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個網頁發現一樣用85的鏡頭 光圈用1.8 距離3公尺但是1DS的清楚範圍是 0.13公尺40D的清楚範圍是 0.08公尺那為何網路爬文都會說全篇幅比較淺景深呢?還是我觀念哪裡出錯了還是說為了達到照片的位置一樣大小40D 必需物距在3 X 1.6 = 4.8公尺 的情況下所以就變成 景深 0.21公尺這樣的結論才正確嗎?
景深應該只跟光圈大小, 拍攝距離及pixel size有關係而已, 與是不是FF的機器無關才對~~APS機器由於imager較小, 所以拍攝時的field of view比FF機器小, 所以會等效出一個1.4x or 1.6x不等的焦長, 但實際鏡頭本身的放大倍率是固定的~~ ^^
OMEGAHMC wrote:那意思是說 APS 會比 FF 拍出更夢幻的照片嗎是不是 APS 會有增長焦段會壓縮景深的意思呢... 不是,APS比FF景深還淺的前提是"拍攝一模一樣構圖的照片",景深壓縮是鏡頭的光學特性跟FF或APS的機身特性無關
關鍵應該在於兩者計算時所採用的模糊圈直徑不同吧。全幅用的是 0.03mm, 而 APS-C 用的是 0.019mm。就是1.6x 的關係。景深會根據照片的尺寸與觀賞距離而有不同的感受。現在將這兩項變數固定,把全幅及 APS-C所拍的檔案洗出一樣大小的相片,再以同樣觀賞距離來觀賞。兩個影像檔的放大倍率是不一樣的。APS-C 必須比全幅的檔案 "多" 放大1.6X,原本不太清楚的部份,更不清楚了,所以會覺得APS-C景深較淺。
個人認為,如果要讓畫面一致, 全幅相機的拍攝距離會比較短, 或是使用較長的焦段(與APS相比, 不必再乘 1.5x, 1.6x), 景深就會比較淺如果拍攝位置一樣, APS與全幅的景深應該一致, 但是畫面大小就不一致了
tsaidi wrote:關鍵應該在於兩者計算...(恕刪) 是的, 以另一個景深計算器http://web.tnnua.edu.tw/~g910706/depth.htm可以看到 APS 片幅時最小模糊圈為 0.019mm, 135 film 時最小模糊圈為 0.03mm差別在此.
不用想的那麼複雜~同相機同鏡頭同被攝物但是對焦距離不同的話~對焦距離較近的那張照片景深會比較淺~這應該沒問題吧?再來~FF跟APS~同焦段同鏡頭同被攝物~若要達成取景一致的話~FF機的拍攝距離一定比APS機來的近~這樣可以知道景深從哪來的了嗎?
小醫 wrote:個人認為, 如果要讓...(恕刪) 我認為小醫講的應該是對的...小弟畫了個簡圖請大家瞧瞧:假設現場有兩個人拿相同的鏡頭開相同的焦段並用同樣大小的光圈,但一人拿APS-C,另一人拿FF,站在同樣位置對同樣一個人進行拍攝:假設拿APS-C畫面中構圖就如上圖1一樣,那拿FF的人相機中看到可能就會像圖2,人小了一點,此時因為拍攝距離都一樣,所以圖1和圖2有相同的景深,人物背後的散景應該是相同的。(只不過APS-C看起來有點像是FF裁圖效果,如紅線所標示)若拿FF的人想要得到跟圖1一樣的構圖(人物想要拍大一點):1.在不變更焦段情況下,拿FF的人必須向前幾步,靠近要拍的人(就會變成圖3),此時可以得到和圖1一樣的構圖,但因為拍攝物與鏡頭 接近了,所以景深變淺了,後面的散景應該會變得更糊,所以圖3的散景會比圖1和圖2更好。2.另如果拿FF的人不想移動位置,想要得到和圖1一樣的構圖,就必須用更長的焦段,此時因為拍攝距離相同但使用FF的人因為焦段較長,也會得到較淺的景深。以上淺見請各位大大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