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技術問題還是機子的限制?

可以試著使用全手動來自己決定 快門、光圈、ISO、白平衡、閃燈出力
如果學會這五個變數的控制都不能使你滿意,那就是器材或著場地的問題
拍攝相機設定:ISO最高200(以上就雜訊一堆)、光圈先決模式或快門先覺模式,白平衡設定:陰天


A: ISO設200作繭自縳, 不必太要求... 有拍到比有雜訊重要

B: 場景一直換, 白平衡最好別設固定, 除非有RAW檔可以拍
D5000+18-55可能不行勝任

18-55室內要拍好一定要加外閃.不然光圈太小

我自己也是D5000+18-55+SB800
就很OK了
建議D5000+70-300 VR來拍 不然也要用18-105

ISO大約3200以下都是算可以接受的

當然如果加一顆SB600會更好
Taroko1005 wrote:
最後回到原題:是技術問題,還是器材問題?

要看情況,不過小弟認為 技術Q>器材Q

Taroko1005 wrote:
如果是技術問題:該如何設定?

腦袋應該是不能RESET或灌韌體升級吧~~
請參考隔壁樓的討論,爬文或買本書回去K。

相機的設定-->

在類似場合下,通常我對一些入門又被趕鴨子上陣朋友的建議是:

拉高ISO400以上,室內1600以上,
原則大概就是開最高ISO減二級(例如最高是ISO12800,那就開ISO3600),
反正有拍到總比沒拍到事後哀怨好,光圈、快門、白平衡就交給相機吧~
閃燈可以不開,因為出力太小,有效範圍頂多前方3公尺,除非站得很近,要不然開閃燈只是浪費電而已。(像我就看過站在後面十幾排的位置,大叔拿小DC對舞台拍照開閃燈猛閃

Taroko1005 wrote:
如果是器材問題:下個月即將入手的D5000配18-55KIT能夠辦得到嗎?


如果後面的腦袋沒有把基本知識準備好,D5000只會淪落成大型DC,效果會讓你覺得差異不大,有時更糟浪費錢。
閃燈SB-600、800、900,如果近照還Ok,可是別想他會把整個場館都照亮…

lgbmobile01 wrote:
二來光圈會隨著距離縮小

p90的鏡頭光圈又不是恆定光圈,本來就會隨著鏡頭的焦段改變而改變~


Taroko1005 wrote:
光圈最大都開到2.8還是有這個問題(2.8和1.4只差個區區1.4的距離而已,為什麼拍起來效果差這麼多?)

已經有大大回答問題了,進光量是差4倍喔! 如果我沒記錯同一快門、iso下,光圈值 1.4和1.8差2倍,1.4和2.8差4倍...以此類推


Taroko1005 wrote:
白平衡設定:陰天

快門幾乎都必須用到1/13才一點亮,有時還會偏藍。

按照室內環境 光線來看,考量到讓樓主能夠了解,用模式來解說:
對舞台可以開燈泡模式
對大禮堂座位區開晴天或水螢燈模式
最簡單的方式開AWB(自動白平衡)模式就好。以DC來說,這樣可能較能拍出色溫一致的照片
其實白平衡的目的就是把相機認為是白色的顏色,還原回白色(應該沒說錯吧,有錯請指正 謝謝
所以像這幾張



相機把制服的顏色認定是白色的參考標的來還原,現場色溫大約在6000K上下(舞台區約4500K以下)又加上白平衡是陰天模式,所以照片偏藍一點兒也不意外,


窮人武器:S5pro+(A16、A005、S24/1.8、N50/1.8和N100/2.8)+(DI 866、PZ42X)


雖然機子能力有限

不過有時還是能多花點巧思發揮無限可能
夜間照片我個人的拍法是閃光+夜間模式和不閃光+一般模式
這樣雖快門速度較慢但拍出來的照片光源是平均,不會說偏暗,顏色正常
但有一個缺點,因為快門速慢,所以只要遇到動的人照片就會
呵呵~你知道的
僅提供參考~
感覺有點昏暗耶
不過現在的技術不是很優秀嗎?
有時候看到小DC的照片也是很棒耶
個人覺得是沒善用機器是最大的問題,
不管是技術還是器材,
要瞭解所謂的限制才是最大的問題,
比如拿的是小dc,就要知道小dc儘量不要變焦,能用人力變焦就用人力變焦,拍攝距離多少內可以拍,超過多少就無能為力,
而拿的是dslr,也要知道鏡頭的特性,該打閃燈就打閃燈,能容忍到多少iso就開到多少,也都是要瞭解的才是。

當然不可否認dslr的會比較有大的彈性,
但我反而少用dslr,
因為體積大,我少用,
反而是小dc加上外閃常用……

我也很瞭解我的器材的限制在哪裏,
拍不出來的就不能勉強…

所謂知己知「機」方能百戰百勝啊…
有空來逛逛喔~~~ http://tontonwang.synology.me
我有D5000
如果你要買D5000用在這種場合的話
1. ISO能幫助降低問題
2. 建議買閃燈
3. KIT鏡我記得是3.5光圈 你可能會想 3.5跟2.8差沒多少啊
差很多~非常多!
4. 室內拍設定直射陽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