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33954587 wrote:舉例來說的話來這一張...(恕刪) 以這張來說,MD背後是日光燈,她的頭頂稍前是白熾光,請問你要相機怎麼決定你想要什麼色溫???改善的最好方法是你叫MD往前站,用白熾燈白平衡或是叫她站到後面整個日光燈下.而不是讓它站在中間當黑白郎君,而且MD的正面光線也太弱,頂光會造成她的鼻下有陰影.大家不要理所當然認為任何人任何景不需經由調整就是呈現出最完美的光線狀態.那還需要攝影師幹嘛?使用預設白平衡或白熾燈白平衡就比較不會黃了.現場有黃光拍出來不是黃的才真的有鬼.1.如果現場光有二種不同色溫的光,像這張裡面有窗光(日光)和白熾光,你只能二擇二或者使用外閃補光去修正.這張是遷就現場光.現場光是黃的,所以拍起來是黃的.2.同樣的場景如果使用自訂白平衡,可以呈現另一種氛圍,也可以把MD的膚色拍得比較白.但仔細看有被日光照到的地方會偏藍.因為此時的白平衡色溫偏向白熾燈.所以你可以把MD帶到只有一種色溫燈光的地方拍這樣你就不會迷惑相機.但話又說回來了,混合色溫如果使用得當,也可以營造另一種特別的氣氛.而白平衡本來就沒有一定的標準,除非你在拍商品.怎麼控制現場的光是人的問題,跟相機無關,就算你拿D3,D4來,現場如果還是混合色溫的環境也一樣.
Anakin Skywalker wrote:以這張來說,MD背後...(恕刪) 看完之後發現光是白平衡就是一門大學問呢不過我用白熾燈白平衡拍下來就怪怪的感覺畫面整個會有點過藍他點進去之後A-B,G-M請問要調到哪一格才是最佳的另外用冷白色螢光燈拍出來的效果也不錯呢^^
白? 是要多白~ 明明就有黃燈照在MD身上,要白的話會變成屍體那種白,你要嗎?因為你說你機身是入門機無法調k數,我的方法只有一解,拍RAW回去調k數~ 因為用jpeg調k數會很怪,也很難調。而且看你的照片算是過曝半格以上的感覺,快門再慢,你後面的LCD的黑色就不自然了,除非單純的只想MD看起來白一點。另外有手動調白平衡卡,現在不流行用了,不過我單眼包都會放一片,俗稱珠珠板的那種,你找一下。為何要開閃燈? 對我而言只有一個! 快門速度!! 俺手沒那麼強1/15以下還能不手震,你不手震,MD會不會轉頭看其它人?? 一轉頭你照片就糊了。我路過展場內拍SG的話,相機iso都是固定400的,光圈2.8~5.6在用,其它就靠閃燈了,不管是內外閃。不過內閃一定要調一下閃燈的ev....本人半年沒帶數位單眼出門了,沒空拍啊~來一張當初在車展拍的,那天好像也沒拍幾張,都在排紀念品...(我環保袋好像拿了5~6個)這位MD離我約1.5~2公尺,用內閃拍的。技術也不到家啦,單純是這位SG滿配合的,附近人不多就拍了。基本上還算是順眼的糖水照啦。RAW拍攝,回家直接銳化JPEG直出(自動白平衡、機身手動模式)a0933954587 wrote:舉例來說的話來這一張...(恕刪)
補充一下,剛俺開閃燈的理由還沒講完! 因為開了閃燈後,快門可以到升到閃燈同步前的範圍,可以讓我避開手震這問題~ 剛那張是iso 200所攝的,因為開了閃燈,快門直接拉到同步值1/180(我相機的極限),要想少曝一點、多曝一點就靠調光圈不然就是iso值就ok了,開了閃燈iso不建議超過800,低iso才是畫質的保證。1/180很難手震吧!! 幾乎是不太可能(超大炮的例外) 這就是我開閃燈的用意而已。如果在展場上要帶遠一點的景加閃燈的話,必要時要用"夜景人像模式"開閃(我是手動慢速快門加閃燈,意思原理一樣)我都是以閃燈補被攝物的光,快門補背景光的觀念來看環境使用的。這樣說明很簡單吧! 單純的不想手震、又想保有畫質~ 這就是我用閃燈的用意。我很羡慕N家機身內閃,可以手動出力! 像我用的相機根本沒有手動閃燈出力! 只能另外用技巧來調整,像是上述所說的調光圈、iso等等。PS:iso愈低,內閃出力會愈大,愈吃電,這點你要拿捏一下電力。(這時你們N家的內閃可以全手動出力,會用的話根本問題也不大)a0933954587 wrote:舉例來說的話來這一張...(恕刪)
Anakin Skywalker wrote:以這張來說,MD背後...(恕刪) you're right~ 攝影師和我們這種業餘亦或培養興趣的人而言,就是對"光"的拿捏度沒攝影師那麼敏感。不然攝影師好歹也是師字輩的......這麼不值錢嗎?
哈~ 還滿多的! 我朋友一畢業就接案了,好扯!(不是科班出身的)好像真的很不值錢~ 在台灣好像走這行的,拍商品、雜誌那種的好像比較有賺頭!Anakin Skywalker wrote:因為一堆人自稱攝影師...(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