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tricman wrote:
雲隙光德語:Stra...(恕刪)


一是正式的名詞
一是俗名

太多的俗名在日常生活運用著,一點也無礙。

俗名,不會消滅正式的名詞
不必緊張!

用個俗稱,
也要扯到「態度」這麼嚴重的事?

最好你從不曾用俗稱。今後也絕不用
免得自打嘴巴!
不知道這張算不算


感覺肉眼看到比較明顯
自己照回來又修圖後...就被高光洗掉了
像是這種嗎@@ 其實小弟也在想要怎拍

去拍雲森瀑布那一天 不小心也拍到了!!!
真美的光芒,謝謝大家很用心努力無私分享.
這兩張應該是吧,
早點起床就有了………
昨天沒傳好不好意思…………………

剛接觸拍照不到一年,我覺得只要假日多出去走走,就有機會,就算是陰天也要衝,因為要有耶穌光,首先一定要有烏雲,小弟這一年來去很多景點,很多地方都是第一次去,也只去過一次,就看到耶穌光,大概是我運氣比較好







從事攝影教學好幾年了!我想我這輩子!是不會用這個名詞的!

就是在教學的經驗中告訴我!大部份的學員,都只喜歡聽跟學一些攝影偏方跟名詞,對於真正的攝影原理都不是很了解!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攝影沒有學好!偏方也沒有了解其原由!同樣只是光圈跟快門的問題都可以重覆問七、八遍還是不懂,還是誤用!真是有可惜

如果真的是想學攝影拍好照片的人,對於攝影這件事的"態度"就很重要!了解正確的方法跟原理,對於攝影技術才有真正的幫助,但是如果只是想拿相機拍拍照,留個記錄與影像而已,當然就是怎麼拍就可以,沒有所謂態度的問題,拍的高興就好!
dgg wrote:
最好你從不曾用俗稱。今後也絕不用
免得自打嘴巴!...(恕刪)

您這句話讓我想起以前的笑話:
2007/01/24
教育部長杜正勝今天表示,他是胡適的信徒,反對使用成語典故;
著名詩人、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余光中表示,
胡適自己常用「功不唐捐」四字成語替人題字,
胡適的「八不主義」是主張少用冷僻成語。
余光中說,儘管胡適提倡白話文,本身卻極力維護中華文化。

杜正勝為了一句『罄竹難書』,越描越黑
很奇怪?
打完,點確定,送出以後,
居然暫時看不到我的貼文?
莫非‧‧‧‧
dgg wrote:
一是正式的名詞一是俗名...(恕刪)

另一個非常類似的現象是:
觀音圈 vs 布羅肯現象(Brocken Phenomenon)、布羅肯幽靈(Brocken Specter)或布羅肯虹(Brocken Bow)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