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個人認為似是而非的觀念....

ellis630908 wrote:
我聽到這段話後,便問為何不要在M模式下直接看測光表來調整??

我多年來的攝影習慣,
在需要M模式時,
我也是用光圈先決測得我要的快門後, 再轉M模式.
一的工具, 每個人各有使用巧妙不同, 不必拘泥.

我剛開始學拍星軌時, 也是先問人家設定多少, 自己跟著做一遍,
再慢慢一點一點試出自己想要的設定.
而不問先問人家原理如何.

我也是在01學的人
不過我也想到M模式先用PAS模式測,得到光圈.快門的數據後,再切回M模式使用
(如果將來買所見即所得的相機就省略這一步了)
一整個快狠準
不過這是我自己體會的
我以為只有我這樣用
原來上課的新手也降用阿
測光表我沒買呢
我也覺得不需要買
我都轉到PAS模式測一測就好了
我就拍一些日常生活題材而已很夠用了
雖不中亦不遠矣XD

我覺得那個老師很棒
有針對什麼都不會的新手設計教學法
比在01零散爬文慢慢拍失敗照片快多了
我大概能懂先用A或P模式先得到光圈或者快門的概念,不過我是屬於直接用M模式調整那群XD
不知要這樣用的原因是不是要先取得一個大概、不會太偏的值去設定在M模式
M模式的好處就是手動,數值不會到處亂跳,不像其他模式測這裡是這個數值,測那裡是那個數值
所以得到大概的值之後,就可以自己稍作加減,順便練習一下光圈、快門、ISO三者間的關係

以前我都用A模式,但如果情況允許,我現在都用M了
因為M模式比較固定,用A模式常常同一個場景拍出來亮度都不太一樣
M模式都差不多,有光線點變化時調一下就好了(只要不要變太多),這樣出來的照片看得比較舒服XD

關於分段方面
其實網路的分段跟現實寫文章的分段有些微的不同
現實分段通常都是一大段這樣下去分
但網路的分段通常是以閱讀的舒適性下去分的
一小段之後就往下一格,一大段就往下兩格,就像我上面這樣
這樣子閱讀起來會比較舒適
當然也可以以分行當作標點符號,主要是方便好打就好

另外標點符號也可以考慮使用全形的,這樣子就算全都擠在一起,看起來也會比較舒適一點。如果用的是半型的,標點符號和字靠得太近,沒有分開的感覺。而且,螢幕太寬,常常一段話會被拉得很長,跟我們以往看紙那樣寬度的閱讀習慣不符,這樣閱讀起來自然會不太舒適。

向上面那段一樣,雖然都是一大串,但因為逗點符號有分開,所以比較不會那麼吃力

另外在新注音下全形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逗號(也就是鍵盤上的<),句號是逗點(>的位置)

Feist203 wrote:
另外全形的使用方法:`+逗號(也就是鍵盤上的<),句號是逗點(>的位置)...(恕刪)


感謝您

解決了我會電腦以來一直學不會的事
以往只會去複製別人的,。來貼上
波比旅行攝 http://bobbyns7.pixnet.net/blog
第一段:對剛入門M模式的新手比較容易上手,也是用M模式時快速取得EV補償=0的快速方法。
猜測接下來會教測光表吧。
第二段:沒有任何對淺景深技術方面的描述,只是單純站在欣賞的角度。詩情畫意的寫法,文筆很好。

個人認為是教學內容深入多或少的問題,要速成還是基礎扎實?老師自有一套方法。
(ex.光圈快門iso,甚至對焦...應該很少人從眼睛教起。)

ellis630908 wrote:
2012-01-18 01:26 #1
回覆文章私人訊息引用連結載入圖片引言收藏評分回報
開始熱衷於攝影時,有朋友提起社大有開攝影課可以參加看看,朋友有去上課,我則選擇在01學習,朋友上課後會與我分享上課的內容,有次他提起老師教測光的技巧時,說道先用P模式測,得到光圈.快門的數據後,再切回M模式並用P模式所得到的數據調整光圈.快門以得適當曝光值,我聽到這段話後,便問為何不要在M模式下直接看測光表來調整??還要多個像似多此一舉得動作??並請朋友問問老師這個問題,結果得到老師的回答是,在朋友剛學習的階段,不說明這個原因,我真的有點無言了....

因此,個人認為此老師所教的,跟我在01上吸收各位攝影前輩所分享的觀念有出入,也感覺到那種似是而非的觀念,我這人就有點狡怪,遇到這我會多點關注,在近日這位老師在FB上發表了一個觀點,以下轉述其內容"淺景深的清晰焦段很短,所以它的模糊效果具有煽動力,讓人不經意地墮入了想像氛圍中,尤其被運用於人像攝影時,主體因前後景物高度模糊化而更為凸顯了.",個人認為第一句話的問題是景深的深淺不是因光圈.焦段.近攝及主體與背景的距離而產生景深深淺的嗎,總覺得這位老師所闡述的第一句話有語意不明而出現本末的問題,然而第二句的與第五句卻是對立的,個人在這種觀點的認知下,是一種能讓你確實的想像又要讓你忽視其存在的情況,我還真想不出來,我甚至也檢視了自己之前所拍的照片,都沒這種感覺,或許是我的技術不夠的原因,但其觀點真的跟我所學有相駁之處....

不知各位先進的看法如何??
我是攝影幼幼班

ellis630908 wrote:
說道先用P模式測,得到光圈.快門的數據後,再切回M模式並用P模式所得到的數據調整光圈.快門以得適當曝光值...(恕刪)


我覺得,為什麼要脫褲子放屁
先用P測,然後把測得數值套去M模式套用
這有什麼意義嗎??
我應該會問那如果用AV模式測,然後再套去M模式拍,有不一樣嗎??
那用TV呢,有不一樣嗎??

一開始就講EV是什麼,ISO快門光圈值是什麼,這是最基礎吧
然後教看測光錶,+-EV,這幾個基礎懂了,選擇什麼模式根本不重要
學會看測光錶,反正如果要進階,專用測光錶本來就會用到
就算只有入門,哪台相機沒有內建測光錶

ellis630908 wrote:
在近日這位老師在FB上發表了一個觀點,以下轉述其內容"淺景深的清晰焦段很短,所以它的模糊效果具有煽動力,讓人不經意地墮入了想像氛圍中,尤其被運用於人像攝影時,主體因前後景物高度模糊化而更為凸顯了.",個人認為第一句話的問題是景深的深淺不是因光圈.焦段.近攝及主體與背景的距離而產生景深深淺的嗎,總覺得這位老師所闡述的第一句話有語意不明而出現本末的問題,然而第二句的與第五句卻是對立的,個人在這種觀點的認知下,是一種能讓你確實的想像又要讓你忽視其存在的情況,我還真想不出來,...(恕刪)


在我看來,我是覺得沒有什麼前後矛盾還是本末不明的(你可以多看個幾次..)
就是多了一些文字裝飾點綴,把一個凸顯主題的手法-淺景深,講的好像吃了迷幻藥那樣的神奇
可能樓主不習慣這種雕樑畫棟的文字敘述吧

我是覺得,學習攝影,如果當成做數學算算術那樣的背公式解題
(大光圈+長焦段=淺景深,縮光圈+腳架=星芒,構圖=九宮格下方左右兩點.....)
一樣是能學沒錯,只是,會不會覺得好像枯燥了點
多點想像創造,天馬行空,嚴重至無病呻吟,其實也不能硬要說這樣不好
就我自己來看,我是覺得可以接受啦(人各有志),雖然也沒到喜歡的地步就是了....
在攝影方面,現在還處在技術與觀念的過渡期。雖然目前舊有的觀念和技術還沒有被淘汰,但是未來可能光圈快門都變成隱藏由機器控制,使用者只能控制景深跟EV,或者其他的選擇,但是無法再直接控制光圈快門。可能老骨頭沒辦法接受這種「失控」的感覺,可是從手排車到自排車、電腦從文字界面到視窗介面,不是都在在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嗎?機器的「智慧」一定會接管這些事情的~所以在下認為這些觀念的消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以後的攝影家,可能不再討論光圈快門EV值鏡頭焦距等等術語,取而代之的將是新的觀念。其實現在已經漸漸有此趨勢了,類似的趨勢往往是先在業餘者普及,漸漸再影響到專業市場。

比如車輛的手自排之爭(現在幾乎已經消失),早在1980年代保時捷的自排技術在紐倫堡賽車場就已經打敗手排了。到了現在,人車之間的界面更有許多概念車提出由車輛接管更多控制的可能性,有些連排檔桿都沒有了。放眼技術史,hard core的tech nerds永遠會懷念那個一切人手來的年代,但是技術演進的結果一定讓這些geeks很失望的。

Apple=王道 機器人=抄襲 窗戶=死定

mark0826 wrote:
我覺得,為什麼要脫褲...(恕刪)

沒辦法~~數位當道.....
有些人拍了幾年,這三角關係還是搞不清楚^^
在FB上人家還不是大師長;大師短的叫...

mark0826 wrote:
我覺得,為什麼要脫褲...(恕刪)


不會是脫褲子放屁唷!

先測得一組正確曝光數據(假設我們設定EV=0就是正確的話)
入M模式後,可以開始思考光圈要縮小放大,快門要快還慢,ISO要增減等等。

例如:P 測得 F8 快門1/50 ISO 200 如果要主體背景都清楚~
M 可以調成 F16 2秒 ISO 100 之類。

三方面靈活運用,學習反而更快。

至於01論壇有很多高手的文章,也很多假高手的文章。
要學習正確與否,還得靠自己頭腦判斷,一但選錯,根本在原地踏步。
這也是洗鏡光說的:「不要太相信網路論壇。」

再者,社大是什麼人都有,基本上是屬於同學會同樂會。
大家都是開開心心攝影交朋友,那樣的氣氛不是在01這種炮來炮去可以比擬的。

師資基本上也有一定水準。







如果有教過完全不懂相機、攝影的人

大概就會了解樓主說的那位老師的教法原因是什麼


要初學者學會看測光表,還真的不簡單

我的一系列教學分享文,為何要把測光表最重要的概念放在最後頭才教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初學者看不懂,也很難學」

我對這位老師了解想法是:

現在學攝影不用那麼辛苦,先玩出樂趣比較重要

如果先把最難的拿出來教,很容易讓初學者不知所措

不如讓他們先玩,體會出樂趣再循序漸進

從P模式開始,得到一組數字,再回M模式一個個微調

才能了解測光表在M模式下的用處在哪裡

---------------------

光圈、快門、感光度三者的關係,一次混在一起,初學者不好學

大多我都先分享快門優先,先學會快門、感光度間的關係

再談光圈優先,了解光圈與感光度的關係

最後再分享M模式,才會了解前兩個模式下,測光模式扮演的角色



對攝影有點熟悉的人,往往會覺得那些基本概念跟喝水一樣簡單

但卻不了解,為何初學者總是學不好

也忘了自己曾經也是初學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