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心發問 關於『底片味』??

IvanTseng wrote:
先說明,小弟個人現在...(恕刪)
哇,想不到一下子多了這麼多回覆..
很高興大家在這個時代對底片還是有興趣的..
不過先公布一下小弟那張拙作的答案...
那是剛開始學攝影時用 Dynax5 + 50/f1.7 + 正片(有點忘了是哪隻)拍出來的..
所以的確是底片,只是自己用 Nikon LS-40ED 掃出來..
然後盡量調整到接近燈箱上看到的畫面..
所以前面有網友提到有紫光,
我想這也是底片轉數位所造成的...

這張照片我認為他其實還是有底片味的,
光影,反差,顏色以及空間感(恩,又用了個不精確的名詞了..XD)..
上面也有高手透過很細微的分析判斷出來了,
但是我想對大多數人(其實也包含我)..
可能真的沒辦法一眼就看出來... XD

所以小弟才會說因為數位時代的進步,
過去在底片時代可以做到的,數位也越來越逼近了..
數位要做到跟底片一模一樣,我想的確很難..
但我還是認為是有可能的...

不過阿光兄說的也很對..
每個工具都有其適合甚麼樣的場所,
在數位上強要做出底片的效果,又何必呢...
更何況又沒人能真的定義出所謂的底片味...
買台底片機,上支正片..
怎麼拍都有底片味,PS 也省了..
在燈箱上看到的東西,迷都迷死人了...
包你甚麼味道都有了...


一點小想法,大家討論討論.. ^^
《更喜歡攝影》一書中,作者菅原對於數位相機和底片相機的差異是這麼說的:

...空氣是透明的,但空氣卻同時有其「濕度」...
...而拍不出這種「空氣感」的因素有很多,但我總覺得,是因為數位相機在形成照片的過程中,實際上缺少了「水分」這個要素,或許是一種偶然也說不定,但在數位相機問世前的照片,在顯像過程中都有水的存在,暗房裡通常都會有流理台,是因為底片及相片紙都需要用到水。
影像會顯現在底片的乳化面上,並產生凹凸的紋理,飽滿的濕度,也是讓照片因此能呈現出「空氣感」的因素之一。
拍攝目標被空氣所包圍,並因此而成為「被拍攝之物」,
而底片是透過水分而成為「顯示影像之物」,
這兩者皆含有水分,因此能夠很順利地產生連結,
並因此能自然呈現出現場的氛圍。

...隨著科技的進步,攝影也漸漸演變為對「完美的成像」的追求。
只是,這些指的都是「可見光區」的部分。
至於以外的光區,事實上則正好相反。
隨著技術的升級(漸漸能做到完整的計算與測量),
鏡頭和相機已經可以在內部先整理光線資訊,
換句話說,就是把可見光以外的光線,當成不必要的東西處理掉,
因此可見光區之外的光區,反而變得比之前還難拍到。

以上摘自《更喜歡攝影》原文

或許這就是底片味的原因吧。

jzzy wrote:
哦哦難道一堆底片的底...(恕刪)


阿,真是抱歉阿。

我只是覺得很有趣的是,
底片本來就是銀幕之外的東西,
最少也是要用看片箱來討論的、或是幻燈機。

不瞞您說,我真的有在做黑白放大。

我們兩個在攝影區也混了這麼久的,
上次我還加你Facebook阿,Jzzy大。

您之前買的RF機拍出來的作品真的不錯。

我自己是什麼相機都碰,沒有好壞對錯,
最終執著的只是影像的結果。

但是拍攝的過程中都只是過程,不是嗎?

不瞞你說,我曾經拿負片掃描,
那時候不小心和一些正片掃描混在一起。
在一捲正片裏頭不小心夾到一張負片,

上傳給大家看的時候,
大家也對那張負片有正片的評價。

那時候我就搞混啦。
老實說,其實就跟隔壁版的全幅如何影響拍攝裏頭一樣的問題。

如果真的要我去比較底片了話,
大概就是毛吧...

因為我是自掃、自沖、自放,
過程中難免都會有毛屑有的沒的,
就是毛...


儘管底掃數位化
它本質上還是類比!
這點你不可不承認~~


這...
可不可以解釋一下。


jzzy wrote:
但如果要以放相來講呢?!

數位就比較好嗎?
數位就比較吃香了嗎?

光是黑白放相就好

數位是要怎麼比?


還有,
底片拍多了,雖然不代表很利害!
數位拍多了,也不見得是有多利害!
也是一堆器材控
一堆拿著數位單眼當dc用的毛頭小子
也非常的常拍啊
他們利害嗎?

呵呵~


如果硬是要比較好或不好,這沒有一定。
這就像是要比較ASP-C片幅拍出來的好,還是全幅機拍出來的,哈蘇等更大片幅的呢?

你我都一定看過底片拍得不好的玩家。(攝影版之前有一次的Lieca M6...)
也有看過優秀的數位玩家作品,

那這些玩家的作品又是用器材來區分的嗎?
也不是。重點在於攝影眼。而攝影眼不會受限於器材,抑或是數位或是底片。

像是Jzzy您拿的是福倫達的RF,
我相信就算您拿的是小DC,也能展現出相同的優秀作品,不是嗎?


像是我阿,最不老實了。拍不好的作品掃描進PS隨意翻弄,暗角負沖一下,大家都Wow一聲稱之為好Lomo,
模糊晃動街拍作品,談一下Bresson,別人都要稱之為藝術和寫實作品了呢。

visit1992 wrote:
阿,真是抱歉阿。我只...(恕刪)


照你這樣結果論
那甚麼器材都沒差

但是我想大部分用底片的人
是連用甚麼相機拍攝都很在乎的

我才不管自己分不分得出底片數位圖檔
也不管數位有多優

我只是愛用傳統相機 愛裝底片 用底片來記錄畫面

僅此而已
來這種樓最有趣的就是看大家描述抽象感覺的功力~

mrlonely0820 wrote:
...空氣是透明的,但空氣卻同時有其「濕度」...
...而拍不出這種「空氣感」的因素有很多,但我總覺得,是因為數位相機在形成照片的過程中,實際上缺少了「水分」這個要素,或許是一種偶然也說不定,但在數位相機問世前的照片,在顯像過程中都有水的存在,暗房裡通常都會有流理台,是因為底片及相片紙都需要用到水。
影像會顯現在底片的乳化面上,並產生凹凸的紋理,飽滿的濕度,也是讓照片因此能呈現出「空氣感」的因素之一。

這描述功力還真是一流!!

那數位相機拍出來的可以說有"電擊感"嗎??~


visit1992 wrote:
阿,真是抱歉阿。我只...(恕刪)

呃~~~抱歉啊!!!
我只是提出對你講的那些話一點點的疑問~
只是說,在這個數位時代當道
怎麼還有人會想要去模仿一個黃昏的產品了?




對了~
我真的不知道你有加我fb

小彭新城 wrote:
照你這樣結果論那甚麼...(恕刪)


我覺得能表現出好作品的都是好相機,
但是硬要在底片和數位中間畫一條線,我覺得也不妥阿。

就像是有很多帥哥騎偉士牌,但不是每個人騎上偉士牌都會變帥哥阿。
(然後就可以把到公主一樣...)


虛像 wrote:
在下很好奇,什麼樣的...(恕刪)


說的好!

visit1992 wrote:
我覺得能表現出好作品...(恕刪)


不是硬要畫一條線
是數位與底片已經不同路數了...

這種東西不用刻意的

刻意要把它們之間的差異講的輕描淡寫
我認為才是不妥的.....

我講的是"差異" 不是"優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