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eselene wrote:
不曉得各位對於後製的...(恕刪)


不過就是「何事、何時等等」之後的定義不同罷了

器材技術變化大
造成認知、定義不同而生衝突、尷尬,
應可理解

套用風格檔,也是電腦後製的一種
只是它是將各種後製程序模組放在相機上罷了

它還是在感光元件成像後再將成像作改變
只是幾乎是同時完成

你說是不是後製呢?

算,有道理
不算,沒有不對!
其實我也是認為他們的美編人員應該只是死守規定的心態
但是解讀規定的方式角度和一般人不同,以致我無法接受

而且一開始由於我這照片主題是由一人拿某樣物品而對焦在物品上,人臉未出現
他們還針對"一定只能作個人肖像"這點回絕
後來經我詢問後,他們居然說無人物出現的"風景照"可以製作
完全前後矛盾且邏輯完全不通
後來他們才改口說不能製作是因為我這照片是"後製"
但我完全只是套用相機風格而已
形成的效果為四周有暗角,色調完全和一般照片無異
而製作icash悠遊卡時由於相片尺寸與卡片大小的關係
實際採用的範圍也並未涵蓋到四周暗角
最後還是我說那我先裁切好之後再重新上傳,他們才接受
但我就疑惑了,為何裁切這動作他們就不認為是後製?

其實我同時間還有另一張用玩具底片相機所拍的照片
拍出來的風格更強烈,他們反而不會質疑那張照片是經過後製

電話中我還問他們如果我拿一台lomo相機拍出來的照片也是像這樣
那他們怎麼認定,他們居然說這就是後製!!??

而其實我在意的是他們的說法從頭到尾都無法說服我

大貓兒哥 wrote:
我認為那不算後製它當...(恕刪)

我的認定比較簡單
前製
快門按下去之前的所有準備
叫做前製

後製
快門按下成像之後的處理
都叫後製

而數位白平衡是有影像之後
才進行色溫調整
所以個人認定是後製

不信??
你可以在日光燈下
不使用自動白平衡拍raw檔
你就知道原始影像色溫有多奇怪了

我只是想說
很多人都說原汁原味最美
對於後製看法分歧
個人認為
現今所有的數位後製
也是從底片時代的暗房技巧延伸而來
現在用的數位後製技巧
甚至80-90多年前就出現過
後製從來都是跟攝影互相扶持的成長
現今的數位相機
把一些簡單的後製~例如風格檔...之類的程式
內建到相機裡面
讓使用者能更加簡單的使用相機
讓照片不需經過太多手法
就能達到大眾的需求
說穿了
也不過是行銷方式
如果完全將機身的數位後製都拿掉
那絕對很多人都會吃足苦頭
攝影的進展也不會一日千里
後製~真的不是毒蛇猛獸
適度的後製是對自己照片的尊重
過與不及都不是好現象

小葉叔叔 wrote:
我的認定比較簡單
前製
快門按下去之前的所有準備
叫做前製

後製
快門按下成像之後的處理
都叫後製

我極為認同你這段話
更可加以延伸為:
半按快門(對焦時)仍不算後製
在按下快門且影像已確實存入記憶卡的當下之後才算後製

小葉叔叔 wrote:
而數位白平衡是有影像之後
才進行色溫調整
所以個人認定是後製

不信??
你可以在日光燈下
不使用自動白平衡拍raw檔
你就知道原始影像色溫有多奇怪了

原始影像色溫與自動白平衡的差異我相信
但, 要釐清的關鍵點在於
自動白平衡改變色溫的這個動作是在按下快門存入影像的之前或是之後呢?
若是之後, 它毫無疑問是後製
若是之前, 它仍然算前製
就算他再怎麼改變原始奇怪的色溫
只要它是在按下快門存入影像之前, 都不算後製
只要它是在按下快門存入影像之後, 都算後製
此文章已有文章違規回報, 若您仍要進行回報, 請完成以下欄位。

大貓兒哥 wrote:
我極為認同你這段話更...(恕刪)


自動白平衡就是後製了,他以經說明的很清楚了

自動白平衡就是對按下快門後相機所記錄到的RAW檔案進行色溫調整,所以出來的檔案是JEPG
所以就是後製
從相機白平衡設定開始 就算後製了 內建風格檔當然也算後製囉

princisfrancis wrote:
自動白平衡就是對按下快門後相機所記錄到的RAW檔案進行色溫調整,所以出來的檔案是JEPG
所以就是後製

先釐清關鍵點是以何為基準

若以存 RAW 那沒爭議, 因為自動白平衡不影響它
若以存 JPG 為基準, 那麼在確實存妥 JPG 之前的動作都不算後製
包括由 RAW 進行色溫調整
請注意, 此時的 RAW 並不是最終目標(JPG 才是)
RAW 只是 "存 JPG 之前的過程" 而已

另, 每台相機都有自動白平衡, 卻不是每台都有 RAW
若是傻瓜相機的自動白平衡依這觀點, 它是前製後製?
 
此文章已有文章違規回報, 若您仍要進行回報, 請完成以下欄位。
不是的,
應該說,拍出來與現實有所差距,就是後制,
在相機上的"軟體"應用上,也是後制,
只是它在處理速度上讓你感覺不到,
大貓兒哥 wrote:
我認為那不算後製它當...(恕刪)
LUXEM wrote:
不是的,
應該說,拍出來與現實有所差距,就是後制,

就你的觀點, 調整光圈快門EV及ISO算不算後製?
每一樣都會使拍出來的影像與現實有所差距

實際上來說,
無論怎麼設定, 每個人每台相機拍出來的都與現實有所差距

要達到 "所見即所得" 的零差距正是相機進步的目標之一
也就是說, 都達不到, 但都盡力在追求逼近 "零差距"

更應該解讀為: 你對後製的觀念不對
不是說你錯, 而是指你關鍵的點放錯位置了

後製, 或者你認為修圖等等的編輯(偏離原始圖檔)就是後製
但那些只是後製的 "製"(編輯)
後製後製, 後期編輯後期製作, 這個 "後" 又該對應哪個 "前"?
以何為基準點? 這才是我們要討論的 "後製" 兩個字, 完整的兩個字
 
此文章已有文章違規回報, 若您仍要進行回報, 請完成以下欄位。
除光圈快門以外,其他都是後製數位過程,

現在的數位相機是以往底片時代相機為基準的,

我是從底片單眼開始學的,,

所以在我的觀念下,只要是快門與光圈以外的機身功能,都是後製,

當然.拍出來的照片也證明了這一點,

過份的顏色與實際不符,這就是一種後製,不可否認的是,

數位相機程式確實改變了相片應有的原貌,,

科技越來越進步,這個"後製"的定義,會被拉的越寬廣,

<以前單眼手動相機配備測光表就被同僚視為作弊了,當然這是大家的酸言酸語,>
大貓兒哥 wrote:
就你的觀點, 調整光...(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