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銳化有無正確方式?

PS中我都將圖轉成LAB色域,然後對L頻道做USM銳利化,參數自己調整,就是不要出現白色邊緣即可。調整好後再轉回RGB色域。這樣好像是有銳利但不會把雜訊放大,原理好像是這樣,有點忘了。
筆記中
謝謝大大的分享...

h9960805 wrote:
"縮圖"銳化我不太了...(恕刪)

h9960805 wrote:
"縮圖"銳化我不太了...(恕刪)
標記一下
改天來試試
carrywind wrote:
筆記中謝謝大大的分享...(恕刪)
筆記一下,
佔個位子坐一下,
晚點再來收看
趕緊做筆記!

感謝 h9960805 大大的說明!
少看少敗家!看多敗不完......
以這種上傳網路的圖片,
基本上....直接濾鏡「銳利化」即可,
效果是一樣的。
picture123 wrote:
眾多人推薦書DSLR...(恕刪)

這本我有看完,但是我覺得太搞剛了
雖然他有附懶人包,設定好的動作檔
現在最常用的還是如一樓說的顏色快調(似LR-清晰度)
重點是「局部銳化」很重要,那本裡面講一堆
但我個人覺得顏色快調後再用筆刷比較仔細跟保險= =
像是對人像 Ctrl+I反轉後再筆刷人體就好了
硬度別太硬,且最好別刷到主體邊緣,不然會假像剪貼的
若不局部分開,背景太利看了很不舒服

我不覺得有一套「正確方式」
你要用顏色快調還是遮色片智慧型都沒差
重點還是"局部銳化" 對你想要清晰的地方做就好了
否則我不覺得把整張照片變得很利很硬就是好的銳化

沒銳化

整張銳化,失敗

局部銳化,如果我只想表現第一隻猴子的話

人像用局部效果就明顯,不會失焦
上面這個參數設比較誇張好辨識
反正不過度、又用對地方就正確了
你用哪個方法去銳化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最後別用LR的"清晰度"
效果很爛邊緣很粗,大概是顏色快調10以上的參數吧..
我大概都用3-5 再使用透明度調整


銳利化部分我都是用PICASA 3那個後製軟體,其中有一個選項就是銳利化,可以調整到使用者要的感覺。


照片左上方有個銳化選項可以調整

至於圖床部分Google+目前有一自動修正功能,照片上傳後會自動幫您修圖,我是覺得口味重了一點,
不過周遭朋友都覺得還OK,懶得修圖的時候會整批上傳到G+,修圖後再整批下載挑還OK的。

01和FB的圖床偏弱,所以照片上傳時都會稍微銳利化一下再上傳。大小的話目前測試1024X768比較OK,提供樓主參考。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使用顏色快調
大大提供的方法滿不錯的。

還有一種是內建式的方法,應該算是標準方法吧。

濾鏡>>銳利化>>遮色片銳利化調整

我來解釋一下怎麼用。總量也就是你要的銳利效果(可以預覽)調越高越銳利,強度則要看該圖片的畫素來決定,有些人喜歡調高一點(重口味),我建議不要調太高,太假。
接下來就是遮色片銳利化的重點,臨界值,這個值也是要看該圖、以及相機的ISO顆粒決定。
因為一般銳利化會把雜訊也銳利的更清楚,調整臨界值則會邊緣保持銳利而不銳利到雜訊。

有錯誤請指正!
NDPStudio wrote:
使用顏色快調
大大提供的方法滿不錯的。

還有一種是內建式的方法,應該算是標準方法吧。

濾鏡>>銳利化>>遮色片銳利化調整

我來解釋一下怎麼用。總量也就是你要的銳利效果(可以預覽)調越高越銳利,強度則要看該圖片的畫素來決定,有些人喜歡調高一點(重口味),我建議不要調太高,太假。
接下來就是遮色片銳利化的重點,臨界值,這個值也是要看該圖、以及相機的ISO顆粒決定。
因為一般銳利化會把雜訊也銳利的更清楚,調整臨界值則會邊緣保持銳利而不銳利到雜訊。

有錯誤請指正!...(恕刪)


請教一下~這邊指的"遮色片銳利化調整"

是使用"快速遮色片" 使用"筆刷"塗抹 需要加強銳利的重點部位

接著取消"快速遮色片"

再利用濾鏡中的"遮色片銳利化"調整這些動作?


小弟的疑問是"遮色片銳利化"跟"智慧型銳利化"的差別在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