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有明顯的明暗陰影和色差
所以你才開始調出力調iso
那你為什麼沒打算調離閃的角度呢?
角度小一點,陰影就少一點
或者調閃燈與賓客的距離
讓硬光變得柔光一些
或是在加一顆不同光比的閃燈
天花板沒那麼高的話
透射散網上打一些
有點像跳閃也可減輕陰影
波比旅行攝 http://bobbyns7.pixnet.net/blog
trueyoung119 wrote:
我架了一隻透射傘在45度角作離閃

但再來應該是經驗不足之處

因為送客會有大合照的情況發生 所以光圈不能太大

手持快門也不敢低於80

因為現場是黃光 閃燈的出力太大似乎會有明顯的明暗陰影和色差


要嘛走現場光路線,閃燈為輔,拉高ISO,色溫調到現場光的白平衡(閃燈上濾片),這時閃燈直打都沒差(出力調很小)

要嘛走正確色溫、高畫質路線(搜尋郭大爛前輩文章或作品),全面性布燈把全場該亮的地方打亮!這樣ISO可降到理想範圍(也不是100/200這種傳統概念的高畫質代表數字啦,至少還是800左右,現場氣氛及閃燈回電還是要顧).

至於先拉ISO還是到後製才調,當然是現場先調高ISO啊,有吃到光比事後放大信號效果好多了,噪點用軟体除一下就好了.
我覺得...看要凝結畫面用高ISO配比較快的快門,還是要畫面流動用低ISO用比較慢的快門,再綜合考慮安全快門,後製寬容度等等去判斷吧,拍到比較重要啦我覺得。

是婚攝的場合嗎? 有閃燈優先用吧,我以為是一般晚上拍照哈。
https://www.flickr.com/photos/roxsoul/

trueyoung119 wrote:
後進想來請問各位前輩...(恕刪)

RAW來說 低ISO拉高會比直接用高ISO來得好一點點
不過也僅限於差一兩檔
比如iso 3200後製+1EV跟6400

只不過這跟機身寬容度也有關係就是..
我會建議高 ISO
太暗再拉亮度你會常發現有地方整塊顏色跟人家不一樣
尤其是膚色部份, 跑出一些橘色桃紅色什麼怪怪的都可能
修色補正會增加你修圖不少時間 (每張)
不如直接高 ISO 開下去抹, 反正也不是你在抹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selensu wrote:
又一記回馬槍啊樓上的...(恕刪)


Abcdefg978 wrote:
有一種看到一位客人走...(恕刪)


selensu wrote:
請看 #4
果然跟想...(恕刪)


不好意思沒有描述清楚
已經把#4的描述編輯進去本文囉~謝謝

其實後近也不是故意不講

雖然有架離閃 但經驗不足

所以閃燈出力不敢太大 只稍微修正人臉的曝光及色溫

照回來的照片才會都有高ISO的情況

也讓我有原本的疑問之處


wizardry91 wrote:
在不能用閃燈的情況下...(恕刪)


感謝您的經驗分享

bobbyns7 wrote:
為了避免有明顯的明暗...(恕刪)


感謝 前輩說的我下次會試看看

我當天在現場只是很簡單的落入"如果閃燈後退出力又要加大"的迴圈中

倒是沒有考量到您說的這些細節

或許第二支閃燈也是選項

後進現在想的是說如果當初把600EX-RT的暖色濾片加上去或許也是解答之一!!

jenhoxen wrote:
要嘛走現場光路線,閃...(恕刪)


感謝前備的經驗分享 非常受用 後進受教了

ROXSOUL wrote:
我覺得...看要凝結...(恕刪)


不好意思剛開始問題沒有描述清楚,造成誤會抱歉嘿


花生土豆 wrote:
RAW來說 低ISO...(恕刪)


您說的是

我看還是要找機會如前面人所說得自己測試看看機身的特性如何才真的能解決

inunu wrote:
我會建議高 ISO
...(恕刪)


對,其實我就是修圖修了一個禮拜才悶出這些問題來~(笑)
針對原問題回一下

我也是建議高ISO

比起曝光充足的高ISO

曝光不足的低ISO畫質更差,更別說再拉亮

現在相機影像處理都不錯

一般所謂高ISO的雜訊,放大100%才明顯

縮圖看整體其實感受不大

後製也是方法之一,後製並非就只有抹

拉高對比、加深暗處,都可減少暗部雜訊偽色等
trueyoung119 wrote:
感謝回覆小弟找個時間...(恕刪)


可以裝黃色的閃光燈濾片修正白平衡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