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箱裡的寶貝, 雖有些年紀了 但絲毫不減當年的風華.
就像阿嬤的紅眠床 精緻的雕工, 在現代速食文化已經很難再找到了.
與各位分享很久以前的 工藝與藝術, 老機秋談.
歡迎蒞臨 我的部落格 同步放映 :
Pentacon FM & Contax F 老機秋談

敗 3C科技之賜, 數位相機幾乎每幾個月就發行新機型,
2千萬畫數, 9連拍, 51點自動對焦, ISO 12800......等.
不用多久, 這些又成為歷史洪流裡的舊科技了,
創意與便利, 我們又是何等幸福生在這創新的年代.
但為什麼有一堆人迷念這些老相機呢? 又有什麼理由如此令人敗家,
或許對相機迷來說有說不完的故事, 或許該找個機會看看心理醫生.
老婆問.........總該給個合理的理由, 問了好多次但總是說不清楚.
讓我再想想看.............噢!!! 防潮箱不小心又滿出來了.
每台相機的誕生, 有其當年極盡所能的科技與競爭背景,
以複雜的機械達成設計功能, 各項零件的做工及修飾更是美學的極至,
在那相較匱乏的年代是好幾個月薪水的奢望, 當然更有寶貝他的主人.

現在介紹這台造型典雅的 Pentacon FM.
1958 年東德 VEB Zeiss Ikon Dresden 設計製造,
長寬高 : 148 * 52 * 83mm, 重量 : 573g.
有關 歷史及功能有相當多學究先進著作, 尤其是推崇 洗鏡光老師苦心研究,
小弟就不敢在此班門弄斧了, 僅就其工藝, 質感及操作, 與各位分享.
參考網頁 :
洗鏡光老師 -- Contax S:史上第一台有固定眼平觀景窗的SLR
Mike's Praktica Home -- Pentacon FM
Captain Jack's Contax/Pentacon SLR Cameras

Pentacon FM LOGO 及 塔樓標誌.

優雅的軍艦部, 五菱鏡的秘密.

M42 鏡頭接環. ( M42 screw mount )

反光鏡. ( reflex mirror ), 與您所熟悉 單眼反光鏡不同的是,
按快門後反光鏡不會自動彈回, 需再手動上快門, 反光鏡再回到 45 度位置.
鏡片反射顯示對焦屏為 裂像式對焦屏.

自動收縮光圈裝置, 可實現以最大光圈取景對焦,
當快門按下後, 圖示箭頭處連桿往前推, 使 M42 鏡頭頂針連動縮光圈.

鏡頭接環內可見部份結構, 那條絲線為將 反光鏡拉回 45 度位置.

快門按鈕, ( shutter-release button ), 可接一般機械快門線.
快門位置在機身左側, 經實際操作比位置在機頂還符合人體工學.

自拍桿, ( self-timer lever ), 機械自拍時間設計為 10 秒.
操作程序 : 手動上快門, 自拍桿逆時鐘方向轉至 9 點鐘位置,
再轉動自拍桿軸心的旋鈕, 順時鐘方向轉動後即啟動自拍, 10 秒後自動擊發快門.
這個程序我摸了許久, 並非所習慣的先按快門而啟動自拍裝置.
再看看這自拍桿精緻的車工, 不得不佩服其講究之藝術.

機頂左側為 手動上快門旋鈕, 快門設定旋鈕 及 快門數值視窗.

快門旋鈕, ( shutter-winding knob ), 依標示箭頭方向順時鐘旋轉 360 度.
旋鈕下方為底片張數計數器, ( picture-counting disk ),
每轉動快門旋鈕一次即 對應紅點前進一格, 如何歸零呢? 逆時鐘轉動轉盤.

快門設定旋鈕, ( shutter speeds-setting knob ),
樣子像個香菇傘, 下壓逆時鐘轉動, 快門數值視窗內 數值盤即轉動改變.

快門設定分為 慢速及快速快門, 以此按鈕作選擇, ( speed groups-setting knob ).

快慢速快門按鈕往右, 黑色箭頭出現, 為選擇快速快門,
可設定快門值, : 1/50, 1/100, 1/200, 1/500, 1/1000s.

快慢速快門按鈕往左, 紅色箭頭出現, 為選擇慢速快門,
可設定快門值, : B, 1, 1/2, 1/5, 1/10, 1/20s.

機頂右側為 迴片旋鈕 及 閃光燈接頭.

迴片旋鈕, ( film-rewinding knob ), 依標示箭頭方向順時鐘旋轉.
旋鈕下方為底片規格標示轉盤, 及底片感光度設定.
耶 !! .... 這台不是沒有測光裝置嗎? 原來只是幫助拍攝者記住底片規格而已.
就如同將底片包裝外紙盒撕下夾於機背的功能一樣, 只作標示功能,
轉盤逆時鐘方向轉動, 選擇 黑白底片, 日光彩色片, 及燈光彩色片 三種.
底片感光度標示 ASA/ISO 有 6, 9, 12, 15, 18, 21, 25, 50, 100, 200, 400.

閃光燈接頭, ( flash-light contcat ), 同軸線連接早期 X type 同步閃燈.

( camera support )
這片金屬片功能為 讓相機可以平衡水平放置, 連這點小細節都照顧到了.

眼平觀景窗, ( viewfinder eyepiece ), 記得先上快門才可看到被攝物.

卡榫片往上 就可打開機背, ( camera back latch ), 機身編號在這裡.

機背打開後 底片室長這樣, ( film chamber ).

布質 水平橫走式快門簾, ( horizontal-run shutter ).

底片罐位置 及迴片裝置, ( film-rewinding fork ).

底片捲片軸, ( film take-up spool ).

底片進片定位軸, ( film sprocket ).

機背板, ( camera back ).

底片罐卡槽, 及迴片按鈕, ( film-rewinding buttom ),
迴片時須先按此按鈕, 底片進片定位軸才可反向旋轉, 再轉動迴片旋鈕 回收底片.

底片壓板, ( film-pressure plate ), 確保底片於焦平面達到平整.

機身與機背合蓋情形, 機身有溝槽及 棉條, 密合精度非常好,
迴片按鈕在機身與機背合蓋後, 才會與底片進片定位軸接合作用.

機底部份, 迴片按鈕 及 腳架鎖孔, 左右兩邊圓圈金屬墊, 作為相機水平放置.
腳架鎖孔, ( tripod-bushing ), 並非目前常用之 1/4 英吋, 規格為 3/8 英吋.

Contax F 與 Pentacon FM 合照, 為什麼跑出 Contax 的品牌 ?
這是二次世界大戰後, 東西德分裂後有關於品牌的頌爭歷史, 非常有趣,
詳細可參考 洗鏡光老師的文章, 那這外觀相同 又有何不同 ?
Contax F / Pentacon F = 配置磨沙對焦屏.
Contax FM / Pentacon FM = 配置裂像對焦屏.

Contax F 軍艦部.

塔樓摽誌, 與 Pentacon FM 又有些差異.
後記 :
1958 的產品, 相信比許多讀者年紀還大, 又充滿歷史傳奇色彩,
手動上片要轉好幾圈, 需另外參考 手持測光錶來調整 光圈與 快門值,
慢工出細活, 享受其操作樂趣, 目前暫時沒打算帶 老夥伴來拍照,
就在閒暇時 捧在手心, 細細聆賞其細部工藝, 及聽聽快門擊發的機械聲.
選購這台相機有什麼要注意的, 當然不太可能買到全新品,
(1) 最好有相機皮套, 外觀保持會比較好.
(2) 不要有摔撞傷 或缺件的, 撞傷經常會影響機械功能.
(3) 檢查慢速快門, 這樣的設計經過歲月比較會有問題.
(4) 確認布質快門簾狀況, 是否硬化, 破損, 或 皺摺嚴重.
(5) 由觀景窗檢查 五菱鏡是否有黑影變質發霉, 及對焦屏狀況.
(6) 當然事前要先做做功課, 了解各旋鈕 及按鍵功能.
以上 與各位分享, 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