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生態照片的後製體驗---去除雜物
鳥攝已3年多,從一開始就聽到前輩說,鳥攝是器材先決的。經過這幾年來自己
的親身經歷,證實這句話是沒錯的。因此,盡力在能力範圍內使用最理想的
器材。然而,拍生態是最無常的,而且往往在您自我感覺最好的照片上出現一些
雜物。加上大部分照片都要裁切,經過放大的照片,本來正常的畫面都難免出現
顆粒,這時最好的照片可能就變成雞肋。
數碼攝影最大的優點就是只需通過簡單手段進行後製,那麼以上的問題都能輕易
消除,雞肋又立即變回最好的照片。
先至聲明,我的後製操作跟鳥攝水平一樣,同是摸著石頭過河,也算是自我感覺
良好吧。或許是人緣欠佳,從前常向前輩討教時都失敗而回,所以我寫這輯的
動機:拋磚引玉及希望與尚在過河的同道中人互勉。
我使用的軟件有:C廠相機附送的Digital Photo Professioanl、Lightroom、PhotoShop
CS5及PhotoCap 5.0(以下分別簡稱為DPP、LR、PS及PC)。
經過多次嘗試後,現在我採用的編輯照片流程:用DPP抽取相機內的照片(Raw
格式,不再重覆其優點)>用LR調整照片的白平衡及光暗>轉存為最質優的JPG>
用PC(或其他)將照片裁切及套上日期等注腳>用PS處理雜物、銳化背景>最後的
照片。
由於整個過程以PS工序最多及最重要,所以我就只談PS這部分。
現在以首兩張照片為例,第1張是〝整容〞前,而第2張是已經過後製的。

01.留意照片中的兩個紅箭頭,再看第二張就知道兩者分別。上述說拍攝生態是最
無常的,往往守候很久,目標卻沒出現。等到目標出現,可能又會有些雜物破壞
效果。
用PS打開這照片,先將一些雜物盡量去除,我會使用幾種手段。先在最左的工具列
選用〝套索工具〞將相機CMOS污點造成的小瑕疵圈住,點選最頂橫欄的濾鏡>
雜訊>污點和刮痕。這時會彈出對話框,增減〝強度〞(我的選擇是10)後按確定
以達至不同效果。接著用〝套索〞圈住要去除的雜物,這裡是右下角的樹枝及蝴蝶
附著的花朵前的樹枝。點選橫欄的編輯>填滿,對話框內選項是〝內容感知〞、
〝正常〞及〝100%〞,按確定。若尚有殘餘部分,則重複填滿程序。然而,有時
填滿效果不理想,如填滿花朵前的樹枝後,花朵上出現空白,看來就像花被削了一刀
似的。這時可使用左列上的〝仿製印章工具〞,點第2條橫欄左邊第2個按鍵右側的小
三角,下拉選單可改變印章的尺寸及硬度(我通常使用0硬度)。先將圓形放在要
仿製的地方,按下Alt鍵再點擊左鍵,再將圓形放在要覆蓋的地方,再點擊左鍵。重複
這種仿製程序,以達到滿意效果。

02.這張是去除雜物後的效果,當然這張還有銳化主體及減輕背景的顆粒感覺
(稍後另文貼出)。
注意,填滿功能最大缺點是可能將一些不應出現的碎片貼在要填滿的地方,如
這裡右下角的數字出現雜亂的碎片。

03.拍過蝴蝶塚內的呆蝶,再去拍公園中的醒蝶。雖然這時已配備有四級防抖的大
眼睛328第II代,但要追蹤蝶影並非件易事。然而,生物還是要在大自然才能盡顯
其美態的。

04.這隻黑底閃綠的蝶兒在紅花中飛舞,像不像撲向火海的飛蛾?

05.看來正好利用這個少鳥況的夏季去拍拍其他生態。
af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