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再次介紹.. 有點年紀的故事...
那個年代的科技產物, 也許比讀者, 甚至小弟本人的年紀 大上許多,
紀錄先驅者的科技結晶, 也提供未來 有興趣者的研究資料, 這是小弟的初衷,
也歡迎 前輩們 予以指教.

歡迎蒞臨 我的部落格 同步放映 :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Mamiya 是眾所熟知 日系 120 相機系統廠牌,
早年 Mamiya 也曾在 135 領域裡, 努力爭得一席之地,
以下 為各位介紹 Mamiya/Sekor 1000DTL.

於 1968 年與 500DTL 同時發表, 鏡頭為 M42 螺牙規格,
布質 水平橫走式快門簾, 最高快門速度 1/1000S,
長寬高 : 148 * 51 * 95mm, 重量 : 725g.
測光採 TTL (through-the-lens ), 具備 點測光 及 平均值測光 兩種方式,
機身同時擁有兩種 可選擇的測光方式, 若以現今的電子技術 實不足為奇,
這部相機 吸引我的是, 在那個 機械設計年代 它是如何辦到的,
由下圖為各位詳細解說...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當測光時 影像由 鏡頭 經 反光板, 五菱鏡 到達觀景窗.
於反光板上 10% 面積配置一枚 Cds (光敏電阻), 作為 點測光的感應器,
於五菱鏡後方配置 兩枚 Cds, 作為 平均測光的感應器,
經由機身上的開關, 選擇 S (點測光) 或 A (平均測光).
實際底片拍攝, S (點測光) 還算是相當準確.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左起排列 :
底片計數器 (Exposure Counter).
快門進片拉桿 (Single Stroke Rapid Film Advance Lever).
快門按鈕 (Shutter Release Button).
快門設定 與 底片感光度設定鈕 (Shutter Speed Dial and ASA/DIN Window).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快門進片拉桿 還具備多項功能,
拉桿往右到底, 底片單張進片.
拉桿往前推, M42 鏡頭縮光圈測光 (stop down).
拉桿軸中間按鈕, 關閉測光電路 與 拉桿歸回原位, 如圖目前為 歸回原位.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迴片旋鈕 (Rewind Knob with Rewind Crank).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M42 機身螺牙 (M42 threaded mount).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自動收縮光圈裝置, 可實現以最大光圈取景對焦,
當快門按下 或拉桿往前推時, 連桿往前推, 使 M42 鏡頭頂針連動縮光圈.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反光板 (Reflect Mirror).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箭頭所指位置為 點測光 Cds 位置, 及 所連接之電路線材,
將感應器配置在 反光板上, 如此設計實在少見.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左起為 測光 A, S 選擇按鈕(Spot/Average Meter System Selector Switch).
閃光燈 同步 X 及 FP 接點 (X & FP Flash Terminals).

稍加以說明 X 及 FP 閃燈同步的差別..
X type, 適用目前所通用的 電子閃光燈.
FP type, 早期燈泡式, 點一次就需更換的 閃燈燈泡,
因燈泡由通電到 最大發光需延遲, 因此 由 FP 閃燈觸發後 延遲啟動快門.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自拍器旋桿 (Self Timer Cocking Lever), 最大 自拍延遲約 10秒,
自拍時, 先上快門拉桿, 自拍旋桿往右, 快門釋放 於箭頭指示 按鈕.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底片室 開蓋卡榫片(Film Compartment Door Slide). 往上拉 則打開機背.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觀景窗 (Viewfinder Eyepiece ) 與 閃燈冷靴座 (Accessory Shoe).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由觀景窗內顯示 對焦 及 測光資訊.
正下方框處為 10% 點測光區域.
下方黑色箭頭 指示測光選擇 S 或 A.
當曝光正確時, 指針 指示於 反C 字的中間位置.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將 閃燈冷靴座 與 機身分離.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底片室 (Film Chamber ).
左側為 底片罐位置 及迴片裝置 (Film-rewinding Fork).
快門簾為 布質 水平橫走式
(Horizontal-run rubberised cloth-blind type Shutter).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底片進片定位軸 (Film Advance Sprockets ).
與 底片捲片軸 (Film Take Up Spool ).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機背板 (Hinged Film Compartment Door).
與 底片壓板 (Film Pressure Plate).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機身序號 打印於底蓋.
左起..電池蓋 (Battery Compartment Cover).
腳架鎖孔 (Tripod Socket), 及 迴片按鈕 (Rewind Release Button).
電池電力僅供 測光功能.
電池規格為 1.5V MS-76 一枚, 目前市面上可購買 LR44 完全共用.



這部相機重達 725 公克, 有空閒 可以拿來 當亞鈴練手力,..(哈哈 .....?)

Mamiya 於 1968 年發表當時 的確引起 相當矚目,
其獨特的 測光 及 操作方式, 也代表 Mamiya 先進的設計功力.
想想 日本相機工業於 此時正值 急起直追的年代,
正如同 1978 年 Intel 8086 CPU, 如今算是 非常古老的晶片,
但對當時卻是 電子產業的一大 貢獻 與 進步,
聆賞這些 先驅者的智慧, 正是一部鮮活的 科技歷史.


謝謝點閱


參考文件:
Mamiya TL and DTL 35mm Cameras
Mamiya DTL 1000, DTL 500 free manual



============================================================

有圖有真相....
2009. 05. 30 實際拍攝.
底片為 Fujifilm Superia 200 (負片).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Mamiya / Sekor 1000 DTL  老機秋談



THX


怎麼可以有這麼新的老機器,這真的頗令人驚訝
感謝,又上了一課,原來那個年代就可以有這種測光技術
第二張照片景深好美.跟其他張都不一樣
鏡頭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jastatw wrote:
又再次介紹.. 有點...(恕刪)


真是詳盡的介紹。加分!
好文一篇,五分奉上
照片也很迷人

MAMIYA是一間了不起的公司
135和120系統都有做,有很多經典好機好鏡
數位化之後也沒有缺席
希望有一天MAMIYA可以出便宜一點的120數位相機
我是Hiroyuki
1000 這台故障率很高,當初為了找到1台完整的,
前前後後在邪惡海灣買了五六台吧...真羨慕版主有一台這麼完整的
順帶一提...這台當初應該是配 55/1.4 那顆... 也是良率不高的鏡頭...哈哈哈


真的要收集的話...


來台 DTL 2000 吧...^^"
衝擊起子 wrote:
第二張照片景深好美....(恕刪)


第二張是 Pentacon 29/2.8 MC 所拍攝..
老東德菜頭 散景二線性比較明顯...也許是您注意到不同的地方.

這些負片 高亮拉的很高...暗部階調也被拉高了.
小弟曾向沖掃的老闆反應....看起來怪怪的..

謝謝您
wofe wrote:
1000 這台故障率...(恕刪)


看來 閣下 準是收藏魔人....
希望有機會分享您的寶物..

DTL 2000 市場上就較為稀少...
因 快門提高至 1/2000s 故障率更高..很快就停產了.

小弟的 DTL 1000 倒是有個小缺陷...機身鏡頭接環部份稍有氧化..
可看出 接環材質是黃銅 加上電鍍......用料真的很扎實..
另 DTL 1000 當時標頭有兩支....手冊上有記載
55/1.4...另一支是 55/1.8..


謝謝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