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s.kevin wrote:
這篇文章,走到這裡,...(恕刪)


樓主
感謝你提供我在D7D的意見
我剛從HI FI論壇出來上Mobil01
我算在玩HI FI 上有很深的功力
玩了快20年
器材算一算也30多萬美元了
攝影功力只是肉腳
人不會窮一輩子
有錢就來圓夢

我剛才在那個論壇也是一樣
一句錯話
(相位轉移與音場結像度不穩定)
就遭窮追猛打
哈,我又不是樓主
追著我打做什麼
回答問題才真啦

樓主加油
多幫忙後進的朋友

多一些正確的觀念
多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事情
才能少走一點冤枉路

我最為同意樓主的一點就是:
器材的使用經驗是必經的過程,
不管是一步到頂, 一件件慢慢換, 或是去借來摸過玩過,
都是很有幫助的....
看網路上講得再多, 總比不上親手用過一回....

前頭有人提到日本有許多拿傻瓜相機的大師,
或是一生只用50mm鏡頭或手動相機的大師,
確實是有這樣的人,
但追求某些特定題材時,
僅用這些東西還是很辛苦的....

我想這並不等於器材偏執或腦袋至上論,
而且為了提昇相片的內涵,
終究要回到技術力與創造力的鍛鍊上,
這點應該多數人都同意的,
當然這時候手上用的是匹配的, 適當的器材....

bomegome wrote:
Bresson只用3...(恕刪)


那可否請Bresson用35mm萊卡拍出像Ansel Adams那樣的作品來瞧瞧?
相機是科技產品,所以就和所有的科技產品如電腦、手機一般,隨著時間就功能愈強大,而價錢卻越來越便宜。
最早的專業攝影者,終其一生,也許也只能用到一顆標準鏡頭,一顆廣角鏡頭,機身也差不多,反正生在一部相機價格等同一棟樓房的年代,再有錢的攝影師也只能接觸一部分的器材,所以在那個年代,每個人對自己手上的器材,那可都非得用到爐火純精不可。

但現在的攝影者,受科技產品進步之賜,有機會以低廉的價格去接觸當年價格高昂的先進設備,但缺點就是通常只能淺嘗則止,東西用多就,就像霰彈槍亂打,也許能打中目標,也許就打不中,但就是比不上長年累月苦練的神槍手用的狙擊槍。

因為攝影變容易了,攝影這門學問也就不再高深不可測,如果把攝影當成藝術來看,很少有藝術者要求自己什麼題材都會精通,就像雕現代藝術的,就不會去雕佛像,畫風景的,就不會去畫人體藝術,可是攝影者卻不然,就因器材的進步,讓過去的不可能化為可能,但人的精力有限,能拍並不代表作品就能感動人,追求器材為什麼成為攝影者的通病,那是因為追求器材是容易的,但精通攝影技術卻是困難的,人們總是先追求容易的,而忽略了真正的苦功夫,但所謂的大師常常是在苦功練成之後才會誕生的。
阿男的空白筆記本 http://nick621116.blogspot.com/ 一個屬於大家的園地
bomegome wrote:
Bresson只用3...(恕刪)


藝術創作,me too是沒什麼價值的。即使我能拍出和Ansel Adams一樣的作品,也不會有人認為我是大師,更何況,我從來都沒想過當一位藝術創作者,我有我專精的領域,我只是喜歡商業攝影和平面設計,我比一般人能認識較多的攝影師、平面設計師,甚至有機會請教一些業界知名的攝影師關於攝影的知識,看他們在攝影棚內拍照,偶而也會問到為什麼他們會選擇現在使用的相機,而不是使用其它廠牌的相機。

其實在藝術界,針對許多主題,也是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每一派都認為自己的主張有道理,人不都是這樣嗎?

有些畫家,在某一種畫風很賣錢之後,就一直延續這種畫風,因為畫廊開畫展想賣畫,總是希望能賺錢,安全牌最容易打,也最保險,所以有時畫家想嚐試一些新的東西,轉變畫風,其實會有一些阻力。

但也有藝術創作者,不斷嚐試各種不同的材料,換不同的主題,一直不斷的創作與創新,就是要突破,就是要和別人不一樣。

國內有一位國際知名的釉畫大師,為了創作出大尺寸的作品,甚至自己設計窯和上下陶板的機器設備(因為陶板實在太大了,無法用人工搬),並且為了能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色彩,精通化學,一直不斷地研究出新的釉藥配方,已經70多歲了,仍對創作充滿熱情。

我個人總認為,真正的藝術創作者,是不會讓工具和材料來限制他們的創意和創作的,畢竟作品才是最重要的。或許有攝影大師,用135相機加標準鏡,就足以捕捉到他想要的作品,但當他想嚐試不同的主題時,是否會一直使用標準鏡呢?一直堅持用標準鏡,是否也限制了自己的創意和作品的多樣性呢?

離題了。自我學習一樣東西,如果沒有老師教,總是會經過摸索的過程,有的人學得快,有得人學得慢,我個人認為,我們不能因為有些人是炫燿器材的,就全盤否定那些真的有心學習又有能力買好工具的人,畢竟好的工具,對某些人而言,有時候真的可以減少摸索的時間。

yusenchou wrote:
有時候我們會碰到「重...(恕刪)


說得好~明明說好點到為止,結果還是殺到血流成河!哈哈哈!!!!!!!!!!!!!
http://album.blog.yam.com/alanhong
並不是每個人學攝影,都想要成為攝影大師。

對每個有能力買好相機和鏡頭的人,就要求他成為攝影大師,甚至用攝影大師的標準來審視他的照片,這似乎有些不合理吧。
nick621 wrote:
相機是科技產品,所以...(恕刪)

蠻能認同的,
但追求器材也不錯啊!
最起碼的脫手容易!

neo.vista wrote:
國內有一位國際知名的釉畫大師,為了創作出大尺寸的作品...(恕刪)

您說孫超哦?..............

neo.vista wrote:
並不是每個人學攝影,...(恕刪)

就算是大師好了,也不見得每個人都認為他就是大師......
也有自認是大師的,平時滿口理論,真正要實作了,讓人感覺好像只剩那張嘴巴.....

對不起離題了!

不知道這樣一個討論串中,有多少人是從底片開始起步的。

還記得以前拍底片的時候,靠著測光錶(不論是機身內的或是手持的),靠著腦中的理論,戰戰兢兢的按下了快門,小心翼翼的帶著底片去沖印,忐忑不安的等著結果出來。

現在 DSLR 將這點完全顛覆了,機身後面的 Play, Review 按鈕一按下,拍的不好趕快重拍一次。
(沒錯... 自己現在只要用 DSLR 就會有這個很討厭的習慣... )

以前網路剛剛興起的時候,靠著絞盡腦汁的文字敘述,才約略的將自己拍攝到的東西從圖像轉換到文字,藉以跟其他也是只用文字的使用者討論分享。

現在 寬頻網路 與 方便的數位化 將這點完全顛覆了,常常看到 "各位看看這圖如何... (句點)"

樓主提的 "我的攝影路" ,對我來說器材的更新的確會有讓我更多的驚豔,但絕非是訝異,而是一種可期待的讚嘆。反倒是從底片轉成CCD(配上用不完的記憶卡),或說幻燈機轉成網路相簿,這些方面才是讓我感受良多的。

RX
--
想到以前要用底掃還得拜託在廣告公司的朋友幫忙掃... 一張 100MB 的 tiff 檔案...


RX78 的廢話連篇 >> https://www.facebook.com/GRX078/
RX78 wrote:
不知道這樣一個討論串...(恕刪)

我第一次拿相機是nikon的N2020,(1986)
那時候很高興,
拍的也很爽,
結果沒有洗出任何一張照片,
因為我什麼都不懂,
不管是光圈,快門....
後來好不容易有人開班授課,
於是找了幾個好友去報名,
可是上課的老師忙,
無心顧及學生上課,
所以後來我們幾個也索性不上了,
.............................,
最近相機越來越平價了,
變得大家都可以接受了,
當然使用的人多意見也會跟著多,
問題也就這麼來著....,
其實個人倒是這麼覺得,
東西喜歡就買,
喜歡就用,
有人看不慣一些不會走就想學飛的,
可是說真的,
在批評這些的時候,
有沒有想過那些想學飛的想法,
或許這是最快的途徑也說不定?
有些人注重深度,
說真的深度是幾斤幾兩?
所謂的深度是100個人看了100個說好?
還是10個或者50個說好?
就好像作品只要有讓人感動了就是好?
我就曾經遇過,
一件作品總共十個人看過,
前面九個嫌得一文不值,
最後一個很~喜歡就...買走了,
作品就這麼一件,
成交率百分之百,
可是有九個人很不喜歡.....(但還是有人買走啦)
舉這個例子可能不恰當,
但我所要說的只是....,
大家應該可以容納得下各種聲音,
不管是高手還是新米,
畢竟每個人都有著其優勢的一面。(只是沒有發覺而已)

此外技術很重要嗎?(當然重要囉!)
可是個人會覺得觀念會更重要,
小時候很愛畫圖,
那時的繪畫技巧算不錯,
可是不管大大小小的比賽,
從沒有得過第一,
儘管在自己的學校比賽也一樣,
就如同評審的老師對我說過,
在校內技術是第一,
並不代表你就是第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