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要定義一下後製嗎?
按下快門之前你所思考跟設定的一切是後製還是前置作業?
我所謂按下快門前所謂前置作業,包含你選擇的環境、相機的各項設定、鏡頭的選擇(理所當然會影響成像)、閃燈的配件選擇、閃燈的模式應用、重複曝光、底片的選擇,算不算後製?
按下快門後比較沒爭議,不管是在相機內用他的功能修改,或是進電腦應該都是普遍認定的後製調整。
但是進電腦調整跑掉的自動白平衡算不算後製?(底片時代有時候就算拍壞了)
另外libraleu兄您在最後說互相尊重的時候,就在文前就把人批一頓了。
樓主您說
後製至少有一個沒有爭議的地方,那就是新聞或紀實用的照片,絕不應該用修片的方式,去變動其中的人物或非人物,之前有一家報社引起的風波就是最好的例子.感覺也有爭議,修片跟造假好像有一段差距,新聞攝影在現場常常沒時間去慢慢調整設定,或許過度曝光回電腦調一下還原現場,這也叫後製阿。
就算是RAW檔,也包含了感光元件的特性,不同的感光元件特性本來就相當於不同特色的底片,所以根本沒有原色重現這回事吧。
我是覺得,要嘛拍RAW檔再來後製,看看後製功力到哪裡;要嘛調整完後JPEG直出不後製,看能否一發命中,這樣比較能呈現攝影的技巧高低啦。
拍RAW檔再來後製:當大家說「化腐朽為神奇,超屌!」=>爽度100
調整完後JPEG直出不後製:當大家說「哇!沒有後製一發就中,超屌!」=>爽度100
JPEG直出+後製:不論大家對我說什麼,我的爽度都只有50...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底片的特性已經幫你後製了。
數位時代強調自己不後製的人。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相機已經幫你後製了。
強調"直出",正確的解讀是 : 不在"修圖軟體"做些手腳,但並不表示沒有後製。
而是用機身那小小的運算功能,來取代較為強大的運算軟體。
結論:
1.不論底片時代 或者 數位時代,有不在按下快門後,沒有產生物理(數位)、化學(底片)變化的相片嗎? 不知道有沒有前輩要張貼所謂 "無後製"過的照片讓大家欣賞看看。
2.相機無法紀錄百分之百的紀錄人眼,而人眼也無法百分之一百紀錄大自然所有發生的顏色。
3.前製要做好,練習好基本曝光的功夫,這點大家都懂,一次就中很值得鼓勵,但說絲毫沒有交給機身解讀、編輯、存檔就未免有點不了解數位相機了。
4.切勿以偏概全認為後製的都是不下前製工夫,怠於研究光影者。
5.過度後製容易會造成太假、不真實、不舒服的現象,但這是"程度"控制上的問題。
歡迎加入閃燈同好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hingarno/
先論顏色好了
有人說O家直出就可以拍出很藍的藍天
那我想問
如果本來天空就沒那麼藍呢??
這是要歸功於你的技術??還是相機的技術??
而如果相機的技術已經達到可以進電腦做大幅度的調整
為什麼別家用電腦調出來的藍天 就會輸給直出的藍天??
而真實又是什麼
你眼睛所看到的藍天
你相機直出的藍天
還是電腦後製的藍天
再一個問題
所以黑白照是不真實的??
還是用底片拍的黑白照是真實的
用數位後製的黑白照就不是真實的
再討論真實的問題前
先想想從你眼睛透過觀景窗
再經由手驅動機械動作
所拍下來的照片
還會保留幾分真實??
相機最終只能呈現這台相機操縱者所要表現的事物
它無法100%的表現真實
而相機操縱者該去思考的是
我要透過這台相機表達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