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t512235 wrote:
當初你只放後面兩張一...(恕刪)


所以你看不出來是是實阿,
難道有人拿了兩顆橘子給你吃,
你嘗玩會把其中一顆誤認為蘋果?

偶只不過是把你會用預設立場來做亂猜的情形引出來了而已.
你也不用這麼放不下臉... 跟這個主題不相干還要扯到這頭來阿...

kingliaw99 wrote:
請不要一竿子圢翻所有...(恕刪)


原來 "有不少" 等於 "全部",
偶哪打翻一船人了??
而且偶一講完馬上有一個狂語 60 分到 100分的人就跳出來示範呢.

偶也不是沒用過底片.
也不是沒自己沖洗放像過,
但偶也不會自動對號入座到那有 "不少人" 裡面,
所以你是為什麼要把 "有不少" 等於 "全部"?

kingliaw99 wrote:
標明沒後製的人亦不乏希望呈現原本拍下來就是這個樣子,供參考基準。尤其希望呈現該款底片的特性,若經過後製就沒有太大的參考義意了...

若我將發色平實自然的RDP3經數位後製將顏色拉得和RVP50一樣超飽合豔麗,這樣對想採用RDP3的朋友還有參考價值嗎?

所以特別標明沒後製沒有錯...


所以你的意思是事前的打光,
取景的角度,
環境光線的影響等等都不影響?
還是你每張照片標明沒後製的同時也標明所有前置?
那你沖洗店家是不是也要報一下,
還是你認為同一款抵面哪一家沖洗店出來結果都相同?
事實上這些是可以差好多,
差超過到至少這邊的 60 分到 100 分先生完全做不到的程度......


bert512235 wrote:

我只能說一般人心機沒這麼重
有時間不如多拍照


偶是有時間就有再拍阿


bert512235 wrote:

我只能說一般人心機沒這麼重


一般人是心機不會這麼重,
不會去另一個部相關主題拉布相關的照片來扯開話題,
專門搞鬥偶的把戲.

不過不客氣啦,
偶拿空閒時間用 iphone 拍的照片剛好因為符合那邊的主題所以就傳的,
沒想到你這麼關注,
還要牽扯到不相關的版面來!

Fox_huang wrote:
過去大家以為安瑟亞當斯的ZONESYSTEN的實踐是為了在放大時不必要做後製,直接放大即可,
事實上若從安佬的回憶作品解說,大家才發現安佬不但局部加減光.還有可能會格放 ,而尤金史密斯更是運用了很多暗房手法


大家???
有不少已經在這個版被解讀成全部....
那這個大家為免也涵蓋範圍太廣了一點.

安瑟亞當斯的書明明就是 the camera, the negative, the print,
他的 zone system 本來就是需要配合前後一體合成的系統.....

簡單 quote 一段 the negative 83 頁的內容.

"Conversely, we may desire for interpretive reason to emphasize texture, we might control exposure so that the average skin value falls on Zone V, and give expanded development to exaggerate its texture. Here again w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both the local contrast and the overall scale of values in determining the appropriate exposure and development procedures."

不要這樣吧..
這邊是底片版耶.......
Cudacke Dees wrote:
安瑟亞當斯的書明明就是 the camera, the negative, the print,
他的 zone system 本來就是需要配合前後一體合成的系統.....


聽你在廢話
你以為只有你看的懂zone system

一周進暗房10小時的,只會用ps弄出淺景深...

你一直叫別人拿出作品

別人也許拿的出來

但請你別在PO你作品了...

因為你一PO我又對美國攝影教學有點失望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kay0968 wrote:
好奇問個問題不曉得店...(恕刪)

由於工作的關係
前一陣子
我們的正片都是由專業的掃圖公司來掃圖
掃圖公司會依照我們的要求
把圖片大小抓好
顏色調整到盡量跟正片原始的顏色一樣

我也試過一般的沖掃店
我也大概問過小姐
大概就是
色溫~銳利度~明暗會大概抓一下
不算精確
拿回來我還是會大概調一下

所以版上有人說
快門要按下之前應該把該準備的做好
按下快門後心理應該就有底

小葉叔叔 wrote:
我也試過一般的沖掃店
我也大概問過小姐
大概就是
色溫~銳利度~明暗會大概抓一下
不算精確
拿回來我還是會大概調一下

以一般沖掃店家的收費來說
會稍微幫忙抓色溫~銳利度~明暗
真的算很佛心了
大多是討用設定直接出吧...

給專業公司處理當然好
價錢.....
我是Hiroyuki
Cudacke Dees wrote:
kingliaw99 wrote:
Cudacke Dees wrote:
小彭新城 wrote:
後製也沒有錯,想玩就玩
不過有些人自己調整了照片,一被說後製,就完全無法接受...
這種心態我也有點不太懂就是了
後製又不是貶義詞...

事實上是喜歡特別標明沒後製的人有不少是抱著貶抑的心態.

標明沒後製的人亦不乏希望呈現原本拍下來就是這個樣子,供參考基準。尤其希望呈現該款底片的特性,若經過後製就沒有太大的參考義意了...

若我將發色平實自然的RDP3經數位後製將顏色拉得和RVP50一樣超飽合豔麗,這樣對想採用RDP3的朋友還有參考價值嗎?

所以特別標明沒後製沒有錯...

所以你的意思是事前的打光,
取景的角度,
環境光線的影響等等都不影響?
還是你每張照片標明沒後製的同時也標明所有前置?
那你沖洗店家是不是也要報一下,
還是你認為同一款抵面哪一家沖洗店出來結果都相同?
事實上這些是可以差好多,...(恕刪)


您一開始是針對"喜歡特別標明沒後製的人有不少是抱著貶抑的心態",我依此回應"標明沒後製的人亦不乏希望呈現原本拍下來就是這個樣子,供參考基準"。

接下來您又扯到打光,取景角度,前置作業,連沖洗店家也扯進來。沒錯,這些是會影響底片的表現,但都不及將底片數位化後的後製來得大。

您認為多數人對底片數位化的後製的直覺認知會是什麼? 不會只有單純的去塵點或消紅眼吧....

有人特別標明沒後製,您認為多數人的直覺認知又會是什麼呢?

個人認為作者特別標明沒後製,會讓人理解作者並沒有拉曲線調對比或改色,有助於瞭解這款底片的特性適不適合我。

個人也相信"特別標明沒後製的人只有很少數抱著貶抑的心態",多數人還是希望表達這款底片的特色之所在。

kingliaw99 wrote:
若我將發色平實自然的RDP3經數位後製將顏色拉得和RVP50一樣超飽合豔麗,這樣對想採用RDP3的朋友還有參考價值嗎?
...(恕刪)


對阿~這樣底片真實的發色才有辦法判斷出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