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google去找, 都是教"拍照"的, 偏偏在中文裏面不管拍照還是拍片都叫"攝影".
有沒有什麼推薦的資源嗎, 不管是書, 網站, 還是社團, 學校, 有什麼資源可以快速入門的?

目前iPad跟大手機己經非常普遍,FB,Line也都支援傳影片, 以"留做記念", "與家人朋友分享"為目的, 影片方便性己經不輸照片.
而且我覺得影片帶來的回憶比照片多, 但是每次拍都抓不到重點(想到要拍-->趕快拿手機-->笑點己經過了)
而且拍回來的短片很亂, 就算全部剪接在一起變成長片也是零亂的片段, 有沒有什麼有系統的學習方法?


就算沒有, 好吧, 那有什麼人看過好的旅遊短片? 東施效顰學一下也有用吧?
Simon_shih wrote:
用google去找,...(恕刪)


你的需求太籠統...
大部分影片製作分為幾種
1.花絮式 (零碎無關的畫面串接配上動人音樂,常見於婚禮影片中)
2.新聞式 (有敘事主軸,先將敘事內容順好,向作文一樣,再配音,再鋪上相關畫面與配樂,常見於新聞電視,或 主題報導中)
3.故事式 (有故事情節,劇情張力,用畫面來推疊觀眾情緒,用故事梗來表現主題,Youtube一堆)
4.廣告式 (一切為凸顯廣告主題,不管邏輯,意義,一切為讓觀眾記住廣告內容為要務,特效搞笑滿畫面飛,常見於工商簡介,電視廣告)
5.敘事式 (以時間序為主軸或事件關聯性為主軸,不斷堆疊影片事件或內容,為表現感人主題或令人深省的主題,常見於紀錄片或感人小故事中)
還有其他內容 (如小短片,骨牌影片,搞笑kuso影片,演唱會.....)

不管哪一種影片都需要前製+拍攝+後製等程序
成本大的要數百數千工作人員
成本小的也要2-3人
都要前製+拍攝+後製影片才會好看

都不知道你要哪種?

有一種影片例外....

那就是"資料片"

可以拍完就好了!
開眼界了原來這麼多種啊,我只是想留個記念,算花絮或是敍事吧
我在圖書館找到這本老掉牙的精裝書


正在研究
http://picasaweb.google.com/HsiuChe.Shih
Simon_shih wrote:
開眼界了原來這麼多種...(恕刪)


花絮式影片的前製比較單純, 拍攝比較隨機(看到甚麼就拍什麼), 後製上會比較雜亂(因為沒有依照目標主軸拍攝,所以後製時需要順出一個邏輯主題)

常用於活動或新聞事件的拍攝.
舉個例子!
計畫製作一個生日活動影片.
P.S. 生日活動一般為不可安排的一次發生事件(就是任何事都只有一次拍攝機會)

前製: 1.需要人,事,時,地,物的資料收集
(會有大概多少人? 作為拍攝器材的選擇. 10人以下單機小廣角~中望遠即可. 10人以上需要2機 1機廣角置於場地外部角落無須人員操作如Gopro即可.但須全程收音 另一機小廣角+長望遠由人操作)
(先了解會有哪些活動設計以免拍攝時Lost掉. 就算有Lost鏡頭沒拍. 也還有角落廣角機可以用)
(活動時間會有多長.以便準備充足的電源及記憶卡. 也可先知道要不要準備先吃飯或上廁所)
(地點位於哪裡? 燈光亮度如何? 好不好停車? 場地大不大? 有沒有電源?...等等!)
(物品有哪些? 唱生日歌時燭光亮度不足如何補救? 帶機頭燈嗎? 還是準備立燈? 延長線要多長?..)
(拍攝人員1名是否足夠應付全部過程?)

拍攝: 準備好前置作業, 拍攝時就能輕鬆一點,
不過一般拍攝還是有些基本技巧的
如 1. 拍攝人員一般都是不說話的.以免影響收音或被拍者的表情或視線
2. 最好是著黑色或深色衣服以免容易穿幫
3. 錄影時眼睛盯著畫面注意光線構圖對焦的同時, 耳朵要留意有無臨時狀況發生, 以便隨時捕捉機動畫面
4. 拍攝時必須記住已經有一機廣角再拍攝了, 自己的位置是否會影響拍攝(全程都穿梆), 所以當手持機不拍攝時必須退至拍攝安全區內, 同時最好不要2機同時相同畫面大小或角度相同
5. 其他還有很多...,但都是次要的

後製: 這問題就比較複雜...
所以就簡單說明一下..
1. 一般花絮影片多為1~5min長度, 因為有關音樂的搭配, 太長或太短音樂都不好配
2. 以本例來說, 拍攝總長度約30~60min 所以要粗剪(單純卡接畫面)一遍,至少將影片長度縮至8min內
3. 思考一下有無片頭片尾設計及轉場效果設計與2D動畫或字幕的製作
4. 精剪時先將現場聲音順過一遍,如果現場音有背景音樂, 那就不宜配樂, 但可能要上效果音效
5. 將畫面不連續的或同size的再順過一遍 將總長度縮至4分鐘左右,加上片頭片尾轉場就會在5分鐘之內了
6. 還有很多很多...

以上為標準花絮影片製作過程...

當然可以不要那麼複雜麻煩阿!
但影片的可看度更完整度就會變差了喔!
單車生活、義大利老車改造一起熱鬧中https://ibikeeric.blogspot.com/
Simon_shih wrote:
Pipe Handle: 0x892b44而且我覺得影片帶來的回憶比照片多, 但是每次拍都抓不到重點(想到要拍-->趕快拿手機-->笑點己經過了)

而且拍回來的短片很亂, 就算全部剪接在一起變成長片也是零亂的片段, 有沒有什麼有系統的學習方法?

唉啊, 不要老是在想那種抓拍什麼的, 因為那是可遇不可求偶發事件, 不然大家都可去當狗仔了賣照片給狗仔媒, 大家全都賺到油洗洗了..

養家不能靠彩卷中獎.. 弄電影, 一樣不能光靠那些 瞎貓碰到死老鼠 的 碰巧抓拍到的幾秒小片段.. 不然你八輩子也剪接不了一部幾分鐘的短片.


賽車撞車大全集, 棒球美技全集. 那種影片, 那可不是場邊某個觀眾, 剛好拿起來拍剛好命中的片段集合.

那是場上一堆攝影機, 整個年度拍了幾百場比賽, 才截出來的...


不過愛拍, 喜歡到處拍 是好事... 表示你手上有一堆 還不知道怎麼用的 毛片.


現在你要講故事, 如何把故事講的引人入勝. 那就不能光當傳話者, 錄音機, 監視器 這類 死板板 的 呈現..

要有節奏, 起承轉合...你要幫它們加入生命..

同樣的毛片, 你光是套不同的風格濾鏡, 就可以創造不同的視覺感受.. 對不對.


先去找一首比較短的音樂, 來當你講故事的步調,

然後從你拍過的那些毛片挑幾段, 來弄弄風格, 裁什麼的, 加效果, 之類, 反正想辦法把它弄進去.
多參加一些交流吧~像我這個月就會去富士「X系列相機體驗會」,多接觸一些攝影達人互相交流一下也是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完全不玩影片,最大原因就在於如果不預先做好計畫,拍一堆支離破碎的片段或笑點硬湊在一起也會讓人想打瞌睡...

個人覺得沒有計畫的影片真的不要超過一分鐘,你看 instagram 上面只給你多少時間就知道了。
我很低調,所有好幾銘鏡在我手裡都看不出好在那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