿一張... ...(恕刪)







嗯....

引用原圖出處-第10頁 第98層樓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2284047&p=10
bert512235 wrote:
嗯....引用原圖出...(恕刪)


恩, 不客氣.
但你不須要在別的版面被偶戳破牛皮之後追打到這邊引用兩張不相干的照片阿!

畢竟真正的重點是看 night 來張 60 分變到 100 分的照片,
而不是你的雙眼看不出來後製散景的事實.
當初你只放後面兩張
一般人當然會當成一張是沒後製+一張後製過來比較
這很正常的想法
誰會想說有人會故意放兩張都是後製過的
然後看沒人發現之後 你就在那裏好得意然後說...

Cudacke Dees wrote:
這版沒一個人看的出來那是假的散景..
一群人只能針對偶在那雞動....
照片一貼都呆了....(恕刪)


我只能說一般人心機沒這麼重
有時間不如多拍照


Cudacke Dees wrote:
今天又一張,適合這主題的,一邊拉便便一邊上傳..(恕刪)




Cudacke Dees wrote:
恩恩恩....便便的新娛樂..傳照片分享美。...(恕刪)




Cudacke Dees wrote:
便便又想到這篇今天這張剛剛好,邊拉邊貼。...(恕刪)




但上大號時還是不要拍照好了
bert512235 wrote:
當初你只放後面兩張一...(恕刪)


不要戳破華大CD哥的大作~

他還是大頭貼濾鏡的愛好者~~^^
別跟一位...在華大籃板區的計較太多啦

打從他講出他一星期暗房10小時後,讓我崇拜一下後,接著他貼出他的淺景深作品,讓我瞬間掉入地獄.....

我就開始懷疑了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Fox_huang wrote:
別跟一位...在華大...(恕刪)


嗯嗯謝啦



通常我拍完底片後

不太會去作誇張的後製處理

簡單說就是如果調過頭了

要恢復自然就很困難

bert512235 wrote:
嗯嗯謝啦通常我拍完底...(恕刪)


我頂多就可能是原本正片跟數位顏色上有點差異.會調一下
或是拉一下曲線自己看起來會滿意就拉一點點.拉太多都失真

其實不用那麼嚴重看待後製這件事

一個被拍攝物被記錄到任何一種感光材料時,就開始失真了 ,所以以往的影像工作者不是極力在最後呈現的畫面上去追求跟原來一樣的真實,不然就是把感光材料當成是畫布上的素描 ,在最後呈像上做自己想法的調整

其實都沒錯

過去大家以為安瑟亞當斯的ZONESYSTEN的實踐是為了在放大時不必要做後製,直接放大即可,
事實上若從安佬的回憶作品解說,大家才發現安佬不但局部加減光.還有可能會格放 ,而尤金史密斯更是運用了很多暗房手法

若是一張你拍起來有點失敗但俗很重要的作品,,做點小調整有何不可呢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Fox_huang wrote:
別跟一位...在華大...(恕刪)


哈哈哈~~~一篇文章可以把華大籃板一周10小時哥和底片地獄不堪回首50標頭哥都引出來實在厲害,就差O家最爛假和尚了~~~

所以......

我用OLYMPUS的相機拍出來的相片顏色都對比鮮明,色澤完美,都不用後製耶!!!
O家鏡頭都好有特色喔!!!(快來啊~~~快來啊~~~~~~)

Cudacke Dees wrote:
事實上是喜歡特別標明沒後製的人有不少是抱著貶抑的心態....(恕刪)


請不要一竿子圢翻所有的人。這樣的說法和部分人認為數位時代還在拍底片的人是抱著OOXX的心態,有什麼不同呢? 我就是單純的喜愛底片。

標明沒後製的人亦不乏希望呈現原本拍下來就是這個樣子,供參考基準。尤其希望呈現該款底片的特性,若經過後製就沒有太大的參考義意了...

若我將發色平實自然的RDP3經數位後製將顏色拉得和RVP50一樣超飽合豔麗,這樣對想採用RDP3的朋友還有參考價值嗎?

所以特別標明沒後製沒有錯...

ladiosgenechiwu wrote:
一篇文章可以把華大籃板一周10小時哥和底片地獄不堪回首50標頭哥都引出來實在厲害,就差O家最爛假和尚了~~~


平安、健康最重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