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是我眼睛看到的景色嗎??

無所謂 愛什麼顏色是個人自由

不過有的人為了拍攝而造景我就很反感了
所謂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
攝影可以是一種藝術、一種興趣,也可以是一種工具
端看個人對它的認識而用什麼心態去看待而已
沒有絕對的標準

那就玩底片吧~~

看了底片的魅力後
我的5D以不知身在何方了!!
D50 => D200 => EOS 5D => Leitz M6 => Rollei 35S => EOS 400D => EOS 40D
搞不好人家的螢幕顏色比較淡
在原作者的螢幕上看剛剛好呢:)

舉例
我家的某台19吋的螢幕預設值偏紅一點點
我也都沒調整
在上面處理圖片之後再到別台電腦上看,顏色都會有點異常
可是在那台上看就是剛剛好...
也不是說不想去調...只是怎麼調就是調不到跟我另外一台螢幕一樣~"~
https://jin.tw
只是一種詮釋的手段

以一個 創作者 的角度來看
有的人喜歡誇大一點的方式
有的人喜歡不著痕跡

不管哪一種創作風格,
其目的只有一個:引起觀者共鳴

是帶給觀賞者感動
還是讓人感到矯情

當然是看 創作者 的
1. 是否有想要傳達的概念
2. 將概念具體化的執行力
3. 傳達的概念是否與觀賞者的生活經驗有重疊

有的人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為了執行而執行,
有時選用了一個誇大的方式來表達(看起來比較容易"有什麼")
因此作品有了形式,卻缺乏了靈魂

有的人是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但缺乏具體化的執行力
誇大的重點與程度一旦拿捏不當,想要傳達的概念在具體化時無法忠實傳遞

最後,觀賞者的經驗是否有跟要傳達的概念重疊,這點比較難掌握
且個人差異還是存在,所以同一個作品,有人欣賞,也一定有人不認同,只是哪一種背景的族群跟比例多寡的問題

用哪一種風格只是個人偏好,其實沒有好壞
如果誇大得當,引起多一點共鳴,那就成功的

像我以前畫水彩時就偏好渲染,像打高爾夫球一樣
能一桿進洞的就一定不下第二筆
再怎麼補桿,都不會像一筆搞定一樣自然
這樣的偏好到了攝影,我還是留著

但我也同時欣賞 層疊法 表達出來的調調
就是有 渲染法 沒有的味道

但是不管哪一種法,沒有拿捏好,都可以一樣失敗
看得人知道你用哪一種技法,卻沒有感動
說的簡單些

創作行為,除了最前端的"觀察"之外
還包含後端的理解,以及詮釋

就算是同樣的風景,每個人肉眼的解讀已經多少有不同(水晶體濁度....等)
何況人眼對於光譜的可見感應範圍極窄
在經驗性不同的價值判斷之下(下行論),差距更甚
機器的軟體設定值亦是人調整的,鏡頭調性也都不同
所以,何謂"真"~~~!?



誰規定一定得參展、比賽 才能創作
藝術本身即可在生活任一階段實現啊
其實這是很有趣的問題
以人眼來說,
你怎麼能確定你看到的事物,就是真實世界的顏色呢?對吧

所以看到比肉眼更豔麗更飽和的照片,也就不要覺得奇怪了

當然把攝影當成一種藝術,那就更容許不同的變化與空間了
ocyoe wrote:
近年來,大家都有數位...(恕刪)


我也一直這麼認為 站上大大們照出來的相片很漂亮 但是一點都不真實 看了會覺得有點噁心 但是不敢說出來 因為怕會被公幹


17樓的 說的真好~~

用藝術去解釋, 就有很大的寬容空間了~

@_@ 如果沒人去發明相機, 我們有機會在這裡評論什麼嗎?




攝影如果只是呈現眼前所看
那真的是攝影嗎??
對我來說那只是"拍照"或者是"紀錄"吧!!

黑白底片愛好者
拍出來的黑白照並非"真實"的色彩
喜歡玩LOMO使用正片負沖的玩家
洗出來的照片也並非"眼睛看到的景色"

再者何謂"真實"呢?
何謂"眼睛看到的景色"呢?

又或者使用廣角鏡所表達的透視感
使用長焦鏡所表達的壓縮感
與我們人眼所看的是一樣的嗎??
我相信不盡相同吧!

同一張作品
有人覺得"艷"的噁心
有人卻覺得"豔"的漂亮

每個人的詮釋方法不同
我們應該更包容.更尊重別人的作品才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