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刪剛剛剛剛刪剛剛剛剛刪剛剛剛剛刪剛剛剛剛

winwmv wrote:
應該說一般人的眼睛已經被糖水照給寵慣了
不過我也覺得照片想表達的意境還不夠濃烈...(恕刪)


(完全被刺中,連刺999段造成999999傷害)

不要說一般人,自家的女王看到底片拍的人像照,洗出來陰影處一粒粒的顆粒感。
我們玩相機的說那是"底片味",女王只會說這台是甚麼爛貨.....

G1後來就一直被我冰起來。....
DONUT泉 wrote:
如果遇到瓶頸的話,嘗試換一下慣用器材吧(不管是底片/數碼/型號/廠牌)...(恕刪)


如果瓶頸是換器材就能解決的
從照片來看
小弟會誠心建議大大考慮更換慣用器材
不過
有些事情是不能強求的
畢竟
器材只是工具
拍出感人的作品還需要一些天分
傳統與數位,
最大的差別在於對於[影像]的想像.

底片機沒有即拍即看的功能,.
所有的[影像]在按下快門之前, 需在大腦之中, 想像出來.
在按下快門之前.
對於自己想拍的作品, 大多會投注自身的情感.
並考量現場光量的關係, 以決定要使用的 S 快門與A 光圈,

以樓主的相片來說,
這幾張相片,
看得出來, 在拍的時候,有投注了相當多的情感.
拍得不錯 !!
值得鼓勵 !!
(看得出這些, 可能和我以前拿 FM2 多年有關)

ps : 這和現今流行的油, 或 PS 的高光彩照片.有相當大的不同.
也難怪很多人看不懂,
3,4,5,6的照片,說明了底片的優點,看了真是舒服~
我愛01
非常好的文章,我之前也有同樣的心路歷程,玩了幾年的數位單眼之後,偶然的機會買了一台手動老相機Nikon FE,之後就玩了兩年的底片,把數位單眼系統幾乎全賣光。現在防潮箱裡面有三台F接環的手動相機:Nikon FE、Nikon FM2、Nikomat FT2,保養狀況都相當好。

不過後來重拾數位的原因是因為好的沖印店難尋,且常常為了一捲底片跑東跑西的,久了也累了。

以下分享一些之前用底片拍的照片,裁切成寬景是為了配合之前用來做blog的封面照的比例。

















































































































































白天是student,晚上是American Club Security Guard

DONUT泉 wrote:
若說每件事都有怠倦...(恕刪)

我覺得還不錯
沒有人說每一張照片都要附有 作者想表達的意念

單純紀錄影像紀錄下那個時間 也很愜意

樓主的照片 構圖也有水準
有街拍的感覺 有那種模子!

一種出遊的照片的感覺
拍照就是隨心,也不需要每張照片都要跟人PK,不一定每張都要有意含

底片機還是有底片機的味道在,不過主要就是懶惰,不然也想玩一下
其實一件事做久了沒有成就就會覺得是瓶頸,就會想做點事來改變。但說真的數位/底片相機只是被當成一個寄託的藉口罷了。兩者不就只差異在紀錄的媒體不同而已嗎?構圖 - 一樣都是透過觀景窗,難道底片機構圖上就不一樣嗎?投注情感?難道用數位機就不能投注情感嗎?用數位機就一定要想都不想亂按快門一通嗎?好像都不是吧!真不喜歡數位機即拍即看大可以把拍完顯示的功能關掉,再把PLAY鍵用膠帶貼起來就好了;要講手動,數位機的手動功能也都是基本的吧。

在按下快門前,要做的工作都是一樣的,不管是構圖還是腦中對於影像的想像。很多人轉換到底片機,喜歡的是紀錄在底片上那種沖洗出來或是掃描出來的色澤、質感。但要說個人思維上的改變,我覺得並不是因為用了底片機而改變。
不喜歡?就不要看啊!

DONUT泉 wrote:
若說每件事都有怠倦...(恕刪)



我用手機拍都好看很多

別浪費底片

數位隨便拍一拍就好

並不是用了 底片 = 大師

也不是 拍了 7年 = 大師

我看你的作品,大概就是普通以下

KaitoKid wrote:
其實一件事做久了沒...(恕刪)


贊同! 照片能不能說話表達作者的想法才是重點, 器材只是個工具~ 現在還在努力學習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