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很簡單的照相術發展背景交代,相信學習攝影的人都有基本的認識。
但攝影離不開人,也就是攝影與社會的關係也是經過200年的發展了。這主要呈現了兩個傳統(和電影類似):一是寫實傳統二是沙龍唯美傳統(蒙太奇)。寫實傳統(以自然光源為主頂多加上一個閃燈,如馬格蘭集團)如新聞攝影,紀實攝影,肖像攝影,自然風景攝影(安瑟亞當斯)。沙龍唯美傳統像是所謂的商業攝影採取人工光源或在暗房做蒙太奇式手法的創作。(如郎靜山,不是安瑟亞當斯)。
粗略的分類勿筆戰。
在這兩大"美學"傳統下,在底片時代,粒子的粗細成為一種藝術風格。但控制粒子粗細或印樣品質主要決定在一感光度二底片塗劑或廠牌(暗房器材藥水)三暗房使用的相紙或水溫或沖片時間等,四底片片幅大小如8X10,120,135,,,。其他請前輩指教。
但無論如何,要拍出自已想像中的照片,熟悉這些器材並能夠控制他們,是從事這們工作或創作藝術家的基本門檻。(這是職業倫理問題,勿筆戰)
其他如對焦原理,不如去掌握不同鏡頭的表現特性。
數位時代,科技日新月異,但攝影術不變的是什麼?
小弟我是老派寫實路線的,對我而言,攝影術不變的是,,,攝影始終都能呈現這個社會(人生)的感動。而這個感動可能來自一張用手機隨手拍的照片。
攝影師的"專業",,由市場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