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a1985 wrote:沒有錯,這位大大說的...(恕刪) 沒有錯,這位大大說的對!早期的底片後製是在暗房拿根像針細的工具在底片上直接修。很傷眼睛……你說得這是 ......... 修 片很傷眼睛…… : 是還好啦可於底片前裝置放大鏡來工作 ( 工作時不必於暗房內 )早期的暗房後製是於暗房內將底片or正片置放於放大機上多次曝光於像紙並須留意其構圖及位置這就是大多數前輩都很熟悉的一位大師前輩很喜歡的黑白作品操作暗房後製方式郎 靜 山 大師有誤還請前輩指正謝謝
tht3d wrote:不只底片要錢, 時間也是錢.... 不管底片數位, 你拍的爽就好, 特地po一篇文在這, 其實你的心理已經動搖.. 想多找些同好取暖罷了.....(恕刪) +1本篇明顯取暖文,合併有月經嫌疑~
yafayu wrote:純心得 不要再拿數位來戰了 人家第一句話就說明了怎麼還是有一堆人戰個不停?每到最後結論就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井水不犯河水...即便是取暖又如何?這裡是「傳統與特殊相機」版...話又說回來,數位的便利真的很重要起碼我要賣相機鏡頭時得用數位相機拍照供參考
XTR-tang wrote:突然進餐廳吃飯... 只能拿小DC出來拍了) 用底片拍每一道食物!!我會覺得很白痴..... 拍食物當然要用數位的..--這樓的主旨是省錢!?基於:我拿了底片,自然會省省拍.. 又不是數位的
玩底片當然不貴啊...貴都貴在買底片和沖掃底片......36張的正片,從買來開始拍完到沖掃完......差不多也要個兩百塊......快要看一場電影了。一周一捲的話,一個月成本就是一千元......最悲慘的是,拍出來的36章裡面只有一兩張自己覺得滿意的,那就有夠悲慘的。最近我就常發生這種事...玩底片當然不貴~~比起買台全幅的M9......便宜太多了。
底片貴 少少量實真的不貴量一多 是真的有點會脫褲子的感覺去年9月去澳洲3個星期 手上的數位機只有手機,拿來定位用的再來整路都是用底片機在拍攝出發前我花了8000元買全新的機身、再花7000元買二手變焦鏡、後來看到某百貨公司心儀已久的定焦鏡正在特價又花了15900買定焦鏡東西買齊後,發現相機+鏡頭沒有東西可以裝,所以又花3200元買了中東品牌的相機包那萬一在旅遊時,相機突然故障,索性花了4000元買台二手底片隨身機(因為新的買不到)重點來囉!剛剛花的錢應該是每位相機使用者幾乎必備的物品(隨身底片機除外)子彈(底片)X-TRA 400 x 6 (好市多買的)REALLA x 4EKTAR x 2NEO-PAN x1VISTA 400 x 4CT x 4AGFA PAN 400 x 1在當地買過期正片 x 1 因為X-TRA 400實在是買不下手 是台灣的3倍還有當底片過X光時 擔心X光對底片造成傷害,所以就花800買了底片收藏盒回來後底片要沖洗+掃描當時算算 應該不會超過3000元吧?結果 好再只超過一些些為了拍底片前後含器材+底片+沖掃約40000元但是回憶無價數位單眼相機 我對不起你 好久沒把你電源打開了
mrkarate724 wrote:玩底片當然不貴啊.....(恕刪) 如果值得去珍藏的照片一捲只要一張就夠了.即使百捲只有一張也足了.我認識的寫實攝影大師鄭桑溪先生.就憑著一張三輛冒煙的老火車頭.就讓他入袋百萬版權還沒被買斷.現在這隻金雞母還在生蛋中............攝影貴在重質不重量.一次幾千張處理起來的時間夠經濟嗎?要是撿不出一張像樣的.祇能說是一堆垃圾檔案而已......只看過紅標酒整瓶灌.沒人會將XO整瓶栽.....如果喝XO像喝紅標米酒一樣牛飲.當然荷包受不了啊.....
我個人也覺得膠片玩起來比較省錢。原因是玩數碼的時候,很心浮氣燥,一個主題可以拍數十張。但是膠片就不一樣,像我這種只記錄一下自己生活的人,而且沒有md外拍的人,一卷膠卷基本上要花一個月來拍。才能拍得完。當然要是能夠自己有一台掃描儀就更好了,基本上都用不上數碼相機。我是用的epson V500,amazon上是175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