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河II應該不只是一副風景, 它還有一種單純的地景,畢竟拍的不是 "美淪美煥" 的風景照啊~國外藝評認為這是攝影在80年末正式走入藝廊後才有的現象,這幅照片也體現出了人和自然的關係.http://www.telegraph.co.uk/culture/art/8884829/Why-is-Andreas-Gurskys-Rhine-II-the-most-expensive-photograph.html不管如何, 這幅作品在技術面是一定沒問題的, 只剩解讀的不同觀點了.不過在國外的藝術市場是很發達的, 有人有錢願意出那價,也是好事. 況且外國人的品味和東方人不同, 他們從怎樣的角落來理解, 我們除非很熟悉他們的背景, 不然也談不上什麼.
阿 丹 wrote:拍照的功夫我是看不懂...(恕刪) 如果說, 一個人已經成名所以他的作品可以水漲船高, 反過來是不是有可能以如此方法來把知名度與價值推高......今天如果這張照片, 在拍賣會上自己找人用高價搶標, 創造話題性, 是不是代表他的攝影價碼與作品價位均能提升到一定程度, 這樣投資1.3億(中間只有手續費與差價的投資成本), 然後再來獲取其他更大的利潤.以上只是推想有沒有可能, 無涉人身攻擊. 藝術家也是可以塑造與行銷出來的.不然以我這種不懂攝影與藝術的人, 真的看不出這張照片的精髓
recompress wrote:所以說這類的資訊亟需...(恕刪) 不能再同意你更多了...說真的不管是一看到1.3億就大呼"大師的屁都是香的,這是炒作啦"的人或是一看到有人大呼炒作就大呼"這是藝術你們都不懂啦"的人大家都在針對這個作品貢獻了某些"歷史意義"藝術跟拍賣其實已經是密不可分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這本書 身價四億的鯊魚:當代藝術打造的財富傳奇前面有朋友說台灣的美學教育是失敗的我想也不用這麼絕望啦就是有討論才有機會,有人關注才會變得更好
湯小花 wrote:前面有朋友說台灣的美學教育是失敗的我想也不用這麼絕望啦就是有討論才有機會,有人關注才會變得更好 的確不用說台灣的美學教育是失敗的因為還不用提到美學.........有很多人以為攝影重點只是拍出漂亮的照片而已...
recompress wrote:Andreas Gusky的論述算是相當充足,甚至國內有哲學院、研究所的學生皆以其作品為論述的主題。而小弟對他作品的淺少認知,建立在僅僅少量資訊;主觀認為它最主要的視覺形式,也就是它最重要的脈絡:「時空壓縮」。...(恕刪) 本來想貼一些連結, 但 recompress 兄已經寫出來了.言之有物的好文, 在 01 近期已經很少見了, 可惜小弟沒有加分的資格.尤其在一連串的激烈批評炒作的回文後還能提出這麼持平的看法, 實屬不易.我想萊茵河這幅作品大家的焦點都放在價格又不像"99 Cent", 比較明顯看得出的作者表現意圖才會有這麼激烈的討論.小弟個人認為啦, 炒作的成份多少有尤其是前面網兄提到的藝術品炒作法, 確實有可能是這部作品拍出超高價的原因.但藉著這次炒作讓大家認識到 Andreas Gusky, 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小彭新城 wrote:的確不用說台灣的美學教育是失敗的因為還不用提到美學.........有很多人以為攝影重點只是拍出漂亮的照片而已... 還輪不到只拍漂亮照片.有更多人以為攝影的重點只是用什麼器材拍而以,例如傳統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