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才發現遮光罩的重要性……

Fu shih wrote:
除非是內變焦,內對焦,否則將遮光罩設計在外圈!!!這家廠商該打屁股,一點意義也沒有(鏡頭變焦都伸出遮光罩外了,還能遮什麼 光??


越不是內變焦/內對焦,遮光罩越應該設計在外筒,總長度超過內筒最大伸展量,才能發揮既遮光又防護的功能;Nikon到目前為止全部鏡皇、以及Canon上一代鏡皇都是這樣設計,代價就是遮光罩体積大、價格貴(其實做小了也便宜不到那裡),但好過意外發生時直接損壞內部結構吧

Fu shih wrote:
除非是內變焦,內對焦...(恕刪)

個人倒覺得C家上一代2470L的負焦距設計是最好的...廣角端最長望遠端最短,遮光罩全程發揮作用
hq56498 wrote:
鏡頭直接朝地上撞
那麼重 好大一聲 uv鏡破了( 不心疼)

不是保護鏡破掉心不心疼的問題
希望過程中前玉沒有被刮傷...

jenhoxen wrote:
越不是內變焦/內對焦,遮光罩越應該設計在外筒

他的意思可能是像 18-200 旅遊鏡, 沒有 70-200 那種固定外筒
遮光罩上去還是會跟著前端一起隨著變焦前後活動
多一個三四公分高的塑膠環對撞擊的緩衝還是有幫助
總比個德國製的銅質超薄型的金屬環強吧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手心手背都是肉
hq56498 wrote:
本來就沒有裝遮光罩的...(恕刪)
鏡頭就好了
跟他們說幫忙檢查鏡頭之類的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4&t=3578109
http://www.ldsclub.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6777&extra=page%3D3
板大請看看這兩篇文章再決定!
保內送修只要送到恆伸的運費!
有送保安心啦!
其實個人認為遮光罩在某種程度上保護效果比保護鏡來要好
遮光罩的保護效果就如同汽車的保險桿一樣

jenhoxen wrote:
越不是內變焦/內對焦...(恕刪)

感謝您的解說,但那應該是短焦段的才會這樣設計吧!不然遮光罩一定要很長很大才行,否則廣角時就會出現望遠鏡的圓了
featheringer wrote:
個人倒覺得C家上一代...(恕刪)

感謝您 剛剛看了一下2470的確是內對焦,但因為我不是C家也沒這顆鏡頭,所以不知道變焦時鏡頭會不會向前伸出?有機會再找C家的朋友借來看看
也謝謝各位前輩先進的指正

Fu shih wrote:

感謝您 剛剛看了一下2470的確是內對焦,但因為我不是C家也沒這顆鏡頭,所以不知道變焦時鏡頭會不會向前伸出?有機會再找C家的朋友借來看看
也謝謝各位前輩先進的指正


C家的24-70 f2.8L
一代二代都是內對焦外變焦
變焦時都會向外伸縮鏡頭
差別在於...

一代的遮光罩是鎖在鏡頭外桶
變焦時是望遠端時伸縮的那截鏡筒會縮到最短
深深藏在遮光罩裡面
而轉到廣角端時鏡頭會伸到最長
所以不會被遮光罩擋住四周
但是鏡筒仍然在遮光罩內側沒有突出來
這樣做的好處是遮光罩鎖在堅固的外桶
有撞擊時力量由外鏡桶承受
對內鏡桶保護性比較好
缺點是遮光罩很大一個比較不好攜帶
不過有人認為這樣子看起來更有氣勢也不錯

二代遮光罩是鎖在會伸縮的內鏡桶
變焦時會跟著一起伸長變短
好處是遮光罩變小易於攜帶
缺點就是撞擊時遮光罩承受的衝擊很容易會直接影響到內鏡桶

ryanpoiu wrote:
C家的24-70 f...(恕刪)

謝謝您 我有上網看了一下,一代和二代鏡的狀況,一代鏡的蓮花座比較長,二代鏡的蓮花座就很短,但我覺得納悶?既然一代鏡有這些好處,那按理說二代鏡應該會延用才是,為何二代鏡反而....!,這不是走回頭路嗎?或者我覺得二代鏡的作法(大部份的鏡頭都是這樣設計)有它的優點與好處,不然一般而言,一代與二代的差別大都差在於有沒有低色散鏡片或超低色散鏡片,或對焦是超音波或有沒有防手振的差別,還有光圈的大小,光圈的片數外,鏡身的改變並不大,當然缺點就像大家說的,不小心比較容易撞壞,不過我想C家會做這個改變一定有原因,只是我們沒辦法理解 為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