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數位的真的很方便, 至少在iso可適環境調整, 夜拍日拍室內室外, 都可以張張不同iso, 真的很不錯.
ps: 最近在看一本介紹攝影藝術史的小書, 才知道原來在中世紀時就有"相機"的概念, 人造一間小室, 有面牆上有洞, 人就在室內, 把洞投射的影像用畫筆把它描出來, 這也算是一種攝影吧! 到了一八八0年代, 開始有人發明用化學物質感光, 一張照片也得曝上好幾分鐘甚至幾小時.
看了這樣的歷史, 不得不感觸: 無論是手描瀝青感光片或底片或電子感光片, 每個時代都在追求最簡易的記綠影像方式, 那是個時代技術的科學問題, 也是鑽研攝影技術的專業人士的問題. 我能好好利用這些越來越方便的材料就很高興了.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但是不是應將 "甚麼是攝影所帶來的樂趣?" 下個定義,再來討論二種攝影方式的比較?
小弟認為
有些人喜歡現拍現看,這是他的樂趣; 有些人喜歡慢慢轉與等待沖洗的日子。
任何 "非雙機流" 的人,都會多少對另一種方式採取比較負面的態度。堅持傳統的說 "數位的畫質算甚麼? 那不是操控光與影的攝影,而是玩弄0與1的科技!!" 先進的數位派說 "科技是日新月異的,攝影的技術也是。想想一百多年前攝影還只是個挖了個洞的小房間,底片憑甚麼說自己占有獨一無二的地位?"
不過讓我們想想看,就像大多數人不會質疑的,leica 是玩傳統135相機的最高境界(之一)。這句話說明了 "在玩傳統135攝影的情況下,leica最能達到攝影的樂趣"。他包含了手感,畫質,品味與地位。
同樣的,我們是不是也能問類似的問題 "在數位攝影中,哪種機型或品牌最能達到攝影的樂趣?" 這個問題無疑會引起另一波的口水戰,因為數位機的發展才剛開始,不像底片機已機大勢底定,並且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數位機每一家的相似度比較近,就算好不容易發展出來的特色,也很容易被其他家所仿效(live view等等)。造成的結果是,大家拼命地誇自己所使用的相機有多好,卻沒有想過其實不同相機之間的相似度要遠大於相異度。
因此,在數位的世界裡,攝影所帶來的樂趣是甚麼,可能還需要多年的發展與成熟,才能像傳統攝影一樣有個比較令人信服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