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封面和跨頁仍然使用底片拍攝?

最近看到一篇對岸的雜誌訪談playboy的攝影師Steve Wayda的文章

訪談內容


當然他的數位器材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哈蘇和phase one等數位機背

訪談中記者問他使用數位相機和底片的時機

他回答說能用數位就用數位,但是封面和跨頁會用底片

文中並無說明底片的類型,但是我聽說底片時代時雜誌圖片編輯習慣採用正片照的圖片
(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書說底片時代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一律使用Kodakchrome 64)

發起這篇文章也只是好奇為什麼在商業的用途上底片仍在一小部份領域
如文中所說的雜誌封面和跨頁有不可取代的部份?

還盼望對此瞭解的大大回答小弟的疑惑

我本身也是底片的愛好者,但最初也是由DSLR入門
我只是相信不管以後發展如何底片會像真空管音響一樣一直存在


iantuan wrote:
最近看到一篇對岸的雜...(恕刪)


你最後二行
不就是答案了?

很多事
不必有理由的
不是嗎?

在前兩天的7點晚間新聞有一則報導

波蘭的一位女記者自費到台灣災區

作災區的深入報導

該波蘭女記者所使用的攝影器材居然是

HASSELBLAD 5系列套組



我知道有些受雇幫政府機構如文化局或受企業贊助拍照的職業攝影師也是用底片交件,有回在台南中山公園碰到陳瑞泰老師在幫政府拍照,他跟我說職業的精神可以為了一個夜晚的湖面倒影連續50天晚上去那守候一個無風的夜晚,那就是職業攝影師的精神,我想那種毅力跟我這種放假才去攝影的態度截然不同.
至於為何用底片,他是跟我說是前後遠近立體的問題,數位不是不行但是要運算能力很強大的照相機才能替代.
他跟我說職業的精神可以為了一個夜晚的湖面倒影連續50天晚上去那守候一個無風的夜晚,那就是職業攝影師的精神,我想那種毅力跟我這種放假才去攝影的態度截然不同.
-------------------------------------------------------------------------------------------------------------

這種小故事以前很多~~現在越來越少~~

結果論來看的話~拍到比較重要~~

不管50天~~還是5分鐘拍到~~~沒差耶!!
iantuan wrote:
文中並無說明底片的類型,但是我聽說底片時代時雜誌圖片編輯習慣採用正片照的圖片
(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書說底片時代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一律使用Kodakchrome 64)
...(恕刪)

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在進入數位影像之前(198X-199X),早已陸續放棄Kodachrome 64的使用,
原因是K14沖洗不便,而E6沖程的新款正片,不管在顏色,飽和度,粒子與ASA實用性方面,都能提供很好
的解決方案.
Kodachrome 64有過輝煌的歷史,但目前正片選擇多,已經沒有它的舞台,這跟影像數位化關係不大,
即使影像沒有數位化,Kodachrome 64,一樣會被其他正片所淘汰,而最終被柯達停產!
金牛9999 wrote:
在前兩天的7點晚間新...(恕刪)

那個畫面我也有看到,只看她頻頻在換底片,好累喔!
九份老街 wrote:
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恕刪)


〈國家地理攝影精技〉一書也提及他們的攝影師現在常使用ISO 50和100的正片和Ektachrome E200~
cleancaptain wrote:
那個畫面我也有看到,...(恕刪)


讓我不禁想起桑塔說的, 人道主義已成為雄心勃勃的專業攝影師的主導意識, 取代了形式主義者為他們追求的美所作的辯護, 其背後的理由恰恰是人道主義掩飾了攝影企業骨子裡對真實性和美的看法的混亂狀況.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