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攝前製期
先確定好主題再來寫腳本,有明確的目標也可以設計一些情節橋段,然後安排需要什麼樣的素材。如果沒有先做這個步驟就隨拍隨剪的話,因為沒有內容,也留不住觀眾,很容易就被滑掉,相對的帳號就比較不容易被推薦出去。
腳本很重要,腳本寫成什麼樣,拍出來就會呈現成那樣。
也不會到很難寫,就是把想要的影片形式轉化成文字,然後具體要怎麼拍攝、時長多長、畫面內容、音效...等,這些寫出來就會知道要怎麼拍攝剪輯了。
範例:

建議短影片內容:
1、重要的東西放最前面,放在最後面有的人不會看完。
2、不要太長的台詞,如果片長只有60秒,觀眾真的讀不完。
3、如果是單純用文字介紹的話,也盡量不要一次在畫面中塞太多字,手機就這麼大,整個版面都是字的話也很容易被滑掉。
4、定位一定要清楚,如果想要介紹美食又想要介紹穿搭,可以拆成兩支影片製作。
5、轉換視角,切換成第二人稱「你」,把觀眾變成主角,增加互動感。
例如:
你覺得月薪至少要多少才夠生活?
這一種收納方式絕對能幫你解決問題
透過財商思維讓你提早財富自由
想要變瘦,你可以這樣做!
或是...

要想清楚影片中有哪些點,讓人看完會有收穫,把它當成主題,文案可以圍繞這個方向去寫,並且有案例可以驗證。
例如:為什麼要重訓?
a、可以增加肌肉...
b、改善骨骼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症...
c、減少生活中受傷風險...
二、拍攝過程
先撇開團隊製作,長影片剪成短影音這種我們就先不討論,主要是針對個人製作,也不需要到太麻煩,沒有專業器材的話手機也很方便。
你可能會需要腳架、穩定器、自拍桿,不要讓畫面太抖。
按照腳本去拍攝,直拍,可以多保留一些鏡頭,或多拍幾個角度,這樣後製剪輯的時候可以挑選更合適的素材。
拍攝技巧還是要以影片風格為主。
如果是美食介紹,那麼食物的特寫會需要多一點,去強調食材的紋路和質感,剛上菜熱氣騰騰的樣子,讓人口水直流。
如果是運動類,那麼動態運鏡也會多一點,也可能會需要到跟拍,節奏也會比較快。拍攝的主體也盡量不要超出畫面,上下左右都多留一點空間。
三、後製剪輯
按照腳本去剪輯,手機跟電腦都可以進行短影片剪輯,我自己是比較習慣用電腦剪,因為調整的話會比較方便,手機調整有時候會手殘,耐心指數往下掉。
節奏可以搭配音樂調整,音樂也要選適合的,一整支影片都是對白的話,就不要選有人聲的音樂,然後音樂聲量不要蓋過人的講話聲。
還有一點就是,轉場特效能少用就少用。一定會有人覺得為什麼不要一直用,因為短短的60秒內,塞了一堆轉場,觀眾會視覺疲勞。轉場效果很多,但要用在合適的位置才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最後,像前面提到的,重要的放在開頭講,所以如果我今天要在60秒短影片中分享一部電影,那我的呈現方式就會是:
「天哪!這部電影真的太好看了,看完都哭到胃痛,因為......」
先講結論再解釋為什麼。
像之前很常聽到的中國小哥聲音:「注意看!這個男人太狠了。」
先告訴觀眾這個男人太狠了,做一個結論,然後觀眾被勾起好奇心,之後再繼續解釋為什麼。
四、輸出
影片輸出完之後,一定要記得先上傳去平台試播看看,看看會不會被介面擋住字幕,有沒有哪個地方沒有修改到,音樂音效有沒有問題,確認沒有問題了就完成囉!
---
作為剪接師,短影音也開始越來越頻繁出現在我的剪接案中,一方面也要慢慢去適應市場變化,剪長影片也剪短影片。
說實話,我並不覺得短影片會完全取代長影片,它只是一個趨勢而已,就像很久以前懶人包的出現,給許多作者帶來衝擊一樣,有的人認為懶人包沒有辦法完整解釋一件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忙碌的人,沒有時間自己去慢慢查資料,但他又想要很快速的去理解一件事。
我一開始也會有一種,影片剪到那麼短,真的有辦法表達完整內容嗎?會提升剪接功力嗎?一開始也會有這樣的疑惑,但剪很多短影片後就會覺得,它的存在也是合理的,優點也很明顯。
好的內容無論影片長或影片短,都會有市場價值的,不用擔心影片的呈現形式會影響創作。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如果大家有跟我一樣的經驗,也可以在下面留言跟我討論,我有製作一份影片剪輯手冊,裡面有介紹一些流程、資源、軟體,想要的也可以找我領取,私訊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