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幅影響景深是錯的嗎??

roachc wrote:
kingliaw99 wrote:
相同的放大倍率在不同的片幅下所得到的照片的大小是不一樣的,結果還是會造成景深不一樣。

前面對!
後面錯!
自己再仔細想一想

kingliaw99 wrote:
最後一者是談人眼辨視的極限(將圓圈看成圓點)。片幅,放大率,解析度,觀看相片距離....凡能影響人眼將圓圈看成圓點都是影響景深呈現的變數。

人家都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您卻把簡單的問題又導回原來的複雜情況?


===
回應冼老師的指正,很抱歉造成困擾。調整為中性的敘述,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而不是轉述,避免斷章取義的誤會。
===
ebrima兄曾在這裡回應冼鏡光老師的說明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2724247&p=12#35742584
整理成這篇文章 片幅、景深與模糊圓

您指的"前面對 後面錯",個人不太理解。
大家都同意"相同的放大倍率在不同的片幅下所得到的照片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您說"後面錯",如果沒會錯意,您應是指"相同的放大倍率在不同的片幅下會得到相同景深"。但是這樣會忽略了在相同距離看不同大小照片,人眼對分辨圓圈和圓點的能力...(當然使用您假設焦長,物距,光圈皆相同的條件拍攝)

ad47兄在 45樓 正要表達這個的觀念:
(對於機器或公式,焦平面永遠只有那一平面,不存在厚度)
而在"看"的過程中,勢必牽扯到"最終觀看距離 和 大小"


我不太清楚您指的"人家都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是指那一樓將問題簡單化。討論問題是需要簡單化,但也要注意簡化問題的過程是否會改變了問題本身。
景深是一個物理現象也是人看照片的感受,變因牽涉到:光圈、焦長、物距、模糊圓。前三者是物理現象,模糊圈不就是在討論人眼將圓圈看成圓點的現象(感受)嗎....不覺得是將問題導回原來的複雜情況。
不須要回我似是而非的回覆,
第一流的引擎設計師,開車能嬴舒馬克嗎?
不懂半字也能過一生,那你懂幾個字,那麼有求知欲,你有學會所有的中文字嗎?
多懂半個字,你的人生就很精采嗎?

我後面也說了『光圈』不可控制時,這個問題就有討論的價值!!!
但現實是光圈可改變,為何要畫地自限???

幾位高手可以文皺皺的提出理論,
幹嘛那麼小氣不讓看戲的插個話???

所有條件都相同,片幅的照片縮小到全幅的2/3大小,這樣就會有相同的景深,
感光元件大小不同,卻用相同尺寸的照片,當然景深不同。
我湊熱鬧解釋一下

倘若我拿手上 SMC Takumar 50mm f/1.4 這顆手動老鏡,在穩定的人造光源下
用腳架、虎鉗.. 或者其他方式把鏡頭、對焦環與光圈環 徹底固定在同樣位置
鏡頭也正好對準鏡頭前方某處的景深表尺 不偏不倚

光線的進行路徑至此就已經完全固定,不再改變

此時,不管是用底片、FF 感光元件、M43 感光元件 甚至用一張半透明的白紙
只要放在正確的位置上,都可以成像。

問題來了:

這時,我們能夠就此宣稱 不管用甚麼尺寸的底片或感光元件成像景深都不變嗎 ?

x x x

不行 ! 因為這是實務上幾乎毫無用處的說法。

拍照不是在解光學物理問題,照片拍了是要拿來看的
好的攝影者,在按下快門之前,其實就已經先設想好,這張照片要如何讓人觀看 !!

有些放到 27 吋全銀幕上很精彩的照片,洗成 4x6 拿在手上看起來就沒同樣的威力。同樣,有些 4x6 或者 8x10 讓人回味無窮的照片,放大到 27 吋全銀幕上看來就顯得空洞無聊 或者破綻百出。

是的,片幅是會影響景深。
但即便是同樣一台相機拍的照片,只要用不同的尺寸觀看
對觀者而言清楚的範圍就會不同。

洗成 4x6 的照片,你可能會覺得整張照片都是銳利的
放在電腦上全銀幕觀看,就會覺得有些原本銳利的地方現在看來其實有點模糊
若把照片 100% 放大,直接每個像素 1:1 在銀幕上觀看那就可能整片都是糊的 只有對焦點的正中間附近一小段清楚

x x x

實務上 影響 "攝影決策" 的因素有許許多多

1. 你離被攝物的距離 (構圖、焦段)
2. 被攝物與周遭環境的安排與比例關係如何洽當 (構圖、焦段)
3. 這張照片你想用多大的尺寸呈現 (放大)
4. 你想把主體與周遭環境拍得多清楚 (景深)
5. 現場光線的狀況 (白天、晚上?)
6. 你想呈現的特殊效果 (如慢速快門,流動的瀑布)
...
此外還有很多條件 族繁不及備載


而單單只是上述第三點 (放大) 就會很大幅度地影響照片的 "景深感受"


就像是演唱會的音量控制 不能只看器材音量刻度而不看現場環境
演唱會、音樂廳、家裡客廳 同一首曲子要給人同樣感受,需要的音量就會大不相同

會覺得單純討論 "景深有幾公分" 有意義的攝影者
大概永遠只能洗 4x6 照片並且放在相簿裡面看...

搞不清楚這一點,景深、片幅為主題的討論 就總是讓人看了腦袋發脹

:)
http://flickriver.com/photos/jenghan/
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
kingliaw99 wrote:
但是這樣會忽略了在相同距離不同大小照片,人眼對分辨圓圈和圓點的能力......(恕刪)

讀到這邊,感覺必須跟kingliaw99兄說明一下

最大模糊圓的變因基本上只有一個...就是觀看距離
...距離一旦固定,最大模糊圓就不會因為其他因素而改變。
舉個例子:
在A4紙上分辨圓跟點的能力,不會因為A4變成全開壁報紙而改變。
相片大小,或者舒服程度(XD)等等因素,只能透過對"距離"的影響,間接地對最大模糊圓起作用。

==以下解釋引自私訊,已了解的可略過^^==

工程師以往用視角、近日用公式描述最大模糊圓,都是:
直徑=距離*(1/XXXX)=距離/XXXX
...括號裏是視角之正切值,為實驗室量出來的常數
...此處視角是指視線分別連接模糊圓直徑兩端時的夾角,不是相片的對角線。

直徑/相片放大率:
此結果則是最大模糊圓原本在底片上未放大前的大小,
也就是景深公式裏的C值。

簡單講,把模糊圓跟景深公式當成電腦程式的話:
你輸入了觀看距離,就不必再輸入相片大小;
輸入了相片放大率,就不必再輸入底片跟相片大小。
roachc wrote:
片幅不同,兩者構圖要一樣,等效焦長要相同,實體焦長勢必不同,實體焦長不同,那景深也不同!
ANS:
片幅大的必須靠近來拍才能得到構圖一樣,
所以淺景深效果一定是片幅大(拍攝距離近)的贏。

您到現在還搞不懂這一點嗎?

鏡頭上所標示的最近對焦距離放大倍率不同,那在最近對焦距離拍攝放大倍率會一樣嗎!
ANS:
早就說過了(不止我講而已),
這種「最近對焦距離的放大倍率」是鏡頭設計特性,
無關景深的比較。

那片幅到底會不會影響到景深和放大倍率!
(不要拿微距鏡,不要拿相同的鏡頭!)
ANS:
根據:(不要拿相同的鏡頭!)
片幅越大,景深越淺。
不懂這一點的人還真的不多。


放大倍率?......您是說哪一個放大倍率?





這篇好怪,在第11頁引言和回覆都無法發文,
在前十頁回覆和引言發文都沒問題!


你再仔細看一下,以前都是用同一支鏡頭下去比,現在是不同鏡頭下去比!
APS-C裝實體焦長50MM F1.8 II,等效焦長80MM,最近對焦距離0.45m,放大倍率0.15。
FF裝實體焦長85MM F1.8 USM,等效焦長85MM,最近對焦距離0.85m,放大倍率0.13。

這跟你說的又不同了,你說淺景深效果一定是片幅大(拍攝距離近)的贏。
但是等效焦長差不多,構圖一樣,拍攝距離差不多,
那是因為FF實體焦長85MM,景深才會那麼淺,不是因為FF片幅大(拍攝距離近)的贏!


這種「最近對焦距離的放大倍率」是鏡頭設計特性,這我知道!
但是APS-C實體焦長50MM和FF實體焦長85MM,兩者在最近對焦距離不一樣,
FF景深比較淺的原因是,FF實體焦長85MM,所以景深才會那麼淺(最近對焦距離比較遠也)!
APS-C放大倍率大,那是因為實體焦長50MM鏡頭設計放大倍率較大,實體焦長較短,所以景深比較深!

實體焦長才是片幅影響景深深淺的關係,不是嗎!
ebrima wrote:
讀到這邊,感覺必須跟kingliaw99兄說明一下
...(恕刪)
最大模糊圓的變因基本上只有一個...就是觀看距離

先筆記下來。

簡單講,把模糊圓跟景深公式當成電腦程式的話:
你輸入了觀看距離,就不必再輸入相片大小;
輸入了相片放大率,就不必再輸入底片跟相片大小。

我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觀看距離 和 相片放大率 是從不同的觀點看同一件事,二選一的變數。先前花了很多時間看您在那幾棟樓裡寫的說明,將抽象的模糊圈觀念解釋得條理分明,不用自行重導算式也能理解,感覺您對光學應該很有研究。
ttlinker wrote:
我現在的訴求是,
片幅不同,兩者構圖要一樣,等效焦長要相同,實體焦長勢必不同,實體焦長不同,那景深也不同!
鏡頭上所標示的最近對焦距離放大倍率不同,那在最近對焦距離拍攝放大倍率會一樣嗎!
那片幅到底會不會影響到景深和放大倍率!
(不要拿微距鏡,不要拿相同的鏡頭!)


既然你要要求別人照你的提供的條件來討論,
你先列一下操作變因跟控制變因出來吧.
不然什麼是變因什麼不是都不搞清楚,
只是越來越亂而以,
國中就開始教操作變因, 控制變因不是沒有原因的啦!

Cudacke Dees wrote:

既然你要要求別人照你的提供的條件來討論,
你先列一下操作變因跟控制變因出來吧.
不然什麼是變因什麼不是都不搞清楚,
只是越來越亂而以,
國中就開始教操作變因, 控制變因不是沒有原因的啦!



我在107樓列的應該算吧!

ttlinker wrote:
...恕刪!



再測試一下,第12頁,有沒有回覆正常!


第12頁引言和回覆都正常了也,第11頁到底是怎麼回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