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ar wrote:
控制變因每個人小學都...(恕刪)
所以既然是在講片幅的影響,
請自行 "控制" 觀賞距離, 照片大小等 "控制變因",
這不是什麼理論而以.
偶再好幾頁之前就貼過照片了.
2007 年寫的,
現在都還很實用,
135 偶打錯了懶得改,
所以自行改成 35mm 或 135 片幅系統.
tessar wrote:
我前面的回文列出了影響景深的可能變因(還有很多我沒列到的變因),就是要表達其變數很多,很難只控制一項操作變因,就算妳用相同鏡頭相同光圈,相同的對焦距離,相同的影像放大率,相同的觀賞距離,妳一旦使用不同的片幅,,畫面的大小與構圖能夠相同嗎?就算理論上的dof是相同的,但觀賞者看到這2個不同畫面的感覺絕對是不同的,這也是大家爭論不休的原因.何況有人為了控制相同的構圖而使用不同鏡頭,那變因就更多了,所以才造成雞同鴨講.
dodo111888 wrote:
同一台相機,使用同樣鏡頭,用相同的焦段、光圈拍出來後不管怎麼裁切,景深應該是不變的
ACON99 wrote:
兩台照的相片都放大到36Mp 300dpi
12Mp的會出現馬賽克
roachc wrote:
至於 1:1 螢幕檢視?......從「照片放大率」方向去思考吧!
ACON99 wrote:
數位時代 像素密度等於是直接影響 TMD菜斯經驗公式中的 片幅/1500....
密度越高 常數1500搞不好要用2, 3000去代....
ACON99 wrote:
還是有問題...
難道12Mp 跟36Mp 的自動對焦模組 精度都一樣?
不用到一比一比例觀圖
都是縮圖....
常識就是"縮圖無爛圖".....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