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剛入門,不過轉述一下師傅說的話

「要去搞懂原理,而不是在一些規範細節上鑽個不停」

一定要怎樣、非得要怎樣,搞得好像超級複雜、超級精準
但如果我說其實可以更簡單呢?

好比暗房燈、遮光,我看這幾天討論得挺熱烈的

如:柯達XX型號的濾色鏡片,或是ILFORD規定的XX型號安全燈、波長XXX

但如果我說,我只是用便宜到不能再便宜的15W佛具紅燈泡+紅色玻璃紙
而且是在月光灑進來的氣窗邊工作(裁紙、放相),我說不會曝光你們信不信?

如果我說我的藥水可能放過夜、也會重複使用、或是藥力不足再繼續補充添加的方式
會不會影響?能不能用?,如果我說一樣可以,藥水不要急著拋棄
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相信?

溫度之類的,除了沖底片外,洗相紙我也只是在常溫下工作
是否一定要複雜的方法去控溫?我覺得好像也不是那麼絕對吧

我覺得重點還是在於,了解原理,然後可以做出心目中的模樣
那就OK了,苛求旁支末節的事物,不是說沒有好處,好比說可能是為了追求穩定
只是我覺得那些不一定是很大的重點,尤其是對非商業用途的玩家來說

由其是新手,我覺得不用給自己設下那麼大的壁障,讓自己裹足不前窒礙難行
暗房學問深入難,但是入門真的比想像中容易太多
過去我也被神一般的複雜描述,被唬得只敢對暗房抱持著敬意
想說專心拍照就好了,那個昂貴又謎團一般的暗房世界我根本不想觸碰

但踏進去後,我覺得單就很基礎的方案,獲得的樂趣就多到不亞於拍攝的本身了
且踏進去後,我更認為拍底片,自己不進暗房,攝影根本只是拍了一半

暗房就像拍數位進修圖軟體拉拉曲線與明暗等等
尤其是還可以拯救一些曝光不足或是過暴的照片

一般店家根本不可能幫你救這些照片
但親自參與暗房後,就會發現原來底片的寬容度比想像的還要高很多

這沒什麼好意外的...

很多SOP都是用比較嚴苛的標準制定...

就像過期食品別太誇張的情況下一般吃了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咆哮的惡魔 wrote:
這沒什麼好意外的.....(恕刪)


說得不錯啊
拍底片已經夠小眾了,沖片甚至放相更小眾
器材的取得也越來越不方便了

我也認為新手入門先把流程簡化
等到未來上手或想追求高品質之時,再來補完比較細部的動作
銀鹽集散地 http://momoko.ws/film blueghost'blog http://blueghost.net/blog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我也剛入門,不過轉述...(恕刪)


沒記錯的話,不控制溫度,反差會比較高

既然是剛入門,不控制溫度..藥水又放隔夜不好吧!
因為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標準值

要長期耕耘的話,找看看有沒有二手的德製放大鏡頭
Johnnie Walker...Keep walking

沙很小 wrote:
沒記錯的話,不控制溫度,反差會比較高

既然是剛入門,不控制溫度..藥水又放隔夜不好吧!
因為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標準值(恕刪)



北台灣從今天開始冷了,是洗黑白的好時機,畢竟加溫比降溫容易的多
Edison
沙很小 wrote:
沒記錯的話,不控制溫...(恕刪)


鏡頭我想不是問題,因為朋友熱情贊助名鏡
我也有用同樣的鏡頭進行翻拍照片,可以參考看看:




我對相紙的藥水比較沒比沖底片的藥水嚴謹
畢竟底片不容許失敗

但是相紙的寬容度相對好控制
好比新鮮的藥水當相紙放下去時約8秒會顯影
隔天的可能會變成10秒
再隔天的可能會變15秒
到這情況時才會考慮這批沖完就換新藥水

既然都是“看得到”的狀況
我覺得比底片好掌握很多

沖底片的藥水我就不敢省
溫度也會好好控制
畢竟經不起失敗

當然啦!現在是天氣冷,室溫剛好符合相紙沖洗溫度
當天氣變熱時,我想還是必須設法降溫的
盡可能地不要以[目視]的方法決定相紙顯影的時間,有幾個理由:
1.相紙有所謂的[烘乾效應],在相紙尚未乾燥時,影像的濃度較烘乾後為淡,因此在相紙顯影時,在顯影盤裡頭所看到的影像尚不足以作為參考.

2.暗房安全燈又暗又帶著顏色,不適合做為評估影像濃度的光源.

3.決定影像濃度的關鍵在於曝光時間與相紙反差之選擇,雖說增加顯影時間可以增加影像濃度,但這樣做會讓原本屬於白色的細節變灰,相反地減少顯影時間容易造成黑色到中間階調不足.

因此,固定相紙顯影時間為佳.

請參考.
亂搞當然也是一種樂趣,不過亂搞的同時也需要去建立自己的流程
溫度的差異造成甚麼變化? 失效的藥水對成像有甚麼影響? 不同相紙會不會在簡易安全燈下出問題?
都是需要去理解、歸納的東西

現在放得出來的東西當然要怎麼亂搞都行
哪一天發生問題了你又沒有一套標準... 那隻好一個一個變數慢慢找問題了 (當然這也是一種樂趣 XD)

題外話: 放相曝光的秒數當然每個人習慣不同,不過建議稍微拉長一點點,避免些微誤差就造成影響
我個人大概都控制在15~30秒上下,日後要是突然想玩加減光也不太需要改變流程
flickr.com/photos/henrie/
剛入門可以從簡,但要知道各種變因的影響,有興趣了進階穩定的控制變因只有好處

DOStudio wrote:
黑白暗房購置雖然看似簡易,但初學者很容易因為初期的感興趣
前頭熱,過一陣子就懶,麻煩,太久沒沖,藥水放到壞,後面就慢慢放棄了
我比較建議初期不要搞太大,用最基本的器材跟藥水
先沖片把處理過程穩定下來,後來再來搞放大機放相
片子沖得好後,不怕以後沒機會自己放相:)
沖片基本不難,難的在穩定的控制步驟裡的數據穩定
藥水調配,處理時間,藥水搖晃的頻率,控溫等


don仔

說的真好。

初學者的我,收到了!
平安、健康最重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