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取得自己認為的美景,而將公德心放置一旁,不顧自然環境或農夫辛苦所栽種的作物,就大喇喇的進入,這樣的情形還真是不少。

話說東石麥田在今年也吸引不少人前去拍攝,在FB裡發現許多不進入麥田裡就拍不到好照片的攝影同好,這種為了滿足自己而忽視該有的觀念,實令人不快。


為了拍好照片,非得進入麥田不可。


也是有熱心的朋友在告誡。
gd831118 wrote:
台北平地的不是拿吉野...(恕刪)


台北最近幾年種植吉野櫻接穗接到山櫻的。

阿里山的吉野櫻看到網路上有人採集種子育成實生苗在販售。當年育苗的實生苗吉野櫻一顆80元左右。如果是人工設備催芽的,這樣不算貴。如果是當地得天獨厚是個鷹花種子發芽的櫻花窩那是賺翻了。

我在重點在當年日本人為何不再台北種植吉野櫻,尤其中山北路到圓山飯店這段具有統治者意義的道路兩旁。

據查台北市境內日治時期跟統治者有關的總督府、官員宿舍等種植的植物大都是台灣原生種植物,還有一些南洋引進的樹種。從這些建物庭園配置的花木很容易辨認當年日本人與國民政府、經濟起飛後整修與古蹟整修再種植的樹種的差異性。

當年日本的軍隊中有配置園藝部隊、人類學部隊,專門調查新增殖民地的山林資源與人種。當然這跟當年的學術顯學有關係。這是題外話囉。

拍照很好,風景單位在設計時也都會考慮到拍照者的需求,如果這是被設定拍照的點,沒什麼好爭議的。
版主貼的那張照片
告示雖然是指,請勿進入欄杆內鐵道區域拍照攝影
但是大家請注意看照片,除了鐵道區旁的欄杆之外
在大樹幹旁也用繩子圍起來的封鎖線
而那一群人不顧封鎖線而進入拍照
雖然沒有進入欄杆內鐵道區拍照
但是一樣做了一個很不好的示範
去年以前是沒有欄杆跟封鎖線的
也就是因為沒有,攝影人都會進入斜坡區域拍照
而櫻花樹幹分枝就在人們的腳下被踐踏
雖然近幾年櫻花花況都不好,原因是因為氣候影響以及生病了,所以導致花苞減少
但是減少人為的因素,也是預防的方式之一
再來也是顧及遊客跟攝影人的安全
往年為了拍攝櫻花跟火車的畫面,那邊總是擠滿了遊客跟攝影人
今年架起欄杆,雖然有些不方便跟取景上的困擾
但都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我承認我以前也在那邊拍過照
昨天我也去同一地點拍照,但是我就乖乖在管制範圍外拍照
但是還有有一大堆攝影愛好者強行進入拍照,完全不管封鎖線
每當有火車行駛時,就會有阿里山鐵道負責安全的人員在現場廣播注意安全
但是當詢問了對方才知道,只要不進入欄杆內鐵道區拍攝,其他的他就管不了,因為也不是他的權責範圍
所以有人聽了之後,更肆無忌憚的闖入拍照
阿里山的櫻花很多顆都生病了
在加上近年陸客團暴增,整個園區幾乎有七成遊客都是陸客
有些遊客甚至會拉著櫻花樹枝拍照,這真是很不應該,公德心都應該加強
我想阿里山的櫻花似乎該休生養息,好好整頓個幾年
讓阿里山櫻花再現美麗的風采




咖啡牛奶攝影記事

chinav wrote:
讓阿里山櫻花再現美麗的風采...(恕刪)

阿里山的吉野櫻得了褐根病、槭葉病,不是個案。是整個台灣都在[嚴重]發生中。是植物的黑死病。

要恢復原有的盛況,除了再補種新株外,也要老老實實地用實生苗定植,讓櫻花保有原有的深根姓,才能抵槓褐根病。

至於簇葉病是植物病毒,無藥救的。要根治這種病除了通通砍掉,隔一段時間沒有病毒後再種植。或者另外找新的吉野櫻適應點種植創造新景點囉。

chin11072002 wrote:
阿里山的吉野櫻得了褐根病、槭葉病,不是個案。是整個台灣都在[嚴重]發生中。是植物的黑死病。

要恢復原有的盛況,除了再補種新株外,也要老老實實地用實生苗定植,讓櫻花保有原有的深根姓,才能抵槓褐根病。...(恕刪)

以下是我的認知:
1.染井吉野櫻不太會結果,就算結出了種子,也會是空包彈...因此染井吉野櫻都是嫁接而來,應該不可能有實生苗可用來種植...
2.喬木的深根或淺根大致上與樹木高度成正比,且依我自己種了三十幾棵櫻花的移植經驗,櫻花並沒有明顯的"牛蒡根"(也就是最粗且會一直往土壤下鑽的主根),幾乎都是以八方根為主,所以櫻花的根系其實都生長在地表下不會太深的土壤中,這也是大部份資料都認為櫻花應該是屬於淺根性植物的理由。也就因為如此,若是有太多人在櫻花樹冠下範圍內踐踏的話,可能就會影響到櫻花的生長!
心靈奧客 wrote:

1.染井吉野櫻不太會...也會是空包彈... 2..."牛蒡根"(也就是最粗且會一直往土壤下鑽的主根...櫻花應該是屬於淺根性植物的理由。也就因為如此,..

我觀察吉野櫻只有十年左右,北部種植的吉野櫻結果都是空包彈。有人在賣吉野櫻實生苗,姑且信之。畢竟這是們賺錢生意,台灣園藝界會在世界上出名也是有利可圖就會有人想出辦法來。(林試所也號稱破解櫻花種子萌芽機制的研究論文)

深根性與淺根的描述差異在前面說過。野外生長的櫻花長在斷崖上或石頭上的(從萌芽到長大成株未被移植過的)會有漂亮的牛蒡根。園藝生產或培植的都有移植過程,會把主根砍除是減少帶土重量好方便運送,前面有提到。而園藝栽培手冊不管台中日等國的資料都會提到在櫻花根生長旺盛時鬆土施肥讓櫻花盡量深根。應該是在補救園藝栽培破壞櫻花天性才寫進去的栽培原則吧。

風景區一班都會設計給人拍照的景,這是景觀設計師的責任與天職。大家都愛拍照,風景單位收了昂貴門票本來就該提供好的服務--把櫻花養好給大家看,如果櫻花生病了,花況差了,應該減門票錢的,這樣才有消費者觀念。

chin11072002 wrote:
...有人在賣吉野櫻實生苗,姑且信之。畢竟這是們賺錢生意,台灣園藝界會在世界上出名也是有利可圖就會有人想出辦法來。(林試所也號稱破解櫻花種子萌芽機制的研究論文)...(恕刪)

補充一下:
目前各花市所賣的"吉野櫻",幾乎都不是真正的"染井吉野櫻",而是長期下來以訛傳訛的稱呼,只要是花朵為粉白色系遠看有點類似日本染井吉野櫻的品種,在無法明確辨識的情況下,都被一律稱為"吉野櫻"...

其實染井吉野櫻和一般市面的"吉野櫻"是很容易就可以辨別的,只要觀察花梗有無細絨毛即可,因為染井吉野櫻的花梗和葉子正反面都是帶有絨毛的(有上阿里山的話可以好好觀察),至於花市中俗稱的"吉野櫻",其花梗幾乎都是平滑無絨毛,裡頭真正的品種可能包括了墨染、大島櫻...等。

"林試所也號稱破解櫻花種子萌芽機制的研究論文",主要就是採用暖低溫層積處理來加速櫻花種子的萌芽,不過花友間較常使用的"破殼法",其實萌芽時間是比上述的層積法更加快速...

心靈奧客 wrote:
花梗有無細絨毛即可...(恕刪)


謝謝提供這樣的分辦方法。補上一張阿里山有熊出沒派出所內的吉野櫻的花朵,2012年拍的,喜歡射太陽,逆光拍的,小毛毛容易框金邊。今年沒安排阿里山行程囉,只有在氣象局網站看阿里山櫻花季及時盛開的轉播。跟北部官方種植的吉野櫻是一樣的。都是一些植物管理單位種植的,應該不會唬弄老百姓的你我。



請問這樣的形態差異是否有經過[分子分類學]的檢驗過?
園藝最近幾年很有名的案例;中原杜鵑、唐杜鵑等在形態學上有差一點點,但在分子分類學上無差異。

許多植物在不同的生境會有不同的外表造型上的差異而判定新物種,但在最近幾年的分子分類學的檢驗後都還是歸類成一物種。

因園藝上還有所謂的品種、品系問題。

另:林試所那篇論文主要訴求在於各種櫻花種子萌芽的機制與萌芽率多寡,主要也是民間生產櫻花的萌芽率不高與各櫻花物種的萌芽機制與苗木品質才有這樣的研究。雖然是官方的,但民間還是可以應用的。
我不會種花 也不會品花.....

但是我知道欣賞之餘.....應該保護它的生存環境...........

別人會不會做 我管不著.....

至少我不會只圖自己攝影創作方便 因而犧牲大自然 而無情踐踏破壞.....

那些架腳架 不就是要拍火車.櫻花.與藍天 需要刷黑卡而設腳架...

每當在網路看到這些照片 火車.櫻花 連愛攝影的我連正眼都不想看一眼...

因為這真的沒什麼...我也會 但我真的不削合污.....

攝影界需要這麼多大師???....而是這片土地卻需要每一個人的關愛!

你愛台灣嗎????? 你愛這片土地嗎?????你會如何愛?????..........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chin11072002 wrote:
...跟北部官方種植的吉野櫻是一樣的。都是一些植物管理單位種植的,應該不會唬弄老百姓的你我。...(恕刪)

其實許多風景區的植物種植或維護都是委外辦理,管理單位的承辦人員不一定懂得那麼多,所以植物名稱誤植的情形還是偶爾會發生的...像這一兩年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也新種植了不少"吉野櫻",但最近我去拍照順便觀察後發現,那些所謂的吉野櫻反而比較像是大島櫻,而且我可以確定那絕對不是樹幹上的標示牌所寫的"染井吉野櫻"...(ps.今天3/17下午再去大安森林公園逛逛,發現在我三月初寫mail到台北市政府相關管理單位反應後,目前標示牌均已改成了"大寒櫻",不過這些櫻花的萼筒與萼片形狀其實和大寒櫻還是不太一樣,因此我還是存疑的...)

阿里山上的吉野櫻的確是正版的染井吉野櫻,而天元宮所種的"吉野櫻"我就不曉得它的真正品種了,反正大家都那樣稱呼,就姑且順應潮流稱它為"天元宮吉野櫻"吧...

附上比較圖片就會更清楚了:上圖為阿里山上的吉野櫻,花梗有絨毛,花瓣平整,下圖為天元宮的"吉野櫻",花梗平滑,花瓣帶有皺摺...


參考:日本網站上所介紹的染井吉野櫻
http://www7b.biglobe.ne.jp/~cerasus/cera-sa/c-somei.html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