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還是等效焦長?


風輕揚 wrote:
一個簡單的問題....可以回答得如此複雜....
一個沒有絕對的標準...居然也可以搬出一堆理論....

01相機板果然是大師群集......厲害厲害......

一個沒有絕對的標準是大家都同意的,
沒有人說不是,放心
沒人敢說你的不是.

無心下說了堆廢話,
跟你說聲抱歉,
小弟閃一邊不再發言囉.
我一直在等89樓問題的答案可是一直等不到.....

實際焦距1000mm鏡頭保持每秒在10mm平方面上下晃動一次角度是90度,那麼在每秒裏這10mm平方面裏的2mm平方面晃動角度是?答案﹕90度

實際焦距500 mm鏡頭保持每秒在10mm平方面上下晃動一次角度是45度,那麼在每秒裏這10mm平方面裏的2mm平方面晃動角度是?答案﹕45度

回覆98樓的上半部
運用不相同焦距鏡頭的情況下,景深透視當然會不同了。因為之前粗心下不斷copy and paste了別人的「取得相同相片大小」以及筆誤了97樓的「大小片幅所拍攝出的畫面是一樣的」,現在請大家把這兩個句子都理解為「在感光元件上取得相同視角大小的相片」。
這兩個粗心,要向大家致歉了,請多多包涵!

ff實際焦距1000mm鏡頭視角保持每秒在10mm平方面上下晃動一次角度是90度,
等於m4/3實際焦距500等效1000mm視角保持每秒在10mm平方面上下晃動一次角度是90度,



「ff實際焦距1000mm鏡頭視角保持每秒在10mm平方面上下晃動一次角度是90度,」
你最終沒有答我,實際焦距1000mm鏡頭保持每秒在10mm平方面上下晃動一次角度是90度,那麼在每秒裏這10mm平方面裏的2mm平方面晃動角度是?

「等於m4/3實際焦距500等效1000mm視角保持每秒在10mm平方面上下晃動一次角度是90度,」
錯誤的,因為實際焦距500mm鏡頭的晃動角度在那個10mm平面上的每一個「點」(是比任何片幅面積都要細小的點)都是45度,不會變成90度的。


ff+1000mm視角是等於m4/3+500mm視角,但晃動幅度是不一樣的

上面問題的關鍵是在於每支不同焦距的鏡頭,在同一震動下,落在焦平面上(CCD、CMOS、底片……)的震動的幅度都會有不同的偏差,而這個偏差的幅度並不會因片幅小了或者片幅大了而改變。所以在不同片幅下,廣角鏡頭比望遠鏡頭的安全快門速度總會較低。

azuki21 wrote:
上面問題的關鍵是在於每支不同焦距的鏡頭,在同一震動下,落在焦平面上(CCD、CMOS、底片……)的震動的幅度都會有不同的偏差,而這個偏差的幅度並不會因片幅小了或者片幅大了而改變。


沒錯, 這個偏差值不會變. 但這個偏差值會不會讓照出的照片糊掉, 則要考慮其他因素.
如果要 1:1 檢視清晰, 取決的是感光元件密度.
(例: 這個偏差值會不會讓一束光照到兩個像素上)

如果要同大小檢視清晰 (如都縮放到 400 * 600, 或都洗成 4 x 6 照片), 取決的是片幅大小.
(例: 假設人眼解析度為 xx dpi, 這個偏差值會不會讓人眼把一束光看成一條線或其他形狀)
風輕揚 wrote:
一個簡單的問題....可以回答得如此複雜....
一個沒有絕對的標準...居然也可以搬出一堆理論....

01相機板果然是大師群集......厲害厲害......

呵, 風大出馬果然不同凡響
一語道破, 厲害厲害

既沒有一定的標準, 又沒有實際的理論
那麼小弟可以大膽下結論:
這些年來 135 的前輩們對 1/焦長 的安全快門概念不過是盲從而已

azuki21 wrote:
我一直在等89樓問題的答案可是一直等不到.....

實際焦距1000mm鏡頭保持每秒在10mm平方面上下晃動一次角度是90度,那麼在每秒裏這10mm平方面裏的2mm平方面晃動角度是?答案﹕90度

實際焦距500 mm鏡頭保持每秒在10mm平方面上下晃動一次角度是45度,那麼在每秒裏這10mm平方面裏的2mm平方面晃動角度是?答案﹕45度

但這角度只有考慮到鏡頭而已
送佛送到西, 還要考慮最後產生的照片呀

AF NIKKOR 50mm f/1.8D 的鏡頭在 FX 的對角視角是 46°, 在 DX 則是 31°, 視角不同
同一個 90°/s 的影響對 FX DX 兩者的程度不一樣

就好像某股大跌, 各持股人跌幅都一樣
但有些人只損失皮毛, 有些人則傾家盪產跳樓去啦...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AF NIKKOR 50mm f/1.8D 的鏡頭在 FX 的對角視角是 46°, 在 DX 則是 31°, 視角不同
同一個 90°/s 的影響對 FX DX 兩者的程度不一樣


用這支AF NIKKOR 50mm f/1.8D 的鏡頭,用1/50秒的安全快門來拍攝,在焦平面上的成像不論FX 和DX還是其他片幅或不同大小的底片,受晃動的影響是一樣的。
「安全快門」的概念﹕
所謂「安全快門」的概念就是把因振動而做成模糊的影響減至到「零」的臨界快門(能成功拍攝的最慢快門>),其基準就是實際鏡頭焦距的相對快門(注1),公式是安全快門=1/實際鏡頭焦距(秒)。所以在這概念裏同一支焦距鏡頭裏比實際焦距的安全快門速度更快的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是不會對拍攝靜止的物件有進一步的作用。在這一概念裏,我們可以無視在同一支焦距鏡頭裏比實際焦距的安全快門速度更快的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速度。

關於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的迷思﹕

所謂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就是在某一支焦距的鏡頭下,片幅越小,在該鏡裏的可視角度便越小,在這支焦距的鏡頭裏的某一幅度的晃動下 (注1),因而不斷放大了因晃動而模糊了的細節,為了更穩定這些細節,所需要的快門也越高速(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速度)。
(PS1﹕緊記在概念裏在達到某一支焦距的鏡頭的實際焦距的安全快門速度後因振動而做成模糊的影響已經減至到「零」,我們可以無視在同一支焦距鏡頭裏比實際焦距的安全快門速度更快的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速度。)
注1﹕每支不同焦距的鏡頭,在同一震動下,落在焦平面上(CCD、CMOS、底片……)的震動的幅度都會有不同的偏差,而這個偏差的幅度並不會因片幅小了或者片幅大了而改變。所以廣角鏡頭比望遠鏡頭的安全快門速度總會較低。而且不論同一焦距鏡頭設計制造後長度不一,但安全快門仍是其焦距的相對快門。

這樣在片幅越小下,便能拍攝出比這支鏡頭更長焦距的畫面。
也就是說我們只需一顆50mm焦距的鏡頭,在配合不同片幅,利用該片幅的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請參考上面的PS1),便能取代50mm-無限mm焦距的遠攝鏡頭。

結果,就是只要我們掌握了在同一相機裏可以自由控制改變片幅大小和其像素密度的技術後,便可只利用一支定焦的24mm的廣角鏡配合應用當時片幅的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PS1)來進行24mm至無限mm焦距的變焦。

在以上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迷思的論述,就是沒有「安全快門」的概念和把鏡頭不正確運用的結果。所以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在被要求在焦平面上的成像不停的被放大下,是會不斷提高,最終使16mm焦距鏡頭所拍攝的圖像所需使用的快門速度永遠也不夠快(甚至還要用比其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更快的快門)。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的應用就是被要求在同一成像下每個細節無限清晰,而無限地提高快門,這已經不是「安全快門」的概念了

正確的鏡頭運用,就是在一地方裏需要拍攝放大一百米外的物件時,便要利用長焦鏡頭來拍攝,例如用300mm焦距的鏡頭並利用不少於1/300秒的安全快門來拍攝。而不是用50mm焦距的鏡頭,配合1/300秒的快門(請參考PS2),再放大裁剪成300mm焦距的鏡頭所拍攝得到的影像。

兩個影像(一個是焦平面上的原本成像,另一個是在焦平面上經放大後的成像)裏被拍攝的物件大小雖然是一樣了,可是後者會因受50mm鏡頭對遠處景物的解像力的限制,被放大後的影像質素會較300mm所拍攝的差,以及鏡頭透視和景深範圍也會不同。

所以用50mm鏡頭利用提高快門速度(運用1/300秒快門)經過放大栽剪後得到300mm(運用1/300秒快門)鏡頭的影像,就是錯誤地運用鏡頭。(PS2﹕在「安全快門」的概念裏50mm鏡頭的安全快門是1/50秒,就是把因振動而做成模糊的影響減至到「零」的臨界快門,這一概念下1/300秒快門所拍攝得到的和1/50秒的清晰度都會是一樣的。)

再再再重申﹕

「安全快門」是一個概念,也只是一個參考值,受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肋肉、心跳,使用環境,不同相機和鏡頭的設計大小、平衡、重量……)本人使用D700+24-70 f/2.8的最低安全快門(使用30mm以下焦距的鏡頭),也都只在1/30秒。也就是說,我在這個配置上用24mm距焦,1/25秒快門也有很大機會出現明顯的模糊。
azuki21 wrote:
再再再重申﹕「安全快...(恕刪)


本來就是個參考值
我不知在吵什?

怕的是
有人讀書不求甚解
以為「安全快門」下手持拍照,就「一定不會糊」,一定「安全」了
若拍糊了,還怪相機不夠好


azuki21 wrote:
(PS1﹕緊記在概念裏在達到某一支焦距的鏡頭的實際焦距的安全快門速度後因振動而做成模糊的影響已經減至到「零」,我們可以無視在同一支焦距鏡頭裏比實際焦距的安全快門速度更快的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速度。)

錯誤的假設(紅字部分)引伸出來的結論當然是錯誤的!
垃圾進,垃圾出,出來再多也是垃圾!......打那麼多字,辛苦了!

azuki21 wrote:
再再再重申﹕

「安全快門」是一個概念,也只是一個參考值,受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肋肉、心跳,使用環境,不同相機和鏡頭的設計大小、平衡、重量……)本人使用D700+24-70 f/2.8的最低安全快門(使用30mm以下焦距的鏡頭),也都只在1/30秒。也就是說,我在這個配置上用24mm距焦,1/25秒快門也有很大機會出現明顯的模糊。

所以把 SIGMA 30mm F1.4 掛在 Nikon J1 上,等效 81mm,
您絕對可以用 1/30s 拍出「零」振動(根據上頭 PS1 紅字部分推論)的相片囉?

但願我的理解沒有錯!
您絕對可以用 1/30s 拍出「零」振動(根據上頭 PS1 推論)的相片囉?


在「安全快門」的概念上是。但受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肋肉、心跳,使用環境,不同相機和鏡頭的設計大小、平衡、重量……),所以每個人用不同設計配置的器材時,得出的安全快門也各不相同,而「安全快門」的概念真的只是個參考值。

另外,這一討論的標提是﹕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還是等效焦長?
基於等效焦距的安全快門的應用就是被要求在同一成像下每個細節無限清晰,而無限地提高快門,以經不是「安全快門」的概念了。答案當然是﹕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