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_kazama wrote:我還拍過幾次少了那布幔,三到四種顏色交插的棚架,每走一步,白平衡都不一樣,後製時光是調顏色就花很多時間了....(恕刪) 這個真的是...流水席常見一種紅綠黃的布幔棚架...紅色黃色都還好,起碼還算喜氣;那個綠色就......沒調的話人臉會是青色的,活像拍鬼片一樣。
睿璽與家瑋(訂結同天)半年後,終於有時間貼婚禮圖了這場婚禮是訂結同天所以在畫面中會出現新郎先來訂婚,然後離開繞一圈之後再回來結婚的過程照片都是在新娘家裡所拍攝從容的步調有著不一樣的感覺這是去年八月拍的婚禮,分享給大家DU PHOTO OF NATURAL LIFECopyright © DUpisces. All rights reserved.
New 婚禮影像故事(連載)在該連結中會發表我在拍婚禮時看到的一些畫面,它們沒有被貼出是因為平常實在沒有時間發表整場婚禮,所以決定使用這樣一種跳躍式的發表,把那些曾令我印象深刻的鏡頭分享給所有人,同時我也會小寫一些拍攝的訣竅,對婚禮攝影有興趣的人可將該網址加入書籤。照片底下皆標示使用器材與相片資訊,方便大家利用這些資訊反推處理畫面的方法。內容不定期更新。
NIKON D700 NIKON 24-70mm 2.8, ISO 1000, 1/100s, at f5.0 SB900, SB800, SB7002011年6月,台中金典酒店豐樂廳,詹浦府八十歲壽宴。拍攝壽宴永遠是有趣的,你可以看到相互認識幾十年的朋友們在酒席上暢談半個世紀前發生的事。採光:由於拍攝合照的位置處於餐廳角落,光線較昏暗,但是昏暗對於打燈反而是有利的情況,因為這樣比較不會被頂部的美術燈所干擾。為了讓合照的光線更為立體,我在中左右各佈置一盞閃燈。左閃提供左側來的側面光;中閃提供一點正面來的光,並稍微補足畫面右方逐漸失去的光量;右閃則提供肩頸的邊緣光。(雙魚的海邊:婚禮影像故事(新連載))DU PHOTO OF NATURAL LIFECopyright © DUpis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郭大爛先生您好:不知可否冒昧的問您一個問題.就是當婚宴會場的天花板過高.而又只有您一個人拍攝的狀況之下.您在閃燈方面是否會採用直打的方式呢?如果方便的話先謝謝大爛的回答 : D因為有好幾張照片都像上面這張一樣.新人的頸部以上總是過亮的情形.所以請教大爛兄 : D下面是餐廳內部多謝了~
DER. wrote:就是當婚宴會場的天花板過高.而又只有您一個人拍攝的狀況之下.您在閃燈方面是否會採用直打的方式呢 您的第一張照片(頸部以上過亮)通常是擴散板拉開之後,燈頭沒有正確朝上擊發所引起的。左圖是正確的打法,右圖是不洽當的打法。這張照片我稍微用軟體處理過,模擬閃燈涵蓋的角度。擴散板一旦拉開,光線涵蓋角度會波及下方。在右圖這種情況下,只要新人的眼睛高度進入涵蓋角度內,就必然會出現那樣上亮下暗的情況。這是針對您的問題所提出的修正方案,但事實上我從沒用過擴散板功能。因為擴散板提供的多半是「直射光點光源」。假設我們已知「直射光會破壞立體感」,那麼就盡可能不要去使用。如果天花板不能打,打側面的牆壁也是可以的。有時候大家以為我的照片都是由助理提供側面光,其實有時候我是利用牆壁來跳燈。2011年6月,宜蘭結婚晚宴。這張是單閃燈朝左方牆壁跳燈,利用左方彈回來的光線做為立體光,閃燈色溫與現場光差異過大的情形,在此也可獲得舒緩。這個場地天花板更高,直跳天花板會有臉頰與下巴過暗的風險,這時候牆壁可做為跳燈的另一種思考方式。打跳燈其實跟打撞球很像,有了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其實就可以輕易打好了。DU PHOTO OF NATURAL LIFECopyright © DUpis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