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國家地理》如何解讀照片 / 2011選集

前言

我曾經聽過好幾位作家的演講
他們不約而同地透漏一個當作家的小秘密
「想當好的作者,先從好的讀者做起」
攝影的道理或許也可與此相通
很多時候觀摩專業人士或大師的作品
往往能提升自己的攝影功力

然而
「內行看門道」
一般對攝影有興趣的朋友
有時缺乏解讀鏡頭語言的相關知識
以致未得門道,徒看熱鬧
小弟便曾為此苦惱

如今
《國家地理》網站
按月份刊出若干張精彩照片
照片下另附專業攝影人士的見解
深入淺出地點出他們看待照片的方式
分析照片的構成元素及其魅力
我覺得這一系列文章很棒
所以把它譯為中文
但因近來時間有限
僅每月選擇一張我最喜歡的照片

建議用法:
可先只看照片
越仔細越好
想辦法自己解讀其中的意義
之後再對照編輯等人的看法
會更有幫助
也更有樂趣

有意見皆可留言指教

-----------------

《國家地理》「為何喜愛」專欄(2011年6月至12月)

12月:跳入嚴寒



路透社Ilya Naymushin攝影

12月18日,在華氏負4度(攝氏負20度)的天氣裡,俄國一位冬泳俱樂部的會員涉水深入葉尼塞河。

※為何喜愛:如果不是因為照片前景裡有霜雪封凍的欄杆,那個涉水入河、正勇敢面對極寒氣溫的冬泳男子,也許不會像現在這般顯眼。結冰的救生圈既為男子與大橋提供了完美的框景,也幾乎是所有接近此景者的警告──攝影指導Katel Ledu如是說。

11月:地震救災



路透社Umit Bektas攝影

10月26日,靠近土耳其東部大城「凡城」的艾爾西斯鎮地震,這場規模7.2級的地震襲擊該區,造成近500人死亡。數日後,照片中的救災人員注視著陷在瓦礫堆中的生還者。

土耳其官方自災後即持續為數萬無家可歸的災民竭力提供避難所。其間,救災團隊也不斷做出痛苦決定──取消救援被活埋的遇難者(在「土耳其地震後續」可看更多照片)。

※為何喜愛:來自下方的光源把一個已屬異世界般的光景提升至另一層次。它看起來既怪異又扭曲,但也可以被解讀為黑暗中的希望之光──資深(或譯高級)相片編輯Monica Corcoran如是說。

10月:暴衝



美聯社Shakil Adil攝影

這裡是巴基斯坦的喀拉蚩,時值伊斯蘭宰牲節的最後一天(11月9日),一隻要被屠夫宰殺的駱駝脫逃,大腳踩進人群。宰牲節或稱犧牲節,是全球穆斯林用來紀念先知Abraham自願犧牲其子以從神意的節日。

※為何喜愛:因為畫面中突兀的血跡能立刻吸引注意並挑起情緒,故可引導觀看者進入這個混亂的場景。其中由逃逸群眾所圍成的空曠區域,暗示一種貨真價實的恐慌感。觀看者心中必生疑竇:這場面是如何造成的?他不但要關心駱駝,還得關心群眾──資深(或譯高級)相片編輯Sarah Polger如是說。

9月:上崗的拆船工



照片取自Fame圖片 / /Barcroft媒體

在這張9月發表的照片中,孟加拉吉大港附近一名年輕焊工的背後隱約有艘大船。在孟加拉灣一間有致命危險的拆船廠裡──那裡負責把油輪、貨輪及其他大型船艦拆成碎片,未成年的拆船工跟在成年工人身邊工作。

雖然拆船這件事提供了工作與原物料,但也使工人暴露在「有害身體的危險」與「有毒的化學物質」之前。

※為何喜愛:

(一)圖中的工人被四散火花的溫暖光線完美地照亮。攝影師從低位取景營造空間感並拍下焊工全身。如此一來,產生了一種非常戲劇性的效果──相片組副主編Janna Dotschkal如是說。

(二)這張照片的構圖與光線看來彷如正牌的經典畫作,不因時間流逝而磨滅。然而當我看這張照片時,抓住我的亮點其實是背景裡隱約浮現的大船,光線如此朦朧卻又如此具有臨場感,它讓這張年輕拆船工的人像照及工作狀況更加完滿──攝影指導Katel Ledu如是說。

8月:上下相逢



美聯社Ashala Tylor攝影

8月4日加州克拉馬河上,當有一隻灰鯨游過Seth Altamus身邊時,他正站在他的衝浪板上。這隻鯨魚和她的崽子一路從繁殖地墨西哥沿岸往北至阿拉斯加,牠們是在6月底時游進這條河。

據美聯社報導,在克拉馬河迷路近兩個月的時間裡,這隻擱淺的鯨魚變成當地的觀光景點,但母鯨卻於8月16日因不明原因死亡。不過,牠的崽子據信已在7月底時找到回歸大海之路,科學家都認為這條小鯨魚長大了,故足以在這趟獨往阿拉斯加的旅程中存活下去。

※為何喜愛:

(一)這張相片中兩者比例與大小懸殊是驚人的。剛開始你只不過看到玩衝浪板的人,但不久後你的眼睛慢慢地發現這隻龐大的鯨魚就在他的腳邊──相片組副主編Janna Dotschkal如是說。

(二)攝影師的「距離」及其有利的「取景點」,是捕捉人與鯨魚間那道區隔的關鍵。如果是從海平面的角度取景,可能不會像眼前這張這麼成功。再者,為了拍下這張令人難忘的照片,得先等這兩個主題表達出恰當的肢體語言──新聞照片編輯Chris Combs如是說。

7月:正港的帝國兵



Getty Images網站Paul Kane攝影

看來7月15日在澳洲珀斯機場天橋的Jacob French遇到了一個小同好,儘管他一身反派行頭(扮「帝國兵」),其實還是想成為宇宙中的正義原力(春光注:詳見「星際大戰」系列電影)。

為了替星光基金會(該會目標為設法點亮病童人生)募款,French穿著整套星戰盔甲從珀斯步行至雪梨(春光注:由西岸到東岸,徒步橫越整個澳洲),一共走了2500英里(4000公里)。

※為何喜愛:

(一)這張照片在某種可能虛假如戲的情境中,捕捉到了一個真誠不做作的瞬間──相片組製作人Alexa Keefe如是說。

(二)我身為一個超級星戰迷,這張照片帶我回到那個想像世界,而且它的構圖(結合了「帝國兵」遇見小朋友的情感)也棒呆了──相片組副製作人Web Barr如是說。

(三)小星戰迷臉上的反應是如此直率自然,真讓你忍俊不住──相片組實習生Andy Gottesman如是說。

(四)小男孩身上達斯‧維達(春光注:黑武士)的T恤和這個穿著運動鞋的「帝國兵」正是我所喜愛的小細節──新聞相片編輯Chris Combs如是說。

6月:水晶洞



Barcroft/Fame影像Victor Lyagushkin拍攝

在本月刊出的照片中,一位岩洞潛水員勇敢地面對幾乎結凍的冰水,他似乎是懸浮在奧達岩洞(全世界最大的石膏岩洞)如水晶般清澈的水流中。石膏在乾式牆壁與灰泥裡是常見的混合物,它是一種軟質的、以鈣為基礎的礦物,可形成透明的水晶。

一個潛水小組最近花了6個月的時間探勘奧達岩洞的體系並替它製作檔案,它總共延伸了3英里(4.8公里),橫越整個俄國西部的烏拉爾地區。

※為何喜愛:

(一)我喜愛這個奇異的環境,而攝影師的功力則克服了這個技術上極度困難的挑戰──新聞相片編輯Chris Combs如是說。

(二)這是我心中無從想像的畫面,當我看這張照片時覺得非常寒冷。而攝影師在利用光線捕捉潛水員與岩石兩者上,表現極為出色──相片組實習生Andy Gottesman如是說。

--------------------------

※近期文章

01
國家地理精選2011年12個拍照小撇步

02
Nikon 1 鏡頭解析 10mm F2.8

03
我與D900的100年之旅
第二與第三張照片顛倒了

雖然各解讀案例小弟不是完全認同, 還是感謝大大抽空整理分享~

(又看了一陣子後想想, 應該不是認不認同的問題
只是這些看法或背景在小弟身上並不適用或沒有產生共鳴而已)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又是這個系列的!!!!

這系列超棒的啦~~~~~

透過這樣的解說才能知道為什麼貴為經典的原因!!!

感謝分享阿~~~~~!!

inunu wrote:
第二與第三張照片顛倒...(恕刪)

已更正,謝謝

春光乍洩 wrote:
前言我曾經聽過好幾位...(恕刪)
我是攝影幼幼班
這系列文章真的很棒喔~
每次都可以學到很多
雖然沒有每張有共鳴`不過這樣的觀察還滿有趣的`
感謝大大分享
非常喜歡這類型的作品,感謝
我想解釋一下我的想法
翻譯這些短文的目的並不是想塑造什麼正確答案
或是像演算數學習題般導出公式或唯一解答
而是想介紹以此為業的工作者
他們是從什麼角度解讀一張照片

當然每個人對同一張照片可能都有不同的解讀
這對藝術作品而言
不但不是壞事
反而代表作品成功
詮釋與解讀的彈性空間大

只是我除了知道自己的看法外
我還想知道專業人士的觀點
從不同角度認識一張照片的意義
而這些思考影像的過程
才是小弟想跟大家分享的地方
好棒的分享!!~


不過,以下亂入一下....
剛好FB上朋友貼出來,一看就很熟,阿娘畏...帝國兵被抓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