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婚禮攝影

文章很長,希望大家耐心看完,我想應該對大家有幫助。


前言:

從申請01帳號至今已經好幾個年頭,很少去分享一些什麼文章。為什麼呢?因為我沒有雄厚的財力追逐大三元,還有相機廠商推陳出新的各種不同機型。每個月賺的錢光是要負擔在台北的生活費、研究所學費、要拍下一步短片電影的資金、上一部短片電影的負債、買底片、沖底片巴拉巴拉等等等,常常有捉襟見肘的危機感,怎麼可能動輒花個五萬十萬追逐最新器材。

不過還好手上的S5 Pro是一台值得信賴的好相機,也幫我接了不少case。

至於技術分享文,早期的01一直有很多攝影界的前輩活動,大家也分享了不少攝影技術的好文章,想想實在是沒必要班門弄斧,還是乖乖的當個潛水者。照片分享的話有些電影劇照牽涉到肖像權問題,分享婚禮攝影照片又怕被說在打廣告,所以就一直默默的潛水,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早期的01真的是一個有著豐富而且正向性的攝影資訊論壇。

至於會想寫這一篇文章,是因幾天前有個朋友介紹一個婚禮平面攝影的case給我,後來朋友的新人朋友得知我的報價後,便說這個價錢他們可以找到一個平面攝影跟一個動態錄影,而我朋友因為是電視媒體圈的人,多少了解這個行業的基本生態。他對於我的價格可以請到一個平面攝影跟一個動態錄影感到不可置信,並大呼怎麼有人可以這麼賤價,我只好笑笑的告訴朋友,現在這行競爭很激烈,希望那對新人不要只以價格做為首要選擇條件,有沒有找我都沒關係,可是還是要多比較。

後來我想想,其實很多新人在籌備婚事的時候,有很多瑣事要準備,再加上錢其實不好賺,大家總是希望能省則省,而平面攝影跟動態錄影的選擇性很多樣化,從一場要價四萬的攝影師到友情贊助的攝影發燒友,其實都可以是一種選擇,那我要怎麼給我的朋友做一個中肯而且實在的建議,讓他們在這人生最美麗重要的日子,做一個適合他們的選擇呢?

思考了幾天後,我決定寫下這篇文章。


1.價格高低

我想這個是大部份新人最關心也最苦惱的事吧。我一直相信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是這頭羊是誰而已。
目前這個市場的價格很混亂,換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選擇性很多,那我們要如何從價格切入,來判斷選擇這個攝影師適不適合呢?首先我建議新人朋友一定要先確定自己的預算,確定預算後就多參考比較各大婚禮相關的網站資訊,然後選出幾個符合自己預算或低於自己預算的幾個攝影師人選,然後比較他們作品的差異性(第二點會建議如何比較差異性),如果你實在無法分辨一場10000的攝影師跟一場20000的攝影師的照片有啥不同,那我會建議你那就選10000的攝影師,美跟感動都是主觀並且無法量化,如果分辨不出來,那就相信你的直覺吧。

2.照片的差異性(風格)

因為數位時代的關係,圖像已經變得非常氾濫,很多人用鮮艷的顏色或是強烈對比來增加相片的視覺衝擊,可是千萬不要被顏色迷惑。
攝影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光線、位置、快門時機
其實光線是很基本的,對我而言攝影不是在拍”物”而是在拍光線勾勒”物”的輪廓,但是光線又牽涉到場地的光線條件,落地窗大採光的別墅與採光不佳的民宅公寓所能呈現出的光影效果有先天上決定性的不同,所以可以看看照片上的光影是否讓你舒服甚至覺得美而感動。

再來是位置,因為婚禮攝影很多時刻往往是稍縱即逝,所以站在一個好的位置,比擁有一個好的構圖能力更為重要,一個好的位置可以讓一張照片得到直覺而且大量的資訊量,所以你可以看看這個攝影師拍的照片,是不是讓你能很明白的知道這張照片正在發生什麼事,而不需要旁邊的文字解說,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文字常常增強或誤導了照片。

因為現在相機的快門連拍模組非常發達,所以也很難看出這個攝影師是不是能夠掌握快門時機。不過可以反向去檢視攝影師會挑選哪些照片放在相簿裡,我看網路很多人說如果這個攝影師相簿裡只放精選的照片,那就代表他的技術有問題,我個人覺得這話只對一半,因為迎娶加宴客一場下來照片至少600張以上,我覺得一個好的攝影師會在這600張當中挑出具有單張故事性、有畫面張力、是重要時刻、全部排列起來是一場完整婚禮敘事的照片,要知道挑選照片也是一個攝影師的創作過程跟基本功課。

再重申一次,不要被調過的顏色迷惑,反而要想這張照片顏色被抽掉後,還剩下什麼?

3.附加價值

對新人而言,按下快門的過程只是一個半成品,最後交到新人手上的是什麼才是重要的。基於這種心理狀態,很多攝影師都推出送照片、攝影冊、照片MV等專案,可是我在這建議新人冷靜想想,哪一些是你所需要並且必要的,如果是需另外付費我們另當別論,如果是送的,那扣掉附加產品本身成本,攝影本質的成本還剩下多少?我覺得這是需要思考的,所以我從來就不建議新人把這些附加的東西列入考慮的範圍裡,畢竟這就是一種行銷手法


以上這些都是用比較理性分析的角度去做觀察選擇,其實網路口碑也是很多人的選擇參考,但是人與人相處很奇妙,適合他的人,不一定適合你,所以口碑就沒列入選擇要項。而我寫這篇文章的角度是以一個消費者為立場,所以或多或少會不小心批判到某些攝影師的手法,不過還請各位前輩不要對號入座,我已經盡量試圖婉轉的去敘述某些過程。為了讓大家簡易並且快速的抓住重點,所以只簡略的分出三個大方向,當然其中還是會有很多細微的變因。

最後要告訴大家,沒有完美的婚禮攝影師,只有適合的婚禮攝影師。
祝大家在找到合適的伴侶後,也找到適合的攝影師,造就一場人生中完美的婚禮!


文章關鍵字
smokinghank wrote:
文章很長,希望大家耐...(恕刪)

中肯
加分先
http://www.facebook.com/cj.liu1
謝謝!本來以為我寫的東西很冷門
不會有人想看,哈哈
人本主義電影工作室:http://www.wretch.cc/blog/smokinghank
非常中肯建議的一篇文章,尤其是在挑選照片的部份說的精準,其實看精選的照片,主要就是看出攝影師在當下會做哪些構圖,他拍攝時思考的脈絡為何,從這百來張的照片裡會反映出整體拍攝的風格走向。

不過這個部份我有點其它的看法想補充
smokinghank wrote:
再重申一次,不要被調過的顏色迷惑,反而要想這張照片顏色被抽掉後,還剩下什麼?
...(恕刪)


乘著光影旅行預告片

前陣子看一部電影:《乘著光影旅行》,關於電影攝影師李屏賓的紀錄片,雖然是台灣享譽國際的電影攝影師,不過我看過他的片很少^^ 但裡面有提到不少他拍片的想法和在光影運用上的觀念我很喜歡,有一段特別講到為影片添加色彩的部份(以下是我引述電影書裡的內容)


「首先,他想到的是顏色,拍了那麼多港台電影,他發現顏色都不夠。他看到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我看西方人把中國的色彩,尤其是帝皇之家的宮廷色彩拍出來了,讓我很羞辱」李屏賓覺得,為什麼西方人可以拍出那種色彩,中港台影片裡面卻從來沒有呈現過?

他看完以後很茫然,不知道從哪裡著手,不知道這些色彩從哪裡來的?是那個攝影師Vittorio Storaro,還是那個美術指導,還是整體?還是天氣?李屏賓開始找尋,他能找的,終究是從攝影開始吧!

李屏賓從技術方面,開始付與影片色彩,增加色彩,思考怎麼樣讓色彩合適故事,怎麼變換色彩,不要讓色彩那麼沈悶。」


在說完李屏賓的觀點以後,先聊一下去年有部電影叫守護者,片頭的前五分鐘從四、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年代,影片的色調也跟著變換產生不同的時代感,看的人會很能融入故事中,讓我個人非常欣賞查克.史奈德的美術團隊。

守護者開頭短片


我想影片和照片在用色觀念這方面是相似的,所以對李屏賓重視色彩,讓色彩合適故事這件事我非常同意,尤其台灣一般家庭的室內採光大多不佳,數位相機一開始捕捉到的光色是平的,在顏色的處理後照片裡看得到黑色裡面的層次和紅色裡的華麗,看照片的會人更能融入情境之中。

一張好的照片裡面,畫面裡色彩的佈局會和構圖緊密結合在一起,刻意去想把顏色抽掉還剩什麼,就像守護者的片頭如果只用一般的顏色(例如...《夜市人生》的顏色好了,雖然還是很好的影片,但當顏色這個元素被除去以後,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就打了一個折扣....怎麼說呢,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照片,構圖取景重要,但以彩色照片來說,顏色在表達一張照片給觀看者是最直接的,我想它的重要性同樣是不能忽視,不能以把它抽離後還剩下什麼的方式再來看一張照片。

不過,我猜你前面有提到“鮮艷的顏色或是強烈對比來增加相片的視覺衝擊“,所以後面才會再重申“不要被調過的顏色迷惑,反而要想這張照片顏色被抽掉後,還剩下什麼?“,一方面應該也是針對看到那些處理得不好的情況,例如一些必要的細節消失,或顏色的層次沒有出來,甚至整張呈現出只有在潘朵拉星球才看得到的綠與藍....才有所感吧.這我也很同意,只是我覺得這種情形用迷惑一詞實在太客氣了,應該是用困惑這個詞比較適合
謝謝 Lucifinilx的回應
這個討論延伸還滿有趣的
那我也提出一些我的看法

Lucifinilx wrote:李屏賓從技術方面,開始付與影片色彩,增加色彩,思考怎麼樣讓色彩合適故事,怎麼變換色彩,不要讓色彩那麼沈悶。」


賓哥一直是我們很景仰的電影攝影前輩,他對於電影工作的熱情與專業一直是電影工作者學習的榜樣,不過賓哥在紀錄片中說的顏色,比較像是在說光色,而這光色牽涉到了燈光的色溫、色溫紙的型號、美術陳設物的顏色與反射率、濾鏡的型號、底片的特性。甚至底片的沖洗以及拷貝的過程都會影響到觀眾在電影院裡看到的顏色。當然我也很同意如何讓色彩合適故事這個思維,因為電影任何的環節都是在為景框服務,可是若是說什麼色彩才適合婚禮紀錄攝影?我現在沒有答案,我也很想聽聽大家的想法跟看法,這應該是個有趣的大哉問,哈!

Lucifinilx wrote:
一張好的照片裡面,畫面裡色彩的佈局會和構圖緊密結合在一起,刻意去想把顏色抽掉還剩什麼,就像守護者的片頭如果只用一般的顏色(例如...《夜市人生》的顏色好了XD,雖然還是很好的影片,但當顏色這個元素被除去以後,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就打了一個折扣....怎麼說呢,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照片,構圖取景重要,但以彩色照片來說,顏色在表達一張照片給觀看者是最直接的,我想它的重要性同樣是不能忽視,不能以把它抽離後還剩下什麼的方式再來看一張照片。


我文章中所提出抽掉顏色後還剩下什麼的概念,並不是我發明的。
而是很多攝影論述中都有提到這個概念,甚至不少攝影家認為黑白攝影是最能讓攝影與繪畫切割,並且呈現攝影本質的方式。
但是跳脫攝影本質,單就一個觀賞者對於圖像感知而言,色彩確實如Lucifinilx說的一樣重要,甚至色彩是有辦法影響畫面的前進感、後退感、物件比例的改變、人的視覺心理、觀看物件的順序等等等。
而我會這樣說,就是希望觀賞者不要只是讓色彩去主導視覺,並只以色彩當作選擇的條件。

Lucifinilx wrote:不過,我猜你前面有提到“鮮艷的顏色或是強烈對比來增加相片的視覺衝擊“,所以後面才會再重申“不要被調過的顏色迷惑,反而要想這張照片顏色被抽掉後,還剩下什麼?“,一方面應該也是針對看到那些處理得不好的情況,例如一些必要的細節消失,或顏色的層次沒有出來,甚至整張呈現出只有在潘朵拉星球才看得到的綠與藍....惡魔才有所感吧XD.這我也很同意,只是我覺得這種情形用迷惑一詞實在太客氣了,應該是用困惑這個詞比較適合XD


哈哈!這一段形容得很逗趣。
我想這也可以延伸討論,為什麼現在很多人看到嚴重色偏、晃動、模糊、暗角這樣非寫實畫面就會覺得有fu。
是基於與眾不同的心裡狀態?還是視覺上的舒適感?亦或是後現代打破寫實主義的美感認知?
人本主義電影工作室:http://www.wretch.cc/blog/smokinghank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