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閃燈時不同的測光模式會有所影響嗎?

三月魚 wrote:
我是D50+SB80...(恕刪)


首先感謝您的熱心測試!

想請教您矩陣測光和中央重點測光時都是用TTL/BL的模式嗎??
wukuoyu wrote:
首先感謝您的熱心測試...(恕刪)

除了點測光外,中央重點測光,矩陣測光皆是設定為TTL+BL
剛剛選了不一樣的場景,在背後打檯燈,
製造主體和背景差異大的場景.
光圈快門四張都一樣,F3.5 1/30s 主要是對背景測光,手動模式,ISO 200
設備為D50+SB800+sigma 18-50,打跳燈75度.
閃燈設定為TTL+BL,不過點測光無法設定BL,只能選TTL


無閃光


矩陣測光


中央點重點測光


點測光


主體為深藍色,三者差異並不大,
接下來套上黑色毛衣,製造更大的反差.

無閃光


矩陣測光


中央重點測光


點測光


黑色毛衣的測試差異就很大了,
不過我還是覺得應該是沒有BL的關係,
所以閃燈針對曝光點出力,
使得黑色毛衣的細節表現出來,但是背景過舖了,
這樣說的話...如果是要景帶人應該選擇TTL+BL會比較合適囉?
對閃燈有經驗的大大來傳授一下吧~
這個討論串怎麼斷啦, 浮一下~我還想繼續看啊~~
以下我用內閃測的結果....

d50 m模式 f4/s60 50mm 中央點對焦.
目標是衣架,深色居多.
沒開閃燈時曝光不足,約2個ev.
矩陣測光時,閃燈為 ttl bl.
點測時,閃燈為ttl 標準.

一.
對著黑衣對焦.(沒寫中央重點測光,因為結果和矩陣一樣.)
矩陣測光比點測少了約1/3個ev.(點測時,閃光出力較高).

二.
把同一位置的黑衣換成白衣,對白衣對焦.
矩陣測光比點測多了約1/3個ev.(點測時,閃光出力較小)

三.
同一位置都用點測.
對白衣對焦時,會比對焦在黑衣時,少了約半個ev.(對焦黑衣,閃光出力較高).

四.
同一位置都用矩陣.
白衣和黑衣曝光結果差不多.

d50用點測只能用ttl 標準,而矩陣只能用ttl bl...

結論是...
當閃燈是ttl 標準時,點測才會影響閃燈出力.
當閃燈是ttl bl時,測光模式應該不影閃燈出力.
因1和2的差距不多,推測如果點測也能ttl bl,曝光結果應該一樣.

以下我用內閃測的結果....

d50 m模式 f4/s60 50mm 中央點對焦.


是 f/4, 1/60秒 嗎?


一.
對著黑衣對焦.(沒寫中央重點測光,因為結果和矩陣一樣.)
矩陣測光比點測少了約1/3個ev.(點測時,閃光出力較高).

我沒誤解你的意思的話, 你所有的試驗都是在 f/4, 1/60秒下作的, 也就是說, 現場光 (ambient light) 對最後曝光的貢獻都一樣. 對嗎? 如果對的話, 選 matrix metering 和 spot metering 唯一的差別就是, 前者會強迫內建閃光燈採用 TTL/BL 模式, 後者採用 TTL 模式. 採用 TTL/BL 的時候, 相機會嚐試用 "Nikon 從未公佈的演算法" 來平衡前景和背景的曝光. 在你的例子裡, 你說 f/4, 1/60秒大約造成 -2.0 EV 的 under-exposure. 所以閃光燈很有可能降低出力來搭配過暗的背景.

事實上, 當使用 TTL/BL 時, Nikon 的 DSLR 系列是出名的會 under-expose 前景. 這問題常常出現在 dpreview.com 和 nikonians.org.


二.
把同一位置的黑衣換成白衣,對白衣對焦.
矩陣測光比點測多了約1/3個ev.(點測時,閃光出力較小)

和上面講的一樣, spot metering 時, 相機採用的是標準的 TTL 模式, 此時相機只負責把前景曝光成中間灰. 到底哪裡才是前景? 由於 Nikon 從未公佈 i-TTL 的測光 pattern, 我們只能猜測標準 TTL 採用的是某種對焦點加權的矩陣測光模式. 不過不論如何, 白色前景會愚弄相機測光系統, 造成點測光時閃光燈出力不足 (只要出較少的閃光就可以達到中間灰).


三.
同一位置都用點測.
對白衣對焦時,會比對焦在黑衣時,少了約半個ev.(對焦黑衣,閃光出力較高).

四.
同一位置都用矩陣.
白衣和黑衣曝光結果差不多.

以你的目的而言, 矩陣測光和點測光唯一的差別就是 TTL/BL 和 TTL. 像我上面講的, TTL/BL 傾向於把前景和背景曝光成差不多亮度, 所以不管你前景用白衣還是黑衣, 可能差別都不大. 不管怎樣, 我們不知道 TTL/BL 的演算法和它測光的圖案, 同時我們也無從估計你的黑衣白衣在畫面中所佔的比例, 所以基本上對你的試驗所作的任何解釋都是猜測罷了.


結論是...
當閃燈是ttl 標準時,點測才會影響閃燈出力.
當閃燈是ttl bl時,測光模式應該不影閃燈出力.

嚴格來講, 不是測光模式影響閃光燈出力. 而是測光模式 (矩陣或點測光) 會影響閃光燈採用 TTL/BL 或是 TTL. 而採用 TTL/BL 還是 TTL 才是會影響閃光燈出力的主因.


因1和2的差距不多,推測如果點測也能ttl bl,曝光結果應該一樣.

抱歉這句看不太懂.

kmlvli wrote:
是 f/4, 1/6...(恕刪)

我也贊同你的說法,主要會影響是因為有沒有設定BL的關係,
設定BL之後閃燈會將整個畫面捕到接近的亮度,
而關閉BL,單純使用TTL應該是針對要曝光的點去補光,
有外閃的人可以自己玩一下就知道我想表達的東西.
所以測光模式是不會影響閃燈補的量,
而是因為點測光會讓BL無法開啟,而導致結果不同.
kmlvli wrote:
抱歉這句看不太懂...(恕刪)


測試1的結果和測試2的結果=矩陣和點測EV差約1/3
又因為點測用的是TTL 標準,所以會被畫面影響.

所以我"猜測"的結論是.

當閃燈為TTL 標準時,點測才有"可能"影響閃燈出力.
當閃燈為TTL BL時,測光模式不會影響閃出力.

所以差別在於閃燈的BL是否開啟.

=========================上段的結論,馬上被下段推翻...呵~

其實您講的是對的.測光模式是不影響閃燈出力的.
閃燈有它自己判斷的方式.

因為.我又測一下.

目標黑衣佔了畫面九宮格的正中間那格,其它皆為雜色偏深色,但不是黑的.
而九宮格的右中那格為白衣.
(其實是把袖子拉出來而已,讓畫面對焦點可以為黑或白.)

以下都用點測.TTL 標準. 相機M模式固定曝光(現場光仍不足).

A.對焦點為中央點,對焦黑衣.
B.相機位置不變,畫面中間那格仍為黑衣,但調整對焦點到右方,對焦白衣.(九宮格的右中那格)
結果為 A=B的曝光量.

所以新的"猜測"結論為....
相機測光模式不影響閃燈出力.
只有當閃燈為TTL 標準時,
閃燈"自己"會被畫面九宮格的中間那格的黑衣白衣的反射量影響,
而影響閃燈出力,並不會連動點測的對焦點.



這篇還蠻不錯,占個位置學習.151515151515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