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ie wrote:
言重了,單純只是媒材...(恕刪)

尊重您的看法.只能說留待歷史去驗證.個人的看法是數位檔案要久遠而完整保存.對政府機關團體而言.可以由專業人才去保護對沒問題.但花費的人力物力金錢是無可計量的.若一般對沒有資訊專業知識的人.絕對是極為困難的事.不是對自己影像珍惜就可以永續保存.科技日新月異電子儲存裝置.會隨著日漸需求而替換.
就硬碟來說吧.IDE介面經快被淘汰了.我日前要買新的IDE硬碟.相同容量竟然比ATA貴上二十啪.商家說IDE已經停產多時了.現有的都是庫存品也快沒了.顯示IDE已經將走入歷史了.萬一有一天老電腦掛了換新電腦.IDE又如同軟碟機命運被淘汰了.那硬碟裡的資料怎麼辦呢?當然未雨稠繆的方法.竟是趕快換新電腦將檔案先轉過去.說起來簡單實際並不是那麼簡單.就經濟面來說電腦好好的.沒事換新電腦不符合效益.就風險上電腦不會預告那時會掛.或許再用上3年5年還好好的但也說掛就掛.再就若沒有檔案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隨時都有檔案流失的風險...
基於曾經有過數位檔毀損流失的經驗.對數位檔脆弱的疑慮一直都存在著.所以才敢大膽預言....
老禪師 wrote:
尊重您的看法.只能說留待歷史去驗證.個人的看法是數位檔案要久遠而完整保存.對政府機關團體而言.可以由專業人才去保護對沒問題.但花費的人力物力金錢是無可計量的.若一般對沒有資訊專業知識的人.絕對是極為困難的事.不是對自己影像珍惜就可以永續保存.科技日新月異電子儲存裝置.會隨著日漸需求而替換.
就硬碟來說吧.IDE介面經快被淘汰了.我日前要買新的IDE硬碟.相同容量竟然比ATA貴上二十啪.商家說IDE已經停產多時了.現有的都是庫存品也快沒了.顯示IDE已經將走入歷史了.萬一有一天老電腦掛了換新電腦.IDE又如同軟碟機命運被淘汰了.那硬碟裡的資料怎麼辦呢?當然未雨稠繆的方法.竟是趕快換新電腦將檔案先轉過去.說起來簡單實際並不是那麼簡單.就經濟面來說電腦好好的.沒事換新電腦不符合效益.就風險上電腦不會預告那時會掛.或許再用上3年5年還好好的但也說掛就掛.再就若沒有檔案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隨時都有檔案流失的風險...
基於曾經有過數位檔毀損流失的經驗.對數位檔脆弱的疑慮一直都存在著.所以才敢大膽預言....


不要講鬼話,
現在硬碟正貴的時候一棵 1T 也都只要美金 $100 而已,
8x10 的相紙只有 100 張都不只這個價格了.

你在講啥 ATA?
根本就不是 ATA 跟 IDE 的差別,
一種是 Serial ATA, 一種是 Parallel ATA(俗稱 IDE),
都是 ATA!
搞不懂就去 google 不要胡扯.....

電腦掛了,
硬碟外接殼, 轉接卡, 主機板上面都還有 Parallel ATA 的存在,
真的發神經連基本被分觀念都沒有只要有,
一點基本的都不會只要願意都不會找不到接 Parallel ATA 的方法,
有問題的是不知備份, 不求慎解, 然後又道聽塗說的殘缺邏輯.

偶尊重你的看法,
但是偶必須說你講的內容是屁.

老禪師 wrote:
我可以預言經過若干年代後.要尋找影像紀錄的歷史軌跡.唯有從底片堆裡才可以找出蛛絲馬跡......相機數位化是整個攝影被閹割了.....底片數位化只不過是攝影被結紥而已....


銀鹽. 數位. 不過就是換一台機身而已
這樣說的邏輯
就像Nikon拍出來才叫攝影. Canon拍照就像是整個攝影被閹割


老禪師 wrote:
個人的看法是數位檔案要久遠而完整保存.對政府機關團體而言.可以由專業人才去保護對沒問題.但花費的人力物力金錢是無可計量的.若一般對沒有資訊專業知識的人.絕對是極為困難的事


個人的做法很簡單. 還沒備份的影像. 硬碟放兩份
光碟備分的影像. 硬碟一份. 光碟兩份
02年至今的影像還沒有任何一張出過問題

老禪師 wrote:
萬一有一天老電腦掛了換新電腦.IDE又如同軟碟機命運被淘汰了.那硬碟裡的資料怎麼辦呢?當然未雨稠繆的方法.竟是趕快換新電腦將檔案先轉過去.說起來簡單實際並不是那麼簡單.


新儲存媒材出現一定會並行一段時間
DVD出了我也會把舊CD全部重新備分一次. 光體積就少很多了
何況CDR甚至1.44"磁片現在也還買得到讀取設備

老禪師 wrote:
基於曾經有過數位檔毀損流失的經驗.對數位檔脆弱的疑慮一直都存在著


底片也會有退色. 發霉. 污損. 刮傷等各種風險. 這些物理損傷的可能性
反而數位檔案都可以避免
為何全世界都在搞數位典藏. 這就是原因之一

必然會隨時間退色的彩色相片與底片. 其實是各種創作媒材裡. 對長期保存最頭痛的項目之一



Cudacke Dees wrote:
不要講鬼話,現在硬碟...(恕刪)


我想說的是你說的完全沒有錯啊!不過我不知道1T的硬碟什麼時候會掛掉,至少我知道用眼睛看就知道相片現在保存的狀況如何了。又不用插電........
有時候我想說,我拍機械底片機,只是因為不想沒電的時候,不能拍照,因為我常常不知道什麼時候沒電。
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多一種,樂趣和玩法就多一種。就跟我不愛用fuji底片,但是我還是希望他存在一樣。真搞不懂一堆人急於把底片消滅,是怎樣的心態?沒底片,iphone或者是數位相機就會賣比較好嗎?

文包 wrote:
個人的做法很簡單. ...(恕刪)


話說回來,我一直以為數位典藏是另外一個故事耶!
那是多增加一種保險的保存方法,很多真品,譬如雕刻和字畫,根本不能用數位典藏完整詮釋啊。
不過就增加一種文件和保險,萬一不見了,至少還有數位檔可以看。
或者是利用internet交流,但是很多東西還是得實際看到真品才會有感動的。
黏在羅浮宮的秋比特與愛姬的雕像或是蒙娜麗莎的話像前面和看照片還是不一樣的!

文包 wrote:
銀鹽. 數位. 不過就是換一台機身而已...(恕刪)



henrie wrote:
言重了,單純只是媒材...(恕刪)

大哥講得好!!!

拍了幾十年

還在分辨底片數位
怪怪!我只不過貼幾張底片的照片.鼓吹延續底片的香火而已.竟然崩出莫名其妙的數位鐵衛軍.我只知道數位檔案要保存是需要專業知識.就是對電腦不熟才不敢將自己的紀錄交給它.一般喜歡攝影的人有幾位具備那些知識?我只提醒忽略這些問題的同好.至於IDE或ATA我也不是電腦專家.不過只知道個介面不同無法通用.因此我承認自己對數位知識一無所知.才不敢依靠虛擬的數位.至少實體的底片讓我更放心更踏實....OK

Cudacke Dees wrote:
不要講鬼話,現在硬碟...(恕刪)

我只問一句話會攝影的人都懂這些嗎?也請您尊重別人的意見.不要做情緒性的發言.別人選擇底片數位跟你何干.何苦急著跳出來嘴砲......


老禪師 wrote:
我只問一句話會攝影的...(恕刪)


不懂可以學阿,
不懂可以不要裝懂然後亂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