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l258 wrote:D5D kit 鏡 ...(恕刪) kit鏡不是不行,只是會有遺憾...北海道除了札榥、函館、小樽幾個都市之外,通通都是道道地地的鄉下地方,風景好的很...一堆風景區啊!大、小沼國家公園,支笏湖、洞爺湖,昭和新山、阿珠山...還有那山野爛漫處開到不行的薰衣草和芝櫻...以及人擠人的函館夜景...確實是很美沒錯。你確定用Kit鏡的廣角端就夠了嗎??出國一次的成本可比買一隻一二萬的鏡頭高很多啊....
tabris wrote:kit鏡不是不行,只...(恕刪) 這次沒有去函館!kit 18-70mm !我北海道去過一次!不過是20 年前的冬天!主要是賞花泡湯!目前大光圈的D5d可以用上的鏡頭很難找!大家搶購中!目前正在物色中 請問你建議?感謝!
KM的原廠鏡頭我不熟。我覺得要輕便的裝備上面有寫了,一隻超廣角變焦+高倍變焦。如果是D5D要用的...Sigma 10-20mm 應該有。Tamron 11-18mm 官網上是寫有出KM接環的,實際上買不買的到我不清楚。Tokina 12-24mm 沒出KM接環。高倍變焦...Sigma 18-200mm 70-300mmTamron 18-200mm 28-200mm 28-300mm我知道的就這幾隻吧!都不重。要輕便就輕便到底。只是KM接環的不知道有沒有貨。
我的旅行攝影方針很簡單: 就是"放輕鬆", 別學人家去搶拍(因為我向來動作就很慢)。配備也很簡單: 一機二鏡 (DS + 18-55 + 50-200) 加腳架 (Velbon Ultra-Luxi SF), 有人同行時加帶外閃。我也是選雙肩背包, Tamrac 5546, 雜物、水、腳架全部可收納, 空出兩手很方便。小東西的話記憶卡那些不說, LED手電筒和CPL是一定要有的。底片機的話更簡單, 腳架 + ME Super + 標頭一顆 + 濾鏡 + 底片(一天60張計)應該看得出我的配備是專為旅行選購的, 相機、鏡頭、腳架都很輕巧, 而且AA電池好找, 萬一真找不到, 就把外閃的倒出來用。XD對我而言, 旅行本身更重要。聽啄木鳥啄木頭的聲音, 聽海獅求偶的聲音, 觸摸世界最高的樹種,可能一拿相機就把啄木鳥和海獅嚇走了, 也可能我的鏡頭容不下那棵樹,這時候又何妨放下相機, 用其他的感性去記下路途上的故事?講白一點, 記得起來就是記得起來, 沒印象的東西來就算有相片也是沒感覺。我很慶幸當時放下相機, 所以現在還記得那些聲音和觸感, 而且影像鮮明地留在腦海裏。 :-)
剛剛測試過717與d5d kit看起來 室內開五個省電燈泡717 F2.4 望遠端 還是勝過d5d 70mm f5.6剛剛找到一支Sigma 28-200mm F3.5-5.6 Macro先搶入再說!大光圈還有F2.8看起來都得趕快敗入!剛剛找到一支了! 湯姆龍!大光圈!
我看過有人在飛機上拍照。用Leica M7,機械式的相機就完全不用擔心用電的問題了。一棵小小的電池,只負責測光而已,剩下全手動控制,而且在飛機上拍外面的景也不需要擔心什麼~不過我沒在飛機上拍過,不知道效果如何
tabris wrote:月底去的話,應該有到富良野、美瑛,正是花季啊~!...(恕刪) 月底到富良野應該薰衣草還沒盛開,建議七月十五日到富良野。去年小弟就是在七月上旬到富良野、中富良野、美瑛、美馬牛,結果富田農場的薰衣草都沒有盛開,都還是紫色花苞,滿嘔的!
嗯嗯嗯…沒錯沒錯,這一點我非常贊同有時候只顧著抓鏡頭,量角度…如果相機又調成M模式又要顧光圈快門搞的緊張的要死,拍的不好心情不開心剛剛的美景又錯過了…實在是得不償失有時候真的很美很美的時候不如用自已的視網膜當成底片,把最美的回憶留在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