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easthero wrote:
根據我在wiki上面...(恕刪)

真的耶~~~哇!!!!!!!!
不過還是炒作+1.........
紅塵紛紛情難了,風雲變幻醉一場 慢慢長途尋真我,千杯難倒一酒湘 癡心躊斷緞愁腸,豪情傲劍渡河江
重複留言151515151515

cutez200 wrote:
這種事情很常見啦,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網路數位時代,只要有錢買器材,人人都是大師

你會怎樣狠批這張照片?

一堆網友開砲,結果這張是近代攝影之父布列松大師拍的

相片在2008年以265000美元的天價成交

阿,抱歉我忘了可能有攝影魔人不知道誰是布列松?

看01也要多長知識


可惜 01 不能按讚,否則真想幫您按一下~

看了很多"錢輩",一直再說需要去暸解作者拍照的意圖、手法、時代背景........
但就一般客觀上來說,一個沒有當代時空背景、文化、甚至藝術理論...的大眾來說,一幅畫作如何表現出價值,錢就代表它的價值,而不是背後的藝術意涵,前面不少"錢輩"一昧的去說別人是井底之蛙之類的話,自己在藝術的涵養上又多出多少呢?

如果這幅畫是出現在01、菜市場、二手市場,而作者只是名高中學生,你們真能看出它的價值,又會去認真去探討他的背後意涵、甚至是作者動機嗎?別說是1.3億,就是50萬,你會下手買下來等它漲到1億元脫手嗎?如果沒有這樣的眼光別去說別人是井底之蛙之類的話,因為你還沒有那樣的器量,藝術是很主觀的,沒有絕對,別讓錢的多寡污染眼睛與藝術,或許只是像某樓說的只是為了洗錢如此而已!
不知道165萬美金的"黑海"在這會有什麼評論?


感謝~大宇a0939688~~那次的比賽主題~~就是永和最醜的呵呵

感謝~~srtke 下面可以給你按~~呵呵~~


感謝~~badbughp
呵呵當時太想強調那坨屎了>"<~~
lee19780702@gmail.com或LINE ellis68123
您貼的如果都是他其它作品的話那都還蠻有意思的,奇怪怎麼就是最平靜的一張作品價格最高~~@@


powerslide wrote:
相信我,您不是And...(恕刪)

taiwan23175 wrote:
真的耶~~~哇!!!...(恕刪)


藝術的感受本來就因人而異....沒有必要這樣酸

畢卡索剛開始畫印象派畫風時,出第一年也是沒人喜歡,但是隔了一年卻又大紅特紅,讓他賺進無盡的財富

就像艾未未....到限在我還是不懂他的作品好在哪裡,但是他還是隨便一個作品都價值數百萬美金....orz,只能說我等是庸俗之人啊!但是懂得人就是懂,也因此才會有這樣的價格

也因此沒有辦法拍出足以讓人炒作的照片,我想也都還是庸俗,至少作者的照片是有人願意炒作的
Andreas Gursky的論述算是相當充足,甚至國內有哲學院、研究所的學生皆以其作品為論述的主題。而小弟對他作品的淺少認知,建立在僅僅少量資訊;主觀認為它最主要的視覺形式,也就是它最重要的脈絡:「時空壓縮」。



他往往在一個畫面裡想要呈現巨大的重複性單一動作,以接近俯視的視角安排全面性的平面結構;即使是立體的對象物最多也僅被處理在二點透視這個微薄而千篇一律的視角。然而相反地,他一再對這個視角下的群體感到興趣,特別是群體中雷同的動作或外型(無論是人還是物體),當中微小差異性與整體巨大的群體特性兩者的結合,形成巨量的壓縮:在一個特定的平常場合,看見社會以區塊形式來分開不同種類的行為,並在其行為中處理如此機械化的巨量生產或生活動作。



所以實際作品相較於人的尺寸必須是大的,愈大愈接近真實比例愈理想。



他明顯與慣於呈現「人生百態」的一般記錄性作者走相反地路線,不斷試圖平面化、壓縮、使其機械化與無機化。所以排列整齊的物體也在對象物列當中,事實上呈現出來的意圖也與工廠那張並沒有太多的不同,因為都被理解那都不是同一個東西,但是都很相似也很靠近,然而又被巨量微觀這件事情給首先發難排山倒海過來。事實上小弟更以為在我們揶揄質疑他的東西之前,他有先揶揄過這個機械化社會的意思;我們被訓練不斷在人海茫茫當中搜尋那一丁點與眾不同的人事物來區別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單純來說,在視野上),他作品中總透露著,彷彿在說:「都不是同一個東西,但其實都是一樣,在同一個舞台小小地動作著。」之類的幽默。個人自忖,這個點在”99 cents”上發揮到他的極致。



事實上小弟記得這是一系列的作品(四到五幅?)而非單件。在大尺寸下以上方99商店標題直接題識場所、目的與議題焦點,然後可再搜尋所有架上標示的價格有多少個0.99;再這些以99分的數字總集愈看愈暈也愈有遊戲的性質產生,好似我們來找碴的遊戲。但找碴的過程中99分的落差會被平面化變得不太重要,除了我們一定會發現觀者可能熟悉的日常食物與兒時糖果外,巨量的重複性找碴也會逼迫我們還原每次去超商購物的經驗:「巨量的選擇項目」。這裡的巨量已經跳脫人物或動作而是動作本身的單一重複性集合,比資訊爆炸的廣告版面還要單純、比流竄生動的電視跑馬燈還要貼近生活。我們每天都在面對超級過量的選擇,事實上項目中的它們都不一樣,但根本就很像,而且只要進7-11就看得到,壓縮於此的微觀的巨量

事實上Andreas Gursky的東西不是第一次被報導列為top1的拍賣價格,已經有三次記錄了。前兩次小弟一直搜尋不到作品名稱,不確定是哪兩件;然而這次”萊茵河2”這件又創天價,感到頗為驚訝。因為形式上明顯放鬆許多,空無一物就數條天空、草地與河川平行疊合的畫面,與過去有些差異存在。無法親身觀看查閱,資料也極為不足;這部份或許有作者個人議題的轉折,也可能是選擇性的炒作行為,都很難說。

僅小弟薄弱淺見,毫無筆戰之意,尚請見諒。
這照片要賣1.3億....我非常好奇是那個有錢沒地方花的人買的......

不過就是一張照片~~>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