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及瀏覽品質,其他的照片放在PICASA
簡單說一下兩者差異
1940年徠卡開始製造IIIc時小迴片桿是有台階,屈光度調整桿有小直立桿
大約1946~47時就簡化小迴片桿成無台階,屈光度調整桿取消小直立桿
雖然兩者大致相同,但是機身的Vulcanite在1950年的IIIc有鯊魚皮花紋
對我而言鯊魚皮花紋比傳統花紋有摩擦力更好握
萊卡機身有受到戰後的影響,從1947到50年代M3出現前期間品質低落
機身銀色鍍料變差會出現掉落,測距器分光鏡易老化
1950年版IIIc有作過CLA,也換新了分光鏡
只是被不知哪位使用者請非原廠技師加上閃燈接孔,並非正常萊卡的閃燈介面
(正常萊卡閃燈介面就是IIIc升級成IIIf Black Dial)
故我拿去做CLA時也一起解除閃燈,但是接孔沒辦法拿掉就加個蓋子遮住
1945年版大致沒什麼戰後版的問題,除了:
非原始底蓋,被換成IIIc後期/IIIf的底蓋
機身Vulcanite有老化跡象,前方的一片有鬆動
需要找時間寄去師傅作CLA
目前唯一能用的鏡頭是Summitar 5cm/f2 (無鍍膜,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