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童攝影,與大家一起成長攝影技術


htu1117 wrote:
先說好不是想要筆戰,...(恕刪)

htu1117大的flickr的照片很值得去看看,推薦!!推薦!!

http://www.wretch.cc/blog/j640120
neomax 大
您獨特的曝光和色調
許多照片讓我感受到的已經不是活力, 而是陰沉...
和我自己拍小孩的追求與動機大相其逕
比水平偏掉畫面不安定還要嚴重數倍
不知道之所以這樣拍, 背後是否有自己的想法或原因?
可否分享一下? 謝謝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inunu wrote:
neomax 大您獨...(恕刪)


有去 flickr 看過
但是看不出有所謂陰沉的感覺
只是不打閃燈倚賴自然光
以及後製的亮暗色調的風格選擇而已

攝影做為創作的一種形式
存在許多的可能性
我是還蠻喜歡看到一些不同流俗的風格
這也是提供自己學習的一個機會

inunu wrote:
neomax 大您獨...(恕刪)



我想是因為我的生活壓力太大吧.....


Thank God 每一個人拍"自己小孩的追求與動機大相其逕", 這樣才會有今天藝術的發展,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眼光及觀感甚至是美感, 這也造就了藝術的多元性, 但很多今天是被所謂的老師帶領, 造成拍出來的影像相似度非常高, 你大概看一兩張照片, 滑鼠的滾輪就轉到底了...

我喜歡一位mentor的一席話, 攝影是沒有辦法教的, 它像病毒一樣的傳播, 深淺的植在每個人的心中.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色調,也會一直拍同樣的影像,不是我的就比較好,有的人愛,有的人討厭,重點在於對這件事你想要多少? 攝影也不會是只有兒童攝影而已,隨著不同年紀的拍攝, 你的主題會改變, 有天小孩不給你拍了, 你還有攝影的熱情嗎?

Diane Arbus 的影像在多數人的眼光裡是怪異,陰沉,甚至眼睛想閉而不見得, 但如果沒有她獨特的心境,際遇,眼睛的話, 我們也就錯過了那一段時間這樣獨特的影像, 後世受她影響的攝影師也不會這麼多了.


說了這麼多, 完全是生活壓力太大.....

也祝福你能打破自己的視覺障礙, 重新再多接觸不一樣的藝術面.
htu1117 wrote:
先說好不是想要筆戰,...(恕刪)


neomax 跟 htu1117 的 flickr
我去看了一部分
都很精采
自己是看得蠻過癮的

畫面傾斜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過去我是有點排斥這種刻意傾斜畫面的處理
不過後來我的想法有一點點改變
以下面這張跟兒童攝影無關的相片為例



這是去年遊北京天壇的隨手拍
檔案上傳到電腦後
原本將稍有傾斜的畫面調正
可是卻發現
還是比較喜歡原本有點傾斜的畫面

我想我當時抓拍的時候
或許並不是自己沒做好構圖
而是下意識就直覺地認為這樣「比較有味道」
最後檔案輸出時
甚至還稍微加大一點傾斜的角度
讓畫面看起來更有張力
突顯女高男低的位置對比
以及天壇稍具壓迫性之巨大身形的背景

再以另一張在北京地鐵拍的一對外國情侶為例



原本在拍的時候
就因為趕著抓景而傾斜了
但是後來處理時
就還是留著原本傾斜的角度
因為這讓男生攬著女生腰部
以及女生手攀在男生脖子上的畫面
看起來更具親密感、更有故事性

當然如果這兩張都把構圖傾斜 45 度角
那我就覺得有點不倫不類了
所以還是要看場景的內容與傾斜的程度而定

經驗有限的我還處在學習的階段
以前也沒上過甚麼課
不確定這樣的想法對不對
只是提供一點實拍的小小經驗出來

neomax wrote:
不會有什麼筆戰的, ...(恕刪)


有時候回來看看這棟樓,大家都幫忙了好多,但是網路上還是會有人會問關於兒童攝影錯誤的問題及錯誤的回答。

從選溝器材到攝影構圖
例如
器材篇(有問題的問法及回答)
Q.請幫忙推薦適合拍小孩的隨身機(快門要夠快?)
A.你調到快門先決就可解決

Q.請幫忙推薦適合拍小孩的相機(要有防手震功能)
A.xxx牌的防手震功能較好

每每看到這些問題如果認真回答,常常會引起筆戰,現在我都選擇分享式回答,讓想看的人看。

就已 neomax 大回答已算客氣應不至於引發筆戰。

兒童攝影除了等待還可以有些主動作為,例如互動式引誘、利用頓點、見好就收、拍攝後的互動

其實拍攝是一連貫,強壓式的拍攝通常只有一次,下次就不給拍。

我的作法分成很多時期
1.無法言語嬰兒時期,
A.常用顏色及聲音吸引注意(不是一直叫小孩名字)
B.觀察小孩注視物品
當小孩第一次學站,一句很棒換到以下畫面,接下來的動作是放下相機牽起小孩的手與他互動。

2.充滿好奇心時期
互動式引誘:拿出相機先裝苦瓜臉,告訴小孩相機壞了要他幫忙測試,測試完成再感謝他幫忙修好,並約定下次如有問題再請他幫忙。


當然還有許多不錯的方法,大家可以多多分享拍攝技術
路過發現樓主好像有點眼熟喔~
那小弟也來貢獻幾磚 XD





純路過,兒童的沒有,親子的倒是有一張可以跟大家分享

吹泡泡



小弟重質不重量,提供對自己的要求標準給大家參考:
1.挑光線最好的時候拍攝(光線不好就不拍。個人偏好自然光)
2.挑背景最美的場景拍攝(不喜歡圖裡面有阿雜的東西,白鐵欄杆、電線杆、水泥牆、馬路...等)
3.麻豆一定要最自然最好的動態(表情、動作)才拍攝
(我自己不喜歡被拍到醜態,同理任何麻豆的醜態也一律不拍)

因為龜毛,所以產量不多,但是圖的品質自己還蠻滿意的。



回來說說『構圖』:
首先,如果你是一位生活紀錄者,目的只是要把麻豆拍到就算達成目的的,構圖本來就不是你的重點,所以,就算麻豆永遠在正中央或是在很奇怪的位置也是理所當然。比例大小很怪異那也沒關係。


***如果你是上述的生活紀錄者,以下可以直接忽略***

在小弟的自我要求裡面,如果只是簡單把畫面弄斜一個角度,這樣算不上是構圖(如果家裡面的電視老是看到歪歪斜斜的畫面,肯定馬上打電話送修)。

構圖就像畫畫一樣,整張圖紙上下左右應該怎麼安排佈置,攝影者應該要有想法。而攝影困難的地方就是不容易找到你想像中的場景,並把麻豆安排進去,還要麻豆很生動自然的表演,最後才把他們拍攝下來。
拍到與拍好,一字差千里。
說到拍小孩
不得不令人聯想到隔壁大樓提到的
Elena Shumilova 這位俄羅斯的攝影者
一個接觸數位單眼才兩年的媽媽
竟然拍出了一張又一張令人驚嘆的照片

她的可觀成果可以歸因於許多元素
包括過去學建築的美學背景
四時變換的優美鄉間景致
純真可愛的小孩與小小孩
與農場裡憨態可掬的狗、貓、兔、鴨、鵝等

不過我相信最重要的還是
攝影者本人對於小孩與大自然的關愛
以及對於生活周遭事物的敏銳觀察力
而不純粹只是一些人所說的後製功力而已

後製只要透過訓練並不難學得好
但是功力高強的後製技術卻很難取代
別具特色之空間光影的觀點與快門時點的選擇
這位攝影者的例子或許可以給我們這些
愛拍小孩的爸媽一點啟發與參考

Elena Shumilova 的 Flickr Photostream

Elena Shumilova 的個人網站

另外順便一提
俄羅斯這個民族的確不簡單
撇開政治制度或意識型態不談
以一個單一國家而論
(而且還是一個較封閉的共產國家)
在科技與人文的成就實在很可觀

我家小小孩最愛看的 Youtube 卡通「瑪莎與熊」
就是出自俄羅斯
「瑪莎與熊」雖然只是一些短片式的卡通
但我認為這卡通的精彩程度
絕對不輸來自美國或日本的卡通

在 Youtube 打入 Masha and the Bear
就可以搜尋到一堆的短片
隨便給一個短片例子的連結:

Masha and the Bear Cartoon
neomax wrote: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色調,也會一直拍同樣的影像,不是我的就比較好,有的人愛,有的人討厭,重點在於對這件事你想要多少? 攝影也不會是只有兒童攝影而已,隨著不同年紀的拍攝, 你的主題會改變, 有天小孩不給你拍了, 你還有攝影的熱情嗎?

或許我拍照的動機不同, 我只是產生想看到的畫面
當時場景怎麼樣我不管, 有沒有寫實, 是不是原汁原味更不在乎
就算張張都得修到爆也一樣無怨無悔

別的題材可能會想要特殊的雰圍
但拍小朋友時我只要一個幸福的感覺
這念頭之強, 完全秒殺其他可能出現的想法

Elena Shumilova 的作品, 獨特的雰圍很讓人驚豔
但我看到的是褪色的生活, 感受到的是無形的壓力
加上小孩一個人在那裡自 high 或是跟貓狗玩
更像一個努力想把小孩帶大的單親媽媽
無力逆天只能拿著相機苦中作樂...
希望只是我自己想多了

也許有一天不能拍小孩, 我會失去熱情
因此我更需要珍惜當下, 把握自己追求的東西
而我也很清楚自己要的並不是藝術作品, 而是她們快樂的身影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