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Canon兩大相機廠,為什麼不將感光元件移動式防手震功能加入到單眼的機身中呢?

C.N從底片時代就用IS/VR技術了
而機身防震則是進入數位時代的事
發展時間點不同...

就我的看法:
鏡頭防震有利於遠攝手持(我自己有小小白IS),因為穩定的觀景窗會更易於取景
機身防手震優點就是什麼都吃,遠攝構圖撐一下也就過去了(真要精確構圖就上腳架吧)

據眾C家網友推測,Canon會逐步推中長焦段鏡頭全面的 IS化(更精確的說應是HIS化)
廣角鏡頭則會推SWC鍍膜普及化
我的部落格,歡迎來坐坐:blog.yam.com/weatherman
sleeper wrote:
在拍攝時,正常都是一...(恕刪)

我覺得有點納悶加入了角度的問題,想請教各位
CCD解像是一個平面,與各鏡片是平面圖像的一個反射及受像面,
理論上所有鏡片及CCD都是在同一光路上,與光路呈現垂直才是,這個光路應該是不會變動的,
除非機構不穩或是這一直線不垂直
非與光路垂直時的圖像有變形問題,非鏡片邊緣那種弧形變形,
而是梯型狀的,投影機就可簡單看到。
我會認為防手振只是整個光路到待攝物這個光路間的震動問題,或許單反裡不是,單反我不是很懂。
重點來了,若防手振時還考慮到角度問題,若對CCD調整角度,
那是不是因為CCD或是鏡頭安裝時,對這個光路就是非垂直的才需要調整角度呢?

有人可以為我解惑這個防手振考慮角度的問題嗎?
joeyhsu
joeyhsu wrote:
有人可以為我解惑這個防手振考慮角度的問題嗎?

之前印象中: HIS 是多了「前後移」防振... 特別是在微距近拍會用到!

怎麼現在變成「角度」了?!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inben2 wrote:
之前印象中: HIS...(恕刪)


http://cweb.canon.jp/ef/technology/is-technology.html

其實是角度沒錯, Canon自家網頁寫到Hyper IS是指角度而不是前後喔

"角度ブレとシフトブレの同時補正を実現。ハイブリッドIS"

所以目前這個技術機防是不太可能作到,算是鏡防的獨家,宣示能力應該大於實質的效益吧

拍照會有角度的抖動...還真的只想到某種特定病症的患者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Willien Chen wrote:
http://cwe...(恕刪)


香港某個喜歡室內自拍的陳先生也用得上


狂嘯龍 wrote:
香港某個喜歡室內自拍的陳先生也用得上


糟糕..這以後會不會變成是一種''專業用途''的賣點
Willien Chen wrote:
宣示能力應該大於實質的效......(恕刪)


不是呀, 不是說新這個防震很有用嗎

對拍微距的人來說

聽說, 舊式鏡頭防震,

好像Nikon的105marcoVR (Canon舊百微沒防震)

拍微距時防震效果會下跌好多

而Canon的新IS就對微距好有用

由平時的4級下降到2級而已
From Hong Kong
seanlam1234 wrote:
不是呀, 不是說新這...(恕刪)


不知道耶,小弟有在拍微距的朋友,用上百為這個焦段,通常就都會直接上腳架

所以他們對這個新百微的興趣也缺缺,本來想慫恿幾個人衝這管,再請他們借我玩一下

但是他們的態度是,多了IS要多花這些錢,他們的興趣就低很多

說真的,到了100這個焦段,又是微距,說不定Canon 這個新的IS是有很大的幫助也說不定

但是拍遠物....真的會有角度的問題的應該就不多才是吧

狂嘯龍 wrote:
香港某個喜歡室內...(恕刪)


這位大佬應該沒有拍微距吧(驚)....他那種照片拍微距會有看人體解剖的那種恐懼感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Willien Chen wrote:
他那種照片拍微距會有看人體解剖的那種恐懼感...(恕刪)


這要看解剖台上躺誰...
解剖謝太太那段堪稱PRO~我還滿愛的
marcowuu wrote:
這要看解剖台上躺誰....(恕刪)


除了謝太太之外

雙生兒的其中一位也是很多人喜歡的
From Hong Kon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